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管理者行为的变化趋势研究

2019-03-27 20:38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初创期衰退期成长期

(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一、基本概况

在现代企业中,由于管理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兴起,其认为管理者做出的决策都是完全理性的,但是所有者对管理者行为的约束却因信息不对称而有限,管理者和所有者的利益关系不一致。随着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学者认为管理者在管理决策的过程中不是完全理性的,会受到来自其他因素的干扰。而现代管家理论则认为传统代理理论的最基本假设——理性经济人假设是片面的,即经营者并不都是理性的自利主义者和机会主义者,管理者不仅会受到物质激励,还会受到来自工作的挑战性、满足感、员工的爱戴、权利的掌握等一系列非物质因素的激励。即使管理者没有公司的股权,他还是会将企业的未来发展、股东的最大利益与自身的薪酬、满足度紧密联系起来,在所有者与管理者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管理者自律和忠诚使得管理者可以并愿意为所有者谋利益,两种利益保持一致。

因此,基于企业管理者与企业所有者利益是否一致,可以将管理者行为划分为管理者代理行为及管理者过度自信。管理者与所有者利益不一致时表现为管理者代理行为,利益一致时表现为过度自信。

二、管理者代理行为在企业生命周期中的变化趋势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每个企业都会经历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管理者与所有者的关系、组织特征及其生产规模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在初创期,往往公司规模较小,常见情况是管理者和所有者是同一人,不存在代理关系,故而也不存在管理者代理行为。

度过初创期,来到成长期,此时公司规模开始不断扩大,公司各项业务不断增长,所有者渐渐不能一人兼顾到公司所有事物,因此扩招成了必然趋势,各个部门职能逐渐完善,组织结构和生产过程开始规划化、职能化和专业化,职业经理人开始被引入,管理权和所有权开始分离,代理问题初步显现,管理者代理行为逐步显现。

进入成熟期,公司的产品一般在市场上占有一定比例份额,市场地位稳固,生产经营方式确定,产品生产成本一般降到最低,企业出现正的经营现金流净额,进入到回报期,但是这个阶段随着管理的不断细化、管理层级的增多,“大企业病”显现,管理者为追求私利进行不当投资或是利用内幕消息操纵股价等行为日渐严重,委托代理问题严重,管理者代理行为程度进一步加深。

到衰退期,公司的产品市场萎缩,利润下降,但维持生产经营的成本却没有下降,且缺乏创新意识,没有融资渠道,管理效率低下,此时管理者为了维护自身的职位很可能进行盲目投资,代理问题严重,管理者代理行为程度达到最深。

三、管理者过度自信在企业生命周期中的变化趋势

管理者过度自信从心理学上来说属于一种认知偏差,它一般是指管理者在做决策时,会高估自己的判断力和成功的可能性,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过度的信心,认为成功是因为他们有能力,而失败则有运气与环境等原因。根据“行为学习理论”,管理者可以通过学习修正过度自信的心理偏差,使管理者心理由非理性向理性演变。

初创期阶段,管理者一般即是所有者,他们有良好地规划,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非常大的信心,易导致管理者过度自信,而因在这个阶段公司的产品市场度不高、知名度不高,同行业学习机会很少,因此,在这个阶段,管理者过度自信水平最强。

成长期阶段,经过初创期良好的发展,以及引入职业管理人,管理权与所有权初步分离,管理者工作热情高涨,认为自身的能力能引导企业快速良好地发展,管理者容易产生较强的过度自信心理。而与初创期相比,此阶段的公司在市场上已有了立足之地,学习机会虽然不多但有所增加,对管理者过度自信水平有一定修正,所以这一阶段管理者过度自信水平较高,但比初创期有所减弱。

成熟期阶段,经过成长期,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变高,产品和服务日趋成熟,市场稳定,组织完整性增强,这些成功的经验会使管理者更加自信。企业发展速度放缓,盈利能力呈下降趋势但仍较强,对企业未来发展和转变仍有一定的灵活性; 管理者学习环境较成长期完善,学习机会增多,对管理者过度自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在成熟期阶段,过去经验导致管理者过度自信增强,未来预期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影响没有显著变化,学习可减弱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总体来说,管理者过度自信水平仍然较高,但较初创期和成长期减弱。

衰退期阶段,企业出现退化现象,产品与市场脱节,管理问题凸显,管理者控制力减弱,过去经验对自信心理偏差的影响失去主导地位; 尽管部分企业可以进行战略调整,重获新生,但对于大多数企业对未来发展和转变不再具有灵活的适应性,因此,管理者较以往会趋于理性; 较以前阶段此阶段学习环境最成熟,且衰退期的企业现状会迫使管理者强化学习以寻求企业未来出路。因此在衰退期,过去经验并未有效增强管理者过度自信水平,未来预期和学习的共同作用却显著降低管理者过度自信水平,因此阶段管理者过度自信水平最弱。

四、小结

初创期,管理者代理行为程度最弱,管理者过度自信水平最强,衰退期,管理者代理行为程度最为严重,而管理者过度自信水平有较明显的修正,管理者代理行为程度随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发展逐渐增强,管理者过度自信水平随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发展逐渐减弱。

在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管理者行为呈现显著差异,管理者行为的不当使用(如进行非效率投资等)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需要建立动态治理机制以应对管理者行为变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第一,在初创期和成长期阶段,企业代理问题不太明显,公司的一些不当决策主要来源于管理者过度自信,因此此阶段对于管理者行为的治理应以修正管理者过度自信为主,强化管理者的学习机制,修正其认知偏差,同时着手完善代理约束机制。

第二,在成熟期阶段,管理者过度自信水平仍然较高,而代理问题也日渐显现,两者均对管理者不当决策起作用。在此阶段,不仅要不断完善管理者学习机制,还要对管理者代理行为实施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如采取管理者持股改革,实行股权激励,扩大董事会规模等方法。

第三,在衰退期,企业管理业绩江河日下,利润空间被挤压,还可能面临破产或被收购的压力,代理问题最为突出,管理者过度自信水平明显降低。因此对管理者行为的治理因以约束管理者代理行为为主,如强化大股东的监督作用、寻求外部资本和机构投资者的介入,让企业迸发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初创期衰退期成长期
AB创新医疗科技企业成长期策略与思考
股权激励在高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各阶段的运用
企业成熟期和衰退期的战略选择
短生命周期产品衰退期订货策略研究
碳会计或将开启“成长期”
企业初创期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小微企业在成长期最容易忽略的8个财务管理问题
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初创期中小企业营销力研究
初创及成长期企业财务支持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