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堂,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2019-09-10 20:43陈俐
高考·中 2019年1期
关键词:观念高中地理思维

陈俐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推进,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涵盖了地理基础知识、地理技能、地理学习方法等诸多因素,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核心素养培养进行阐述,旨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观念;思维

“立德树人”是高中地理教学中不容小觑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时要能够根据任务发展为基本背景,结合高中地理课程教学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提高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夯实学生的地理核心观念,继而更好地让学生去接触地理,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

一、改进传统教学理念,渗透地理核心观念

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要能够加强学生地理核心观念的形成,学会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渗透地理核心观念,教师也要给学生做好表率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加强自身核心素养的提高,在教学时也要学会运用。当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提升,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课堂活动。例如,在学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一课时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自然界中太阳的重要性,此时学生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说太阳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有的说太阳能够加快衣服晒干,还有的说太阳给予了人类温暖。这时教师可以再组织学生去探究课本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课本上的相关知识进行比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总结与分析比较的能力,继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地理教学能力,掌握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使自身的地理学生成绩取得更好地进步。

二、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培养人地协调观念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核心素养不容小觑的一部分。人地协调观指的是人类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相互矛盾與阻碍的关系,而是相互生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当然,要想真正意义上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需要国家倡导建设生态文明的家园。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通过给他们播放一些案例,让学生去分析人地矛盾产生的原因,继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去了解形成的根源,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也使得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体悟人地关系。例如,在讲解到环境问题时,教师可以采用实际案例教学法。在开始新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播放一些关于本市雾霾天气的图片和视频,并且向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去探究与分析。问题一:“雾霾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问题二:雾霾天的形成和人类活动有关吗?问题三:如果你是市长,你会采取哪些措施去治理?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既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和兴趣,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知识点,也为其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探究模式教学,激活学生地理思维

探究式学习方法对学生思维的启发能够产生极大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时不应该直接对理论和方法进行讲解,而是引导学生通过给他们提供的案例和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与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继而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相关的知识,促进其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当然,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也要学会转变自身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探究知识,进而加深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大气的热力作用》这一课时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先向学生展示一些通过大气运动的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让学生看课本,找到与大气运动有关的知识点,并对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进行细致地讲解与分析,继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大气热力环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加深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继而促进学生地理文化内涵的提高。

四、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在教学时要能够引导学生养成尊重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加强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从基本的掌握知识到转变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与改进。当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地理实践素养的形成,教师要能够多给学生提供机会去研究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时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当然,教师也要学会研读课本,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模式,通过研究性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一课时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组织开展关于水污染的相关调查,让学生了解大致的情况,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采访,深入了解当地水资源应用情况以及人们对水污染问题的认识。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提出几点能够改善水污染问题的策略。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也更好地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团结合作能力

当然,要想真正落实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任务。它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能够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学会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地理教学,丰富地理教学手段和内容。除此之外它更需要学生在学习时能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探究问题的学习习惯,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继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林福森.核心素养下优化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思考[J].考试周刊,2017(31).

[2]贾惠敏.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有效性研究[J].文理导航,2018(03).

[3]何芬.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视阈下习题微课设计探讨[J].地理教学,2018(05).

猜你喜欢
观念高中地理思维
钓鱼的观念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