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安全管理中集束化护理管理的应用观察

2019-06-11 11:55周俊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ICU患者安全管理

周俊华

[摘要] 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管理在ICU病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该院ICU病房2016年8月—2018年2月收治的98例ICU患者观察研究,床号奇偶法分组,奇号为A组(49例),偶号为B组(49例),分别应用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比较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焦虑及抑郁评分。结果 B组患者对满意情况经过调查后数据结果为93.88%,高于A组79.59%,护理后生活质量评估量表显示其评分为(93.9±2.4)分,比A组(88.7±1.8)分高,压疮发生率为2.04%,低于A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护理前的焦虑、抑郁评分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管理在ICU患者管理中应用,满意度高,生活质量提升明显,焦虑、抑郁心理改善显著,是重要护理模式。

[关键词] ICU患者;集束化护理管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2(a)-0056-02

ICU(重症监护室病房)是医院危重病人救治和管理的场所,是衡量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ICU病房患者,病情复杂、发展快,抢救成功后需要卧床休养,因此,加强对ICU患者的临床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1]。集束化护理是以科学依据为基础,对临床护理问题进行干预,从而保证护理干预的科学化、合理化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次研究2016年8月—2018年2月对98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集束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临床护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象:98例ICU住院部患者,分组:床号奇偶法分组,奇号为A组,偶号为B组,每组49例,A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34~75岁,平均年龄(43.8±6.7)岁;B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37~71岁,平均年龄(44.1±6.4)岁,纳入标准:入院ICU时间超过1周,意识清晰,知情;排除标准:严重肝脾疾病患者,哺乳期患者[2]。对参与研究的对象资料数据处理分析差异无統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病房环境的定期清洁,叮嘱患者遵从医嘱用药,为患者制定饮食干预,定期为患者翻身,防止压疮发生,协助患者完成衣物的更换及基础的临床对症干预。

B组患者开展集束化护理,具体如下:①建立患者档案,向患者介绍ICU病房制度:评估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建立档案,按照医院的流程,对患者体征变化进行详细的观察,并准确记录,向ICU患者及其陪同家属讲解ICU病房的基本制度,让患者可以积极的配合。②疾病知识讲解:在临床护理中发现患者、患者家属对疾病缺乏有效的掌握是影响患者依从性的主要问题,结合该问题,医护人员采取面对面宣教、播放幻灯片等多种方式,多次、反复向其进行讲解,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③营养支持:评估ICU患者的机体营养情况,并以患者实际味口、偏好等,为其制度个体化的饮食计划,供患者、患者家属参考,并告知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维持机体的营养支持,并密切监测患者营养水平变化,保证护理的有效性。④心理护理:临床发现大部分ICU患者均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程度不一,集束化护理中针对这一问题,分析探讨患者不良心理出现的具体原因,并针对每位患者个体因素,采取注意力转移、专业性心理疏导等多种方式,改善患者不良心理。

1.3  指标及标准

①满意度:对患者实施护理后对其满意情况分析,调查的工具为该院自拟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在该问卷中主要涉及的方向包括护理人员知识储备、操作专业性等,共100分,调查后将评分>80分为非常满意,评分区间50~80分为一般,评分低于5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3]。

②焦虑、抑郁评分:HAMA评分: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焦虑心理,56分为满分,分数高,说明患者焦虑心理严重。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A)评估患者的抑郁心理,68分为满分,评分越高,则患者的抑郁心理越严重[4]。

③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改善的评估量表为SF-36(生活质量自评量表),该量表从生理、躯体、社会、心理四个方面对患者评估,100分为满分,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明显,该量表综合评分高[5]。

1.4  统计方法

SPSS 23.0统计学软件为该次研究中数据统计的软件工具,满意度、压疮发生率表示为[n(%)],采取χ2检验,评分指标用(x±s)表示,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护理满意度数据结果

B组患者对满意情况经过调查后数据结果为93.88%,高于A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6,P<0.05),见表1。

2.2  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

B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护理前的焦虑、抑郁评分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生活质量评分护理结果

B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估量表显示其评分为(93.9±2.4)分,比A组(88.7±1.8)分高,对比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33,P=0.000<0.05)。

2.4  患者压疮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压疮发生率为2.04%(1/49),低于A组14.29%(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0,P=0.027<0.05)。

3  讨论

ICU是医院重要的场所,该病房患者多存在病情严重、身心不适等特征,对该类患者集中在一起,并予以做好的人力、物力等相关技术保障,对提高患者救治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对ICU患者的不适感进行原因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理方面,另一方面是心理方面,在生理方面,患者受到疾病因素影响,生活很难自理,且治疗期间实施的项目复杂,患者会出现疼痛、呼吸不畅等多种表现,致使患者出现极大的不适感;在心理方面,患者病情危重,ICU病房治疗费用高昂,患者因担心病情、担心经济而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患者家属也会因担心患者病情,出现烦躁、不安等问题,在多重因素作用下,患者会出现不适感。基于此,对ICU患者采取科学的临床干预,对减轻患者身心压力,改善患者病情十分重要。

集束化护理是指将具有循证基础的治疗方法、护理方法等集合对临床的护理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为患者提供全面、综合性的干预措施[6]。集束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旨在为患者提供更优化的护理服务,改善护患关系,使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促进病情的好转。该次研究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后发现,B组患者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比A组高,焦虑、抑郁评分及压疮发生率低于B组,该结果提示集束化护理用于ICU患者安全管理中,可以通过从生理、心理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干预,以保证临床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ICU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提高满意度,降低压疮发生率,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可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琴丽.集束化护理管理在ICU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10(18):131-132.

[2]  高永芳,张雪.集束化护理管理在ICU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s2):160.

[3]  曾芬,黄芳,彭小玲.ICU患者压疮护理管理中集束化護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0):4277-4278.

[4]  付素华,熊靖文.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观察[J].医学信息,2017,30(22):154-155.

[5]  刘英.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医药前沿,2016,6(36):108-109.

[6]  王欢.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1):223-224.

(收稿日期:2018-11-06)

猜你喜欢
ICU患者安全管理
影响ICU住院患者心搏骤停后综合征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ICU患者家属关爱中应用护理关怀的价值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
分时段不同床头高度对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的研究
护理干预对ICU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影响的探讨
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