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地理学习中的区域方法

2019-09-10 07:22赵菊
高考·中 2019年1期
关键词:区域空间方法

摘 要:地理学科伴随着人类文明而发展,在促进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地理学关注不同尺度的空间区域,用地理学所特有的综合的、区域的、动态的眼光看待世界。本文主要对地理学习中的区域方法进行分析,期望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理学习;区域方法

一、通过教学,提升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

(一)直观演示方法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无论是何种尺度的“区域”,凭借人类肉眼的视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对区域获得真实的、亲身的感受和认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对直观演示办法进行运用,可以让学生对地理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好奇心,降低课程学习的难度,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具体的内容形象化。例如,初中地理学习中,南、北极地区是必学区域,为了便于学生认识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科学研究价值、生态环境意义,抽象的讲解和简单的景观图显然不如生动、连贯的视频播放效果好。直观演示方法能让课堂充满趣味性,学生才会拥有继续了解与学习的动力。

(二)结合区域特征,设置问题情境

著名学者胡适曾说:“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与凝聚,都是因为要解答问题”。英国的波普尔认为,“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启发新问题的问题”。问题是促进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起点。而地理学恰好就是一门令人充满疑问的学科。谈到地理学,人们总是首先想到哪里有什么?那里为什么有?那里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为什么会这样?地理事物从一地到另一地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地理学家应用区域概念和对区域的研究给地球表面无限的多样性带来了秩序,就是通过空间概括使我们周围无限多样的世界变得可以理解。对区域特征的描述很容易就让我们认识到区域之间巨大的差异。区域学习中的情境命题的设置主要是经过对本区域的地理情景进行创设,让学生进行全面感知,调动出学生地理知识学习的自觉性。例如,地理教师在对长江三峡进行讲解的时候,让学生知道三峡水库在建设的时候被众多学者所探讨,这样学生会好奇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之后教师让学生在环境与经济两方面进行思考,调动出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的热情。

二、改进教学,支持学生理解和建构知识体系

(一)比较教学方法

区域与区域之间总是有相似性和差异性,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使用比较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对一区域进行学习的时候,可以与另一区域进行比较,这样便于学生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找到地理知识间存有的关联性,这是学生建设知识体系的主要对策。例如在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学习中,可对两区域的自然地理要素分布情况进行比较。

(二)体验教学方法

在地理课堂教学当中运用体验教学方法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经过体验,能够得到愉悦感,教师可以使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转变学生知识学习的心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转换角色进行思考,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地理教师可以让学生担任导游的角色,向其他学生对长江沿岸的地形、支流以及港口等情况进行介绍,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景观间存有的差别进行了解与领悟,并且喜爱上地理知识,喜爱上地球。

三、利用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一)地图方法

地图是正确认识区域的方法或工具。地图在地理学科中非常重要,可以把文字和语言很难进行表达的内容進行展现。地图具有直观形象性、抽象概括性、地理方位性等特点,地图不仅是地理学研究成果的展现,更是地理学研究的工具。地理课堂教学中,选择和利用合适的地图,利于学生发现各要素和现象之间的联系。例如,初中地理中国的四大区域学习中,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分界线与中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一对比,显而易见地形影响在区域分异中的作用。

(二)突出区域的空间差异与空间联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能力。地球的面貌千姿百态,地理事物和现象纷繁复杂,如何将这看似“杂乱无章”的地球现出头绪来,需要一种地理学特有的方式,那就是区域认知。笔者认为,区域认知的核心便是突出区域的空间差异与空间联系。例如,世界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多,大陆东岸降水少;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这里的表述中用到的“赤道附近、两级地区、大陆东岸、大陆西岸、沿海、内陆”等都有区域的意涵,并且突出了区域的空间差异与空间联系。

结束语:

地理学习中,学生明白区域划分是认识、解释、概括空间的需要,是地理学科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在地理学习当中使用区域方法十分重要,对于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保证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成效,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白娥.浅谈区域地理学习方法[J].职业技术,2016(01):10-11.

[2]马苏楣.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区域地理学习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2018(06):55-56.

[3]王向东.中学区域地理的主题选择、目标构建和教学策略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7(05):54-5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赵菊,女(1976.12—),汉族,籍贯云南镇雄,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地理教学

猜你喜欢
区域空间方法
空间是什么?
分割区域
创享空间
擦桌子
区域发展篇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