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

2019-10-21 09:58樊帅
度假旅游 2019年4期
关键词:扶贫开发巴彦淖尔乡村旅游

樊帅

摘要:该文从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研究现状入手,运用SWOT析法,以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为例,探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挑战和机遇。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最后提出可行的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实现路径。为更好实现以乡村旅游带动扶贫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巴彦淖尔;乡村旅游;扶贫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4-0146-03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断改变。越来越多的人把钱花在追求精神的享受上。因此,人们选择外出旅游,但大多数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山水观光,人们渴望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自然。我国的乡村旅游比起其他国家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而且乡村旅游也能够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新农村做出贡献,乡村旅游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兴起。

2 相关文献概述

首先,从乡村旅游方面来看,乡村旅游是一种很有效的扶贫方式。刘方瑜、祁翠翠在分析了乡村旅游的优势和旅游扶贫带来的众多改变之后,认为乡村旅游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1]。陈家刚整理了乡村旅游在我国的发展与研究进程,从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的角度,展望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广阔前景[2]。冯颖、王洋报道的全国乡村旅游提升与旅游扶贫推进会议。会议认为,乡村旅游是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应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来帮助全国17%的人口脱贫[3]。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说明了乡村旅游的确是一种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方式,同时也证明了我国乡村旅游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其次,从旅游扶贫方面来看,中国旅游报王德刚报道的无论乡村旅游开发采用哪种模式、谁作为开发主体,农民必须是乡村旅游开发的主体,不然“乡村旅游扶贫”就无从谈起[4]。张遵东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乡村旅游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是共同进行的,充分说明乡村旅游与扶贫致富的关系密切[5]。韩晶晶从乡村旅游开发和旅游扶贫的关系出发,研究了一种合理的乡村旅游开发的发展模式[6]。说明了乡村旅游是可以作为一种扶贫方式而存在,解决贫困问题。

最后,只有把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结合起来,鼓励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把贫困乡村问题当成一个整体来解决,才能够通过发展旅游经济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3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乡村旅游SWOT分析

巴彦淖尔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一个城市。在北纬40°13'到42°28',东经105°12'到109°53'之间。位于河套平原之上,东接包头市,西邻阿拉善盟,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与蒙古国接壤。并且自然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被誉为“塞上江南”。

3.1 优势

(1)乡村旅游资源丰富

巴彦淖尔市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例如,民俗村落、水上娱乐中心、农家体验等活动场所。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使游客体验不同的民俗风情和生活习俗,感受不同民族带来的独特魅力。对这些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可以更好发展当地的经济,例如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的套海镇,就是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发展乡村旅游,提高了经济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小康的道路。

(2)农民积极参与

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当地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民俗风情是分不开的,同时农副产品的销售也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关系。其中五原县利用发展乡村旅游的契机,大力推动当地番茄的销售,使游客品尝到更多的番茄制品。同时磴口县也利用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带动了华莱士等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改变了农村的就业结构。

3.2 劣势

(1)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质量差

虽然巴彦淖尔市的基础设施总体情况已经逐渐完善,但在道路方面来说不够成熟。乡村小路交错、缺乏规划,没有明确的道路指示牌,而且道路也比较狭窄容易发生交通堵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成为越来越普遍的交通工具,因此良好的道路交通状况是发展乡村旅游必不可少的条件。

另外,一些居民家的居住条件比较差,表现在出行、旅游等方方面面。虽然大部分旅游者已经做好了要體验乡村生活的准备,但是农村的一些基本设施和环境由于落后会降低旅游者的满意度,影响旅游体验。因此当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时,经营者既要考虑如何保持乡村旅游资源的特色,也要处理好地理环境的恶劣而引起旅游者愉悦度低的情况。

(2)乡村旅游产品单一

其一,民俗资源的消退。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文明和古代文明之间相互影响使得民俗旅游资源迅速消退。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但是在现代的社会中,人们逐渐接受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一些蒙古族青年并不熟悉本民族的文化。从而使得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消退。

其二,民俗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形式单一。旅游具有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的特点。在旅游活动的过程中许多游客其实非常愿意参与到当地有特色的民风民俗中去感受不同的民俗风情。这就说明民俗旅游产品能够更好吸引旅游者,巴彦淖尔市拥有底蕴深厚的民俗文化,但是却难以开发利用融入旅游产品中去,出现了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形式单一的问题。

3.3 机遇

(1)国家对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重视

近日出台的《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中,内蒙古共有565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其中包括巴彦淖尔市狼山镇红光村、套海镇锦旗村等34个行政村。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乡村旅游迎来了新的曙光。

(2)人们旅游意识的提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层面的消费并不能满足人们需求,而精神上的满足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恰好旅游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体验,它能够使人们获得愉悦性的休闲体验,满足人们在精神方面的追求。旅游需求受到人们旅游意识的影响。因此给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3)“一带一路”下的乡村旅游

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倡议对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旅游发展影响巨大,而内蒙古地区处于陆地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旅游业的发展也因此受到各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而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形式更应该利用好“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发展契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将会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业注入大量的资金和带来大量的旅游者。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发展乡村旅游,利用区域合作打造地方特色乡村旅游产品,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都能够感受到乡村旅游的特色。

3.4 威胁

(1)地方区域竞争激烈

内蒙古拥有的蒙古族民俗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一大优势。但是,相比之下内蒙古的其他旅游资源相对来说就缺乏特色,例如草原、滑雪、农家乐、生态旅游资源等等。在其他地区也出现了这些相同性质的旅游产品导致竞争现象的严重,对内蒙古的乡村旅游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2)环境破坏的威胁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生态环境脆弱,再加上人们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很容易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造成大规模的环境破坏,从而影响可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如果乡村旅游的开发要是以环境为代价的话,那么扶贫也只是空话。没有规划的开发旅游资源和大量的游客会对环境的可利用价值造成破坏。因此,如何处理好在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也是巴彦淖尔市面临的一大威胁。

4 完善巴彦淖尔市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模式

4.1 政府主导

理论和实践证明,在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中,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能有效的指导农村走上旅游扶贫开发的正确道路,避免不必要的弯路。其一,政府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当中应该占据主导地位,有效的、科学的指导农民进行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减少对资源的浪费,避免不必要的问题。其二,各级政府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指示,把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因此,政府应该更好发挥政府的职能,落实国家政策的实施、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使更多的农民从中获益,发挥好龙头作用。

4.2整体规划

乡村旅游在巴彦淖尔市的发展还不全面,有的地方发展比较完善,但是有的地方乡村旅游还未起步。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乡村旅游的开发应该遵循整体规划的原则。

第一,整体规划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依靠的是自然旅游资源,把乡村的特色和原生态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形成乡村特有旅游产品。整体规划就是要把乡村旅游资源当作一个整体,避免个体开发造成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

第二,一个完整的乡村旅游运行系统必然与整体的规划有关,这就要求在政府的帮助下乡村旅游开发个体需要遵循政府的指导和结合当地旅游资源的特色来加以开发。避免盲目开发和滥用乡村旅游资源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4.3 系统开发

这里的系统开发主要是指开发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注重其中的文化和民俗而不是单一的开发没有特色或民俗风情的旅游产品等。要充分把乡村的特色展现出来,给游客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的旅游体验。

其一,发掘地方文化潜力。由于地理局部的区域性从而会导致各个地方文化的差異性。一些独特的地方文化对于其他地方的人们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我们要充分抓住这个机会发掘地方的文化潜力把它开发成一种可供旅游观赏的产品。

其二,促进地方文化传承。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加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就可以成为一种具有特色旅游产品。例如磴口县的华莱士节,每年磴口县都要举办华莱士节,人们在一起逛庙会、品尝华莱士等。这就是磴口县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将这种文化的节日气氛传承下去并加以开发和利用就是一种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

4.4 持续发展

由于乡村地区经济、交通、思想观念等的落后使得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工作发展缓慢。对于一些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发展缓慢的地区来说,开展乡村旅游就必须要有持续发展的观念。通过周期性的帮扶,帮助乡村地区走上依靠旅游来致富的路。

第一,在没有发展乡村旅游之前,各级政府应该帮助乡村开发旅游资源发掘当地文化特色、开发旅游产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帮助乡村地区。努力实现乡村旅游从无到有的发展,并且形成一定的规模。

第二,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也要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由于当今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和气候的逐渐变暖,人们思维观念也开始改变。那些对环境造成破坏的企业和景观设施根本满足不了人们长远的旅游需求,只有结合自然环境开发和当地特色出来的旅游资源才能够长久的生存下去。

5 结论

该文分析了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现状,以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等,对该地乡村旅游资源、基础设施,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进行SWOT分析,提出了巴彦淖尔市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模式,以期推进巴彦淖尔市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刘方瑜,祁翠翠.浅析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的结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1):390-391.

[2] 陈家刚.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迎来新机遇[C].中国旅游研究院,2014(01):3-5.

[3] 冯颖,王洋.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扶贫开发中的战略作用[N].中国旅游报,2015-9 -20.

[4] 王德刚.乡村旅游要让农民成为受益主体[N].中国旅游报,2015-3-14.

[5] 张遵东,章立峰.贵州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以雷山县西江苗寨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1(06):66-71.

[6] 韩晶晶.乡村旅游旅游扶贫互动发展研究[J].今日湖北,2007(05):20-21.

【通联编辑:朱宝贵】

猜你喜欢
扶贫开发巴彦淖尔乡村旅游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普洱市无量山片区扶贫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