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

2019-09-10 07:22王文琴
高考·中 2019年1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

王文琴

摘 要:在过去的几年中,教学理念、方法,以及教师的行为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本文以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为研究对象,根据自己多年从事一线教学的经验出发,探讨课程改革,进一步总结教学经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教学

新课改的实行,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以及对学习方法的学生的能力和教学方法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建议。本人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多年来探索在教学实践一线,在此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

中国传统的教材比较陈旧,死板。这些教材很多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能提起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新教材不能够简单罗列语言知识的,应该是由一个个专题组成有关人文话题,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他们的语言素养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对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语文的学习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积少成多,平时养成积极摘抄有用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大量阅读中外名著,及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文学精品;欣赏优美的诗歌、散文;还要要求学生自己制定阅读计划,用心记住,最好是要求他们每天都阅读一篇文章或100页的文字,每天记住一个优美句子或一个名人的名言;同时把教材中的内容与课外读物结合起来,各个学科课程相结合起来,用心对相关文本的差异进行分析和比较;鼓励学生多去图书馆阅读报刊杂志,一些期刊都有文学版,这些期刊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指导学生懂得提取信息,整合有用的信息,收集整理,创造性地补充拓展教学内容;即使是在看电视上,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语言知识。开卷有益,只要用心读书和努力学习,就会受益匪浅,学到很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所以老师要鼓励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自己摄取知识的能力。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高中语文课程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教科书,师生关系,教学环境,有效课程等等。这些组成部分是有机统一。什么是“教学相长”,就是教师和学生必须进行“学习”,相互学习才能“长”。从这一点出发,我每次安排学生做练习或试卷是,也同时和学生一起做,进行和学生一样的考试,学生一个小时完成的,我可能四、五十分钟就完成了。另外,当我安排学生的写作时,我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了一篇文章,让学生有和老师一起学习的感觉。我经常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课堂讨论,课堂体验,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冲突会让学生及时整理提出,这些问题困扰着学生,也吸引着学生,如果这时恰当地安排一场讨论,这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去思考和积极去探索,以期找到答案,这也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这种方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带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这样的换位体验来教育学生,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教学指导,教育目标将得到有效实现,教学质量能够得到长足发展。

三、注重对话教学,提高学生审美价值

新課程标准在“阅读与欣赏”的学习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思想碰撞与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为了消除传统独白式教学和灌输教育的弊端,新课程标准强烈主张师生对话,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对话交流不再是简单的转移,它具有重新建构、生成意义的功能,通过对话和交流,教师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保证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学习是学习者与他人之间的对话,是一个认知实践的过程,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真正的教育也就不会有。

在对话教学中,要注重教师的阅读体验,保持学生的听,说感受,使学生能够有效地与所阅读的文章的各种情感共存,建立良好的对话机制。教师和学生应充分探索文本的内涵,尽可能丰富其人文意义,依托课堂互动和沟通的平台,扩大和内化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将文本从作者的控制中解放出来,并将文本放在师生对话中,从中看到阅读的本质。比如,当我在教授史铁生相关作品的课程时,我结合了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并结合史铁生的思想历程,在分析和比较两篇文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史铁生的思想:古老而废弃的地坛却处处充满着生机,这对处于人生低谷的史铁生来说有着别样的感触,引发史铁生对生死问题的思索。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相互补充,教师再进行补充,再把阅读体验分享出来。

四、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作业的布置都是统一的,没有体现个性差别,所有学生都做同样的作业。这种作业布置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能力教育学生,因材施教,尊重个别学生与不同学习者需求之间的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创造表现的机会,提供发展的平台。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作业布置进行分组,分层,适度和适当的安排,使作业操作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对于那些具有良好基础和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对他们可以要求更高布置的作业适当拔高。对于那些表达水平较低且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一开始可以要求不要太高,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增加难度,如果学生有进步,应及时予以表扬,才能促进他们的积极性。记忆力强的学生可能在一天内熟悉全文,但能力较弱的学生只能在同一时间背诵两到三段,因此背就根据水平高低做不同的要求。再举一个例子,对于一些具有良好模仿能力和但语言能力不高的学生,他们的家庭作业重点是语言方面的学习。对于更好地掌握语言变化的学生来说,安排类似的作业是没有必要的。避免难易不分、重点不明的训练,减轻学生因重复学习而带来的心理、生理负担,留下更多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自由思考、发展,使其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

总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项比较繁杂的系统工程。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重视和实践外,教师还需要提高自身素养,以人为本,增加情感投入,不断探索和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方案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桑志军.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中学语文教学,2005(8)

猜你喜欢
新课程改革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构饰课教学提要(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