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建筑电缆井火灾预防及扑救对策

2019-09-10 07:22张明梁
消防界 2019年2期
关键词:火灾预防

张明梁

摘要:电缆井是高层建筑物用于垂直走供电电缆或通讯电缆的垂直通道。本文主要阐述电缆井火灾事故特点及灭火战术要点,着重提出了针对电缆井火灾防范措施及火灾扑救对策。

关键词:电缆井;火灾;预防;扑救

近年来,高层建筑电缆井火灾事故多发,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例如,“7.11”武汉紫荆嘉苑电缆井火灾,造成7人遇难。“3.7”海口世贸雅苑电缆井火灾,造成7人遇难。“6.14”西安自在广场电缆井火灾,造成3人遇难。“5.12”淮安恒大名都电缆井火灾,造成1人遇难。因此,加强电缆井火灾预防及扑救对策研究,对于减少伤亡和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火灾事故特点

(一)火势蔓延快。部分电缆质量达不到标准,耐火性能差,绝缘材料容易被引燃;居民安全意识不高,电缆井内常堆积大量可燃物;部分电缆井未严格按照设计防火规范进行封堵。发生火灾后,易产生“烟囱效应”,加剧火势蔓延速度。

(二)烟气危害重。火灾发生后,浓烟在电缆井内向上蔓延的速度为3~5m/s,在极短时间内便能蔓延至整栋建筑;电缆着火后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气、氯化氰等大量有毒气体,严重威胁群众及消防员安全。

(三)火情侦察难。电缆燃烧产生大量烟雾,会迅速向周边方向蔓延,导致各通道或窗口相继冒烟,通过外部观察很难准确判断着火位置;受高温有毒烟气影响,消防员深入内部侦察时防护要求等级高,加之电缆井检查门锁闭,给侦察带来一定困难。

(四)人员伤亡大。高层建筑人员高度集中,疏散距离长,火灾发生后,高温烟气迅速积聚,易造成人员中毒、窒息死亡;受高温烟气影响,极易导致被困人员恐慌、拥挤,争先逃生,造成踩踏事件,甚至出现跳楼事故。

二、火灾预防措施

(一)严格落实设计防火规范。在设计施工时,电缆井应独立设置,井壁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电缆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材料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建筑内的电缆井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电缆井宜选择缆式线性感温探测器,同时,电缆井发生火灾后,往往产生大量浓烟,由于电缆井检查门封闭,火灾初期一时难以发现,所以在安装缆式线性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同时,建议安装感烟探测器,及时有效探测初期火灾。

(二)合理选用电缆产品。电缆的选材上应符合国家标准。铜芯电缆具有强度高、延展性好、稳定性高、载流量大、抗氧化、发热温度低等优势,可以有效减少事故概率的发生,因此,高层建筑应使用铜芯电缆。电缆的绝缘材料应做好阻燃处理,提高电缆耐火性能,减少事故发生。

(三)加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全面推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组织机构,明确消防管理工作责任,制定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做好每日防火巡查记录,定期开展消防宣传和建筑防火管理。充分发挥微型消防站及其他联动力量的作用,确保发生事故后,能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

三、灭火战术要点

(一)坚持“救人第一,科学施救”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救人和灭火救援行动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救人、排烟、灭火应同步实施。消防救援力量不足时,应第一时间疏散被困人员。

(二)遵循“以固为主,固移结合”的战术原则。处置高层建筑电缆井火灾事故,应首先利用固定消防设施内攻,在固定消防设施不能满足火场需要时,利用水罐(泡沫)消防车、举高消防车等移动消防装备灭火。

四、火災扑救对策

(一)做好途中询情

接到高层建筑电缆井火灾警情,应引起高度重视,一次性调集足够力量,出警途中主动对接报警人,初步了解掌握被困人员情况、着火位置及规模、微型消防站出动情况。

(二)落实安全防护

进入事故现场的消防人员,应按照防护等级做好个人安全防护;消防车辆、人员应与建筑物外墙保持一定距离,防止高空坠物。

(三)进行火情侦察

到场后,通过外部观察和询问知情人,查明着火位置、被困人员情况及事故单位初期处置情况;利用消防控制室,进一步发出火灾信号位置、防排烟系统、通风空调系统、消防电梯运行情况;组成侦察组深入内部,查明着火具体部位、火势蔓延方向及进攻路线的选择,了解被困人员数量、所处位置及疏散救助路线,掌握消防给水系统是否正常运行。

(四)科学进行排烟

电缆井发生火灾时,高温烟气是妨碍灭火战斗行动和导致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有效的组织火场排烟。

1.固定机械排烟设施排烟。进行排烟前,应关闭通风、空调系统,关闭防烟楼梯、封闭楼梯间各层的疏散门,开启建筑内排烟机和正压送风机,防止烟雾进入疏散通道。

2.自然排烟。打开下风或侧风方向靠外墙的门窗,进行通风排烟;当烟气进入袋形走道时,可打开走道顶端的窗或门进行排烟。

3.移动消防装备排烟。利用雾状射流进行有效驱散,也可利用移动排烟机排烟。

(五)积极疏散救人

疏散救人是灭火战斗行动中的首要任务。应优先考虑使用消防电梯和疏散楼梯救人,并做好人员分流,以确保安全。同时,利用应急广播系统、移动(车载)扩音喇叭,稳定被困人员情绪,让其留守家中,关闭门窗等待救援。成立搜救组,救助疏散楼梯及电梯的被困人员,防止盲目逃生。也可视情利用举高消防车、消防直升机、缓降器、绳索、消防救生软梯、救生气垫等救人。

(六)组织灭火排险

电缆井发生火灾,应立即切断电源,如果自动切换、断电控制失灵,必须由专业人员采取技术断电措施,然后进行灭火。若火势处于初期阶段,应使用灭火器或室内消火栓出水直接直接扑灭。若火势处于发展阶段,应在火势蔓延方向部署力量,利用室内消火栓出水分段堵截,多路进攻。在火灾扑救中,由于作战时间长、体能消耗大,重点要保障消防员的空呼气瓶的供给,同时应及时清理积水,减少水渍损失。

(七)保障火场供水

1.利用固定消防设施供水。高层建筑电缆井发生火灾,消防员应携带水带、水枪、转换接口,利用室内消火栓直接出水灭火,同时通过消防控制室或消防水泵房,启动消防泵向室内管网供水。

2.利用固定消防设施和移动消防装备结合供水。当消防泵无法正常运行或室内消防给水不能满足灭火需求时,应利用水泵接合器向室内消防管网供水。使用水泵接合器向室内消防管网供水时,应明确水泵接合器的供给范围,防止误接。利用底层室内消火栓向上供水,只适用于采用减压孔板减压的室内消火栓和分区给水的低压。

3.利用移动消防装备供水。当消防泵和水泵接合器等固定消防设施都不能正常使用或不能满足灭火需要时,应垂直或蜿蜒铺设水带,利用消防车组织直接供水。垂直铺设水带方法一般有地面施放吊升法、一次性登高施放法和分层登高施放法。采用垂直供水时,水带连接部位必须捆绑结实,防止因重力作用,导致水带脱口、下坠,导致供水中断,影响灭火救援行动。垂直铺设水带应在地面设置泄压用的分水器,以防止水锤作用损坏消防车泵。根据建筑高度和周围水源情况,组织到场车辆合理采用直接供水、串联供水、运水供水等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火场灭火用水所需的水量和水压。

(八)移交事故现场

火灾扑灭后,应仔细搜索事故现场,防止发生人员遗漏。救援行动结束后,解除现场警戒,向公安及相关部门移交事故现场。

总之,在高层建筑电缆井火灾预防和扑救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因此,只有严格按照消防设计防火规范要求,提高全民消防意识,加强高层建筑电缆井消防设施配置和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减轻火灾危害及损失。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03).

《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民用建筑电气规范》JGJ16-2008.

汪根进.浅谈高层建筑电缆管道竖井火灾成因及预防[J].安徽建筑,2015,(02):171+204.

《消防灭火救援》.

《中国消防手册第十卷》.

猜你喜欢
火灾预防
火灾逃生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