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中有机化学的反应原理

2019-09-10 14:13吴卓阳
高考·中 2019年1期
关键词:有机化学高中化学

吴卓阳

摘 要:在高中阶段的实践性科目中,化学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它贯穿了我们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经历了初中阶段的奠基,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将会步入一个新的高度。无论是学习的深度,还是难度,都会有所上升。尤其在高中阶段,无机化学让位,有机化学成为学习的重点。在学习时掌握正确的方法,提升自己的效率,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所以,找到有机化学在掌握时的诀窍,是我们探讨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反应原理

引言:高中阶段,有机化学成为学习的核心内容,很多同学感到难以掌握。不过也有一些优秀的同学,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感到得心应手。这大部分时候是由于其对于有机化学的关键部分,也就是其原理,有一个比较好的掌握。所以对于任何关于该部分内容的问题,在解答时都会有一个很好的参照。同时,学习该部分内容的效率也会极大提升。所以正因如此,笔者将于本文中,以有机化学的反应原理作为出发点,展开深入、具体的探究和研讨。

一、学习目标

作为一种经典的对于化学的分类,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共同构成化学这一基础性的学科。无机化学部分,侧重于对于常见的,难度不大的现象的观察和研究。而有机化学部分相对于无机化学部分来说,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背景,同时其与不少学科都有着或明显或不易发觉的联系。所以,我们作为高中生,相较于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会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将学习知识作为其学习的目的,而更应该追求化学素养的培育、应用能力的提升[1]。

二、反应原理

(一)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于高中有机化学的学习中为频繁出现的反应类型,而其反应的机制,实际上即:一个单独的原子、原子团,占据另一个原子、原子团离开后,所留下的位置。这一过程,只在部分,而不是整个分子式上有所反映。而原有的原子、原子团,在脱离之后,会进行反应,产生不同于以往的有机物。如果对取代反应进行一个大概的分类,那么主要会有这样几类[2]:

1.卤代反应

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说,指某有机物同卤素发生反应,也就是原有机物的部分原子、原子团直接脱落,而原本的位置则由卤素所占据。在这一部分学习中,同学们经常容易走进一个思维上的误区,认为对于卤代反应,一种有机物仅与一条方程式对应,可能就会忘记了有机物可能包含多个相同的不止一个的一样的原子团,也有可能同时存在于同一个有机物中。同时反应产物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不同的反应条件。例如,甲苯与溴产生反应。无论是甲基位置,还是苯环位置,都可能是反应进行之位置。而对于这两种反应,我们应当如何区分呢?找寻反应条件的不同是关键。若是处于光照下时,甲基就会成为反应进行的主要位置;但如果在有铁元素对反应的进行加以催化的情况下,苯环就会成为反应进行的位置。对于如上的原理,我们应当着重进行深入、细致、透彻的掌握。

2.硝化反应

部分原子、原子团脱离,亚硝酸根占据有机物中原有的位置,是该类型反应最基础的原理。我们作为高中生,在对于基本的反应发生的原因、机制进行学习的同时,也要对一些频繁出现的反应类型加以确认,避免混淆等不必要的错漏。

3.成醚反应

各种醇类物质在内部脱水之后,发生取代效应,是该类反应的基本原理。具体来说,便是醇的分子间脱水,一个醇脱羟基,另一个醇脱羟基上的氢,两者再进行结合生成醚和水。根据生成的物质的差异(结构上),可把它们分为两类:链状结构、环状结构。

4.酯化反应

一般来说,羧酸和醇类,无机含氧酸和醇类,两者相取代或相结合都可以发生这类反应。在日常生活里有许多这样的实际应用,我们可以结合这些例子来进行学习,往往事半而功倍。舉例来说,在烹饪鱼类时,人们往往习惯于倒进去一些食醋,这样可以将原来的腥味去除。加入一些料酒,以期增添鲜味。所以在菜品出锅时,散发的就是香味。这其中的原因便与酯化反应有关,这一反应在食醋中的乙酸和料酒中的乙醇间发生,最终产生乙酸乙酯。

5.水解反应

对于水解反应的学习,在学习完酯化反应之后,相对就会比较得心应手,因为它们相互之间呈逆反应关系。说的简单一点,酯化反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酯化物生成的话,那么水解反应就是酯化物的分解。含水的氢基或羟基,同酯类物质结合之后,便会分别产生醇类和羧酸。比如处于强酸或者强碱环境中时,C4H8O?便会出现水解反应,产生C2H6O等物质。

(二)加成反应

加成反应之机理,对于我们而言,其实质即压缩分子式,我们需要注意加成反应的反应对象,同时,在我们学习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同水解反应混淆,要进行严格的区分[3]。

(三)消去反应

作为有机化学方面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知识点,消去反应和取代反应有着很大的不同。取代反应对于绝大多数的卤代烃或者是醇类都存在适用性,而相对来说,消去反应所使用的,只有部分卤代烃和醇类,范围要小很多。于一定的条件下,单个的小分子结构会从个别的有机物中被消去,比如水和氢溴化物,从而生成一个不饱和的化合物,这便是消去反应的原理。举例来说,最典型的消去反应,莫过于(Ar)R-X和醇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机化学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反应的类型多样性较为丰富,而且相较于无机化学来说,其复杂程度要高出许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不同有机化学反应的机制进行深入,具体的探索,从而能够有一个科学的,详尽的分类,在大多数时候可以使我们对于有机化学的反应原理胸有成竹,了然于胸,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加深对于学习成果的理解,取得比单纯的蛮干死学更好的效果。

因此,希望大家也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学习。

参考文献

[1]左家琪.高中化学中典型有机化学反应的比较[J].赢未来,2017(14):0384-0384.

[2]许志勤,王莹.基于学科观念的高中化学教学——《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芳香烃”教学反思[J].化学教与学,2016(7):69-72.

[3]叶桃,单琳.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有机化学部分与选修5的整合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45):95-96.

猜你喜欢
有机化学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化学解题中守恒法的运用研究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探讨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巧妙整合,让化学不再难学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步探索
高中有机化学高效性课堂教学的策略实践研究
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探讨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