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人的森林

2019-07-24 13:43申顶芳王明生
人与自然 2019年6期
关键词:哈尼族阿卡家谱

申顶芳 王明生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退休老教师王明生,从2008年开始,为了搜集整理勐腊县哈尼阿卡家谱,白费走村串寨深入到民问艺人之中,一边搜集家谱一边调查研究。到2010年,他走遍了勐腊境内73个哈尼阿卡村寨,搜集到了250多个家谱。2010年王明生率先成立了勐腊县哈尼族学会,作为会长带领其他的会员开始开展阿卡文化的恢复和传承工作。

在村级层面,开展了社区为本的调查活动和行动研究,让村民白己去调查自己的传统文化以及尊重白然和简朴的精神。村民调查的内容包括了阿卡开天辟地的古歌、故事、家谱、传统社区管理制度、传统村落布局、历法等。历史中的传统社区组织是按一个社区需要的职能分“咀、批、纪”三个部分,有家族分T的意味。“咀”是老人议事厅,有家族代表;“咀玛”为头人,是世袭的,必须要家庭和睦,心宽德厚,负责寨门、千秋、圣井、神树等重要社区精神地標的树立,稳定精神信仰。 “批”指精神方面具有某一种知识的人,负责人的生前死后的事情,如死后念经、出生时念经,以及治疗心理方面的疾病。“纪”为物质生活方面具有技能的人。然而,半个世纪过去了(白1958-2010年),到2010年精通哈尼阿卡传统文化的人已所剩无几。因此,王明生老人提出创建民间艺人“松沙曼麻”队伍的倡议,南“松沙曼麻”来代替千百年以来阿卡“咀、匹、纪”的职责和义务,请“松沙曼麻”团队来行使对阿卡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槽泊的职责和重任。

“松沙曼麻”代表“三个和谐”,具体指人与人、人与白然、阿卡支系问的和谐。成为松沙曼麻的条件:团队/群众推荐,品德好,敢说敢干,有创新能力,有专长并且可以发挥,热爱阿卡文化,家庭要和谐、要得到家庭的支持,拥护党和政府,身体健康,自愿,有奉献精神。松沙曼麻成立后已积极开展研讨和示范阿卡文化,在勐腊,甚至西双版纳和东南亚的阿卡社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另外,传统的阿卡文化相信万物有灵,认为“人与灵”以一道寨门相隔。这种民族的生态观具体表现在,人们对生活环境划分为七种景观空问来管理、约束人的行为的依据。七种景观分别为:村寨、护寨林(内有圣井)、风景林(坟山、神树)、砍柴林(不能种地)、养牲畜地(现变成保护区),轮歇地(现在变成茶同和果同),及野外属于动物的世界(现变成保护区)。在这样的理解之下,学会在阿卡社区开展研讨会和传统文化示范活动,唤起社区对阿卡文化的记忆,推动社区去正确处理所面临的生态和社区问题。

在县级层面,哈尼族学会与广大的社区和其他学会定期组织阿卡文化反思讨论会、传统文化活动、文化示范和观摩活动,探讨如何恢复和“规范”适宜本地的阿卡文化活动。比如,在一些社区协助恢复了村寨的“的行”(意为广场,是社区公共活动场所,承载社区教育和文化传承功能)、“郎扛”(意为寨门,区分社区里外的布局,作为人的行为指引)和开展“阿培”(即节日活动).

在跨区域层面,哈尼族学会组织了到泰国、老挝、缅甸等同家的阿卡社区的“寻根”活动,与这些国家的阿卡人学习和探讨阿卡的文化,以便发现勐腊的阿卡人丢失了哪些文化和精神。

距今为止,在哈尼族学会的协助下,一些社区恢复了部分传统的节日、寨门、圣井和仪式等项目。一些哈尼社区也已经把传统文化的恢复从“做给别人看”转化为“自觉”,社区里的氛围和秩序变好了。同时,他们也希望到没有开展文化恢复的其他的哈尼社区去推动,让其他的社区也感受都恢复传统文化带来的益处。

可喜的是,在勐腊县广南里村,很早就有了护寨林和风景林。希望这些保存完好的传统林地,能成为其他社区恢复村落景观布局的参照窗口。

猜你喜欢
哈尼族阿卡家谱
学校您好
潘光旦嗜治家谱
本土与异域:哈尼族民俗体育活动社会化发展研究
岁月沉淀中的老家谱
勤劳的哈尼族
导弹气球——阿卡迪欧(巴拿马)▲
牛牛阿卡
吹牛大王
论哈尼族文学的“祖先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