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误区及改进策略

2019-09-10 07:22张平李中民
高考·中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

张平 李中民

摘 要:文章以《维修电工实训》中《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的装调》的教学设计为例,分析了在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中,忽视“专业特性”、“职业技能要求”和“岗位职业能力”形成的需要,简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导致教学目标不能有效达成的原因,以及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服务于课程特点、教学目标要求,提升专业技能课教学效果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課堂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然而,职业教育毕竟不同于基础教育,它有着其特殊性。如果不顾课程特点,教学目标的要求,只是为改革而改革,简单地套用小组合作学习,反而不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笔者自2014年以来,连年指导扬州市参加省“两课评比”或“课堂教学竞赛”的专业技能课选手的教学设计。在其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参赛选手,在初期的教学设计中,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使课堂教学显得生动活泼,而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然而,他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都陷入了一个误区,即重视了“小组合作学习”,却忽视了教学内容的“专业特性”,忽视了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忽视了“岗位职业能力”的形成需要的培养、训练过程。

以下内容摘录于某老师对《维修电工实训》课程的《接触器、按钮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的装调》的教学设计。

课程总目标: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面向岗位群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使学生掌握电气设备控制系统运行与维护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等意识,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项目的教学目标:……;熟悉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步骤和工艺要求,能正确安装、调试电动机控制线路。

本项目在课程中的地位:……,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装调能力,也为培养学生排故能力打好坚实基础。对于学生能否取得中级工证书起到关键作用。

解决教学重点之一——正反转电路的装接的策略:是通过教师示范安装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再由学生操作。学生操作分组进行。对解决教学难点——正反转电路典型故障的分析和排除的策略:通过排故仿真让学生体验排故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结合教师示范,再操作。由于学生水平参次不齐,逐一辅导有较大的操作困难,因此在这两处,我都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动手能力的强弱,对学生进行小组分工,每小组三人,评价员、安全员、检修员各1名,根据学生基础不同分配相应的任务,合作完成电路安装和排除典型故障。

电路安装和试车环节的教学实施过程是:三名组员分工协作,一人负责安装或通电,一人负责监控,一人进行评价或调试自己的电路,注重安全和规范。

从该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该教师缺乏生产实际的相关经验,没有认识到在生产实际工作中,是不可能有这样的角色分工的;没有意识到《维修电工实训》是专业技能课程,维修电工对应的职业岗位,基本都是需要从业者“能够独立完成岗位任务”的。学生要形成这样的岗位能力,是需要经过多次与“生产实际”“岗位实际”对接的学习与训练的。这就使得该教学设计没有从与生产实际、岗位实际对接出发,去恰当运用教学策略。这样的教学设计,在教学实施中,简单的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看上去体现了“教改精神”,“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也会使课堂气氛比较活跃。然而,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会有以下弊端:

1.每个学生只是担任某一个角色,只是“完成”某一个侧面的任务或某一段工作内容,很难形成可以独立完成岗位任务的能力;

2.多数学生只是“看”别人做,而不是“亲自”做,学习成效会大有不同;

3.对少部分学习不够积极主动的学生,事不关己,让别人去干,借机“蒙混过关”;

4.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学习。小组学习的过程,变成了个别学生的“独角戏”,独自操作、独自汇报,小组的成绩实质是个别学生的成绩,“一俊遮百丑”。

5.“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掩盖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竞争关系,团体成绩的评价,掩盖了学生个体成绩的评价。

笔者从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服务于课程特点、教学目标要求出发,对该教学设计提出了以下的修改建议。

1.把小组合作学习更多的应用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学习上。用“快学”指导“慢学”,“勤学”督促“懒学”。“快学”“勤学”者在指导、督促他人过程中,完善自己,得到快乐;“慢学”“懒学”者在别人指导、督促下,也能学到知识,掌握技能,达成教学目标。

2.在需要“角色”分工时,要尽可能进行“角色互换”。既通过“角色的改变”,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每个角色的职责、任务、完成任务的要求和方法、途径,又反复进行演练,通过“又看又做”“又做又说”“又做又比”等活动形式,强化教学效果。

3.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个体“岗位职业能力”的形成,而不是替代个体“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对需要个体达成的“岗位职业能力”,坚决进行独立完成岗位任务的训练。在训练中,运用“小组合作”对需要的个体进行指导、帮助、督促等。

4.采用兼顾个体与整体的评价,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独立自主学习”。即创设一种“一损俱损”,只有每个成员都达到个人目标小组才能成功的情境,促使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最终共同达到预期目标,获取小组的整体胜利。

5.不仅在课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提升等各个学习环节,都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

可喜的是,该老师在接受上述修改建议,对该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完善后,在省级竞赛中荣获了第一名。这一成功的案例,也为在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中,恰当有效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借鉴。

教无定法,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是检验教学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期望中等职业教育战线上的专业技能课教师,不断学习,活学活用,不断探索,努力提升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小组合作学习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导学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新说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