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探讨

2019-10-21 17:14周义龙
度假旅游 2019年4期
关键词:创业意愿大学生

周义龙

摘要:创业素质是大学生从事创业的基础和核心。当前,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中存在创业意愿不足、创业知识匮乏、创业能力欠缺、创业意志薄弱等问题,其主要受到社会、高校、家庭和个人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是较为复杂的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必须采取建立起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四位一体”的培养途径、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创业观、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营造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文化氛围、加强在校生的创业技能培训等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创业素质;创业意愿;创业知识;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4-0237-02

创业素质是大学生从事创业的基础和核心,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质量和效果,是衡量高校的发展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1 大学生创业素质中存在的问题

1.1 创业意愿不足

当前,绝大多數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不足,认为创业是十分遥远而陌生的事情,大学毕业的出路无非只有就业和继续深造两种,从而导致其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没能对自主创业进行有效准备。田静、王树进调查得出“已毕业的大学生创业意愿高于在校生;影响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学校创业教育、家庭创业支持等环境因素,而毕业后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其所在单位类型、工作部门等因素更为密切;在意愿的强烈程度上,就业的毕业生有更强的创业意愿”的结论。

1.2 创业知识匮乏

当前,很多大学生由于准备不足,创业知识匮乏,对于创业的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做起。创业知识是大学生进行创业的基本要素,包括政策法律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社会交往知识。政策法律知识是大学生创业的前提,能够使得大学生清楚创业过程中需要遵守的相关政策法律规定,从而能够让创业一开始就在政策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健康顺利运行。专业技术知识对于大学生掌握创业内容、明确创业目标、有着直接作用,尤其是在一些高科技应用领域,扎实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能够使创业者具有竞争优势。经营管理知识是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创业的成败,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社会交往知识也是大学生创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掌握如何处理好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企业、客户以及与企业员工之间的关系。

1.3 创业能力欠缺

大学生创业,必须具备把握市场、整合资源、运作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一些大学生虽然对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得较扎实,但难以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理论联系实际,付诸实施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欠缺是导致很多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重要因素。王辉、邱杨(2018)大学生创业素质与能力不足,对创业风险缺乏把控意识,缺乏创业引导和过程监控,已成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频频出现的问题。[1]

1.4 创业意志薄弱

由于学校距离市场过于遥远,导致很多学生创业信心不足,创业意志薄弱。由于创业意志薄弱,导致创业团队向心力和凝聚力缺乏,无法共同应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承担和驾驭项目运营风险的能力偏低,导致难以抓住稍纵即逝的企业发展机遇,无法有效应对创业过程中遭受的挫折和困境。

2 大学生创业素质存在的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社会

当前,我国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了解不够深刻,很多人认为自主创业是无法找到合适工作的被迫选择,是无奈之举。当前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社会统观念也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影响深远。另外,政府创业政策支持力度不大也是导致大学生创业意识和精神不高的重要因素,刘群(2012)认为政府创业支持对于大学生创业意愿正向影响显著。[2]

2.2 学校

虽然当前大多数高校都已开设相关创业课程,但这些课程大多注重理论传授,忽视了创业实践体验。李俊(2008)调查发现,大学生课余时间从事创业活动和体验越多的学生其创业意愿更高。[3]学校对于学生创业意识激发、创业知识传授、创业能力培养等创业素质的培育至关重要,是学生未来走向社会进行创业的重要准备。

2.3 家庭

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包括家长大多认为大学毕业后进入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大中型国企和外资企业等获取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才是正途,进行自主创业风险太大。这种传统观念在当前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李琼(2012)通过实证研究表明父母职业、家庭收入、家庭支持程度等因素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相关。[4]

2.4 个人

创业的主体是个人,因此,个人的性格特点、思想观念、创业能力、生活态度、理想信念等无不对创业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创业者,成就事业的欲望、内控型人格、识别和抓住机会的能力、风险防范和承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处事风格、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个性特征对于创业成败影响甚大。祝敏丹(2012)认为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新能力、资源管理能力、市场管理能力与创业意愿正相关极显著。[5]

3 大学生创业素质提升的培养路径

3.1 建立“四位一体”的培养途径

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是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较为复杂的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建立起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四位一体”的培养途径,即政府要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支持政策和培养服务体系,如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和扶持方式,成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建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以及优化简化审批程序、拓宽融资渠道、创业资金补贴、创业项目指导和减免相关税收等,加大创业政策宣传力度,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增强创业扶持政策实施效果;社会要为大学生构建创业良好的创业素质培养环境,营造良好的创业舆论氛围;高校要激励大学生积极创业,积极培育创业团队,鼓励和支持创业项目走向社会,改革和优化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着力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家庭要转变传统观念,给予大学生创业更多的家庭支持。

3.2 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创业观

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是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关键,也是创业意识激发的重要途径。只有明确了创业都有哪些素质要求,才能明确自身的创业意愿,才能清楚自身的创业条件,才能有的放矢地加以提升自身的创业能力,才能进一步坚定自己的创业意志。树立正确的创业观需要找准自己的社会角色位置、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转变传统就业择业观念、做好创业思想准备、明确创业目标、具备敢于创业的信心和勇气、提高创业素质和能力。

3.3 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创业教育不能纸上谈兵,必须搭建创业实践平台,注重创业实践教育。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关注力度,通过各种共同努力,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努力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丰富大学生创业经验。高校也要在人、财、物等方面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大力支持,如实行创业导师制,设立大学生创业鼓励基金、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课程设置和学分制改革为创业提供方便等方式鼓励大学生在校创业,开展创业论坛、创业沙龙、创业交流、创业对话等活动,组织各类创业设计大赛,将第二课堂纳入创业教育拓展阵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条件,搭建创业实践平。如利用高校的开放实验室、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实践教学基地等为进行创业的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设施设备条件。同时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的校企合作基地,加强学生与企业的交流平台,分享创业经验,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激发学生的创业灵感和创业热情。

3.4 营造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文化氛围

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对大学生创业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形成和全面发展也离不开校园创业素质培养的文化氛围。营造浓厚的创业素质培养的校园文化氛围,作为学校应从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大学生创业社团、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建立有效的创业政策及激励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积极开展创业计划大赛这几个方面考虑。开展创业素质培养的讲座,让学生了解自己创业的行业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的商机,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奠定基础。兴建学生创业社团对学生创业素质培养非常必要,通过社团活动来提高学生创业兴趣,培养创业素质。开办创业教育讲座,通过创业榜样的示范作用,激发大学生创业欲望和热情。利用学校网站、校园广播、校报、橱窗、标语口号、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创业的核心价值,使得创业意识深入人心,形成拼搏进取、勇于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3.5 加强在校生的创业技能培训

创业技能培训是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和提升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缓解增强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创业技能培训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办企业、创业实践等方面的培训。高校可以通过优化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增强创业导师能力和素质来实现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提升。可以邀请行业专家现场咨询和案例分析、创业项目推荐、创业团队组建、创业指导老师安排、创业项目跟踪扶持等方式对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另外,还可以经常邀请地方政府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工作人员到校为学生传授企业登记、税务申报、银行借贷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企业申办流程。

4 结束语

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需要明确创业目标、培育创业精神、树立创业意识、健全创业心理、坚定创业意志、丰富创业知识、增强创业能力。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提升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构建相对完整的连续性的创业教育体系,实现课内与课外两大渠道的有效对接,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创业精神的养成、创业意识的激发、创业知识的积累、创业能力的形成,可以有效增强大学生的创业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辉,邱楊.新时期高校创业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高校后勤研究,2018(12):78-80.

[2] 刘群,孟永.上海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调查分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10):66-69.

[3] 李俊.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调查与分析―以上海1256名大学生为样本[J].现代大学教育,2008(6):23-26.

[4] 李琼.基于吉首大学商学院为例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0):132-134.

[5] 祝敏丹.大学生创业意愿调查研究―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65-166.

【通联编辑:张薇】

猜你喜欢
创业意愿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对策
基于ISM的成教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基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创业教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