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时代的党员精准赋能添动力

2019-03-23 05:56田昕
关键词:教育资源党员基层

田昕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党员教育管理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细胞工程”。在信息化时代下,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必须要把准教育和传播规律,在守正固本、创新求变、提高质量上下功夫,既体现组织要求,又满足党员需求,确保党员教育管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选准“灌溉法”,在方式上求变。变“漫灌”为“滴灌”。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党员特点,全面推行“菜单+订单”教学模式,通过“必学+选学”“专业+兴趣”,有目的性、有步骤地开展分类施教。抓好党员教育信息化平臺和实体教育培训阵地建设,形成虚实结合、双向推进的党员教育全覆盖工作体系。变“同质”为“差异”。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青年党员突出体验式、离退休党员突出关爱式、农村党员突出乡土式、在职党员突出综合式、流动党员突出联络式,更好激发不同群体党员强党性、补短板、拓思路、长才干。变“粗放”为“集约”。统筹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基层团校等平台,整合公共单位教育资源,把各类教育资源分类聚拢起来,推动党员教育资源体系化配置。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促学机制,督促基层党组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员经常性教育制度,严在日常、久久为功。

破除“大锅饭”,在内容上求活。打造红色品牌。挖掘本地红色教育资源,开发建设“初心图谱”,组织党员集体过“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唤醒入党初心,牢记党员第一身份。依托区域型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开放式主题党日活动共享基地,打造理想信念教育品牌。打造精品课程。构建开放共享的党员教育师资队伍,广泛运用微视频、纪录片、培训片、新媒体课件等,策划制作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培训课程体系,让党员在体验教育中增强学习效果,让党员教育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打造示范基地。实施“万名党员进党校、千堂党课进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程,围绕“党建+”模式,以乡村振兴、转型发展、基层治理、实用培训、廉政教育等为载体,建设一批实践培训基地,统筹安排各级各类党员教育培训班次进行现场教学。

奏好“交响曲”,在手段上求新。坚持破与立相结合。让新技术“牵手”党的建设,充分运用AI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打造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智慧党建平台,推进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让党员随时随地融入党组织,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培训。坚持传与创相结合。打破原有党员教育系列平台“各炒各的菜”模式,构建“中央厨房”式党员教育资源供给体系,聚合党内和社会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个性化推荐和兴趣化探索双引擎驱动,打破信息茧房效应,为每名党员“千人千面”地推荐他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促进“要我学”为“我要学”。坚持点与面相结合。严格党内政治生活,通过智慧党建平台建立“网上党校”“网上支部”“掌上课堂”,把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覆盖到每个神经末梢,把每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中,压紧压实党支部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的主体作用,让学习有组织、有管理、有服务,更个性、更智能、更便捷。

(作者系安徽省铜陵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责编 柳菲絮 电子信箱:18686780018@163.com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党员基层
我是党员向我看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走基层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