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使用情况调查

2019-02-18 08:47郗家宏乐静宜乔戍娜刘肖宇
价值工程 2019年3期
关键词:贷款额度利率政策

郗家宏 乐静宜 乔戍娜 刘肖宇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消费金融快速发展,大学生已成为这一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学生消费群体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旦出现问题,社会影响较大。本调查选择了高校集聚的首都北京的大学生为对象,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需求的特点,找出这一细分市场的问题所在,并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Abstract: Internet consumer finance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and college student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is market. However, the consumer groups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their own particularities. Once problems arise, the social impact is greater. The purpose of this survey i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consumer financial needs, find out the problems in this segment of the market, and provid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solving the problem.

關键词:互联网消费金融;贷款额度;利率政策

Key words: Internet consumer finance;loan quota;interest rate policy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03-0044-03

0 引言

广义上讲,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个人或家庭提供的与消费相关的支付、储蓄、理财、信贷以及风险管理等金融服务。本文主要指互联网信贷。从2013年开到2017年,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从60亿元迅速增长到了4367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704.0%。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互联网经营的便利性和低成本性。数量庞大的大学生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同时也是消费市场上的不可忽视的一类主体,尽管他们并没有赖以生存的工作收入来源,但是在消费领域却已经拥有了相当的自主权,因此,互联网消费金融一经出现,很快便瞄准了大学生这一群体。事实证明,大学生确实也对这一金融形式存在巨大需求。北京地区作为全国高校的集聚地之一,有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他们来自于各种消费层次不同的家庭,可以认为,他们的对消费金融的使用情况基本能够反映全国大学生消费金融的整体情况,因此我们选择以北京地区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总结他们对消费金融的需求特点,试图为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未来健康发展提供一些依据。

1 调查设计与实施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使用情况和使用特点,调查方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涉及大学生消费及贷款基本情况、贷款平台使用情况和还款情况等几个方面。调查问卷采用了纸质调查问卷和电子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对象包括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地质大学等多所北京高校的大学生,由于问卷内容较多,为方便调查,纸质版问卷只进行了客观题提问,主观题由实地随机采访的形式进行;电子版问卷则包含全部的客观题和主观题。最终问卷回收结果为电子版问卷154份,无效问卷2份;纸质版问卷36份,无效问卷8份,共计有效问卷180份。

2 调查结果

2.1 消费及贷款情况

2.1.1 可支配生活费情况

每月可支配生活费中,500元及以下占5%,501-1000元占19%,1001-1500元占30%,1501-2000元占31%,2000元以上占15%。

2.1.2 月网购花费情况

月网购花费中少于200元的学生占18%,200-500元的占47%,500-800元的占21%,800-1200元的占10%,1200元以上的占4%。

2.1.3 大额消费领域

衣服鞋帽的选择频率为130次,食品为125次,化妆品为79次,外出游玩为58次,教育培训为19次,数码产品为19次,其他为17次。

2.1.4 使用分期贷款原因统计

缺钱的选择次数为68次,尝试新鲜付款方式的选择次数为42次,有钱但想晚点付款的选择次数为61次,被贷款平台的服务吸引的选择次数为17次。

2.1.5 分期产品使用领域统计

衣服鞋帽选择次数77次,数码产品选择次数74次,化妆品选择次数53次,外出游玩选择次数36次,食品选择次数30次教育培训选择次数29次。

2.1.6 最常用贷款额度统计

500元以下占53%,500-1000元占23%,1000-2000元占16%,2000-3000元占3%,3000-4000元占0.5%,4000-5000元占1.5%。

2.2 平台使用情况

2.2.1 贷款平台使用情况

蚂蚁花呗选择次数为109次,京东白条选择次数为32次,百度钱包选择情况为7次,招联金融,马上借钱和工银e校园选择此数均为4次,360借条选择次数为两次。

2.2.2 平台了解渠道统计

网站广告选择次数为90次,同学朋友处了解选择次数为73次,校园海报选择次数为29次,媒体报道选择次数为24次。

2.2.3 平台使用原因

平台提供的产品种类丰富度选择频率为50次,平台的知名度以及公司规模选择频率为87次,产品的分期利率与期限选择次数56次,平台的可靠性选择次数114次,平台的促销或利率优惠活动力度选择次数37次,网站/APP操作简单选择次数32,客服咨询以及售后服务的质量(效率,态度等)选择次数27次,发款到账的渠道以及还款渠道迅速便捷选择次数21次,个人数据资料以及相关金融账户(如支付宝账户,绑定的银行账户等)的安全选择次数46次,有可靠的朋友的推荐选择次数27次。

2.3 还款情况

2.3.1 预计还款期限统计

一个月的占63%,两个月的占17%,三个月的占11%,六个月、一年以及一年以上的各占3%。

2.3.2 还款来源统计

生活费选择次数为148次,兼职工资选择次数为102次,向周围人借款选择次数为7次,其他平台再借款选择次数为5次。

2.3.3 贷款细则了解程度调查

完全清楚占33%,基本清楚占44%,不清楚占23%。

3 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需求特点分析

3.1 大学生使用消费金融主要出于非经常性的大额消费需求和延迟支付

根据我们的调查,生活费是绝大部分大学生的必须的经济来源,生活费和每月的网络消费这两项数据的平均差額约为600-800元。这说明大学生群体的月可支配生活费用除去网购开销平均还能结余600-800元左右。在消费领域方面,大学生把生活费主要消费于衣服鞋帽、食品、化妆品。剩余的生活费会消费于外出游玩、数码产品、教育培训等其他方面。虽然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服鞋帽、食品、化妆品。但大家主要将分期付款用于消费衣服鞋帽、数码产品、化妆品等方面,与之前不同的是出现了数码产品这一类型,原因在于数码产品的单价高,大学生本身的生活费不足以一次性购买,因而,许多大学生选择分期付款的方式。在分期付款的原因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选择了缺钱以及有钱但想晚点付款这两个原因。既然学生们每月网购后能结余数百元,但大多数人还是会因为缺钱而使用贷款平台,那么我们基本可以认为多数学生使用贷款平台是基于一种非经常性的大额消费需求,且这种消费需求一般是体现在数码产品,教育培训和外出游玩上的。另外学生们使用最多的贷款额度0-1000元占据了76%,这一范围是属于学生们的月生活费可支付的部分,那么说明有超过半数的学生使用贷款是因为有钱但想晚点还。

3.2 大学生选择消费金融平台更看重平台的可靠性和知名度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群体对消费分期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接近七成,没进行过分期消费的大概为22%,10.5%的群体用过但表示不会再用。通过对平台使用情况和了解平台渠道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出,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尤其是蚂蚁花呗,超出京东白条两倍以上。而从了解渠道来看,学生们大多数是从网站广告和同学朋友处得知,再结合学生们选择平台的因素来看,平台的可靠性和知名度是最重要的。网站和App广告虽然在调查结果中显示是学生们最多了解贷款平台的渠道,但学生们却并不会因为了解了这些渠道而去使用它们。我们对学生的随机采访也证实了这一点,大多数学生表示会止步于一个陌生的贷款平台较为繁琐的身份以及信誉度验证,但如果身边有同学或朋友已经在使用,则可以较为放心地注册使用。

3.3 大学生还款积极性高,但仍存在还款风险

每位学生的情况不同,还款所持续的时间就不同,根据数据显示,大学生的还款时间约63%集中在一个月,约17%在两个月,约11%在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和一年以上分别都为3%。90%以上的人都能在三个月之内完成还款。这说明大学生的还款态度是很积极的。对于还款来源,56%大学生选择通过下次的生活费来还,而39%的学生选择通过兼职赚取工资还款,极少数人会选在继续借款来弥补这次的空缺。选择继续借款无疑会加重学生的还款负担,对于没有稳定收入的大学生来说,风险会不断放大。

对于不按时还款的后果,33%的大学生表示完全清楚、44%的大学生基本清楚、23%不清楚。大学生尽管掌握很多专业知识,但是对于借贷常识并非完全了解,调查结果也显示了这一点,因此,有些平台就会利用大学生的这一弱点,在学生没有及时偿还贷款的情况下,采用一些非常规的催收手段,使其身心受到严重伤害,或者加收高昂的利息,使得学生的欠款迅速增加甚至翻至本金若干倍,最终导致学生陷入无法还款的境地。

4 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问题分析

4.1 可贷款额度不明确导致大学生消费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

针对调查结果分析,大部分学生表示贷款额度不能满足需求,有着更高消费的意愿但受限制于贷款平台的最高额度。在贷款平台方面,以学生们使用最多的花呗为例,可贷款限额是以学生们的还款情况以及消费数额为标准进行变化的,即每单次消费额度越大,还款周期越短,可贷款额度就将在下一次进行一定幅度提升。这一做法很好的限制了还款能力不强的学生进行过高额度的贷款,但未能给有着更高消费意愿的学生提供足够的服务,例如贷款限额2000元的学生若想消费5000元的额度,需要至少进行3至4次2000元级别的消费并每次都尽量在一个月内还清,才能提升到自己的目标额度左右,极不便捷,且越是对于大额的消费,交易就越不频繁,也更难以在短时间内还清,因此平台无法将有高消费需求的学生同其他学生分离开来。

4.2 平台借款利率偏高

调查显示,学生们普遍认为贷款平台借款利率较高。网络数据显示,贷款平台借款年利率最低为8.44%,最高可达25.5%,如果算上分期手续费、服务费以及发生逾期状况的费用,年利率最高可以达到30%以上。目前,贷款平台的利率政策基本为按还款时限来区分,还款周期越长利率越高,但对于本就经济能力不强的大学生而言,贷款即是为了将金额分散至一个更长的期限,迫使学生们短期偿还贷款会打击其消费积极性。

4.3 平台分期还款条款不清晰

许多贷款平台细则条款过于冗长且不清晰,导致学生们对贷款平台的还款条件、不及时还款的后果等的了解不够,贷款平台往往把吸引学生们贷款的优惠措施放在特别明显的位置,但这些优惠措施的背后事实上有着复杂的条件,学生们大都涉世不深,还不具备完全的辨别能力,因此,往往有部分大学生只考虑到贷款机会,并没有考虑到自己对贷款平台信息了解不明确的情况,这便导致了很多校园贷款恶性事件的出现。

4.4 贷款平台的可信度有待提升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绝大部分学生在贷款时愿意选择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的一个原因是这两个贷款平台的可信度更高,身边的朋友也都在使用。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之所以有如此庞大的客户基础,其主要优势在于贷款系统与购物平台的结合,京东商城与淘宝的火爆拉动了京东白条和蚂蚁花呗的客户量。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这两种平台,口口相传的宣传效应,也就不断地被放大。但是,对于其他分期贷款平台而言,往往可信度不高,学生们出于谨慎的考虑不到万不得已则不会选择这些平台进行融资。

5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通过对北京市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①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金融有着相当的需求,一方面是出于缓解暂时的手头缺钱,一方面则是为了获得延迟支付的便利,但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对于贷款额度的复杂规定、高利率以及不清晰的还款条件限制了学生们的贷款需求。②学生们对于贷款平台的选择非常慎重,原因则在于一些贷款平台存在如暴力催收等方面问题,使学生们不得不望而却步。③学生们还款的意愿很强,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按时还款,但是也存在不能及时还款的可能性。

针对以上结论,我们对贷款平台提出以下建议:

5.1 明确可贷款额度

针对贷款额度的问题,建议平台在现有的额度提升制度上,还应结合学生们的资产情况和还款记录。根据绑定的银行卡从银行方面获取客户的信用情况以及简单的资产情况,对于资产情况允许且信用良好的客户给予大幅提升贷款限额的权利。对于提升至大额贷款水平的客户,尤其是因还款记录良好而提升的学生,还应设立第二付款方式作为保障,可以是其他付款方式也可以是第二付款人等。另外还可以采取与保险公司合作的做法,可以将这一方法只应用于大额贷款客户,对于大额贷款来说,分期久,利润空间高,且客户的信用度也较好,能满足保险与贷款平台的双方需求。

5.2 调整利率政策

针对贷款利率过高问题,贷款平台应当推出更加细致的利率政策,灵活应对。针对信用记录与信用等级较好的学生,可适当调低贷款利率;根据学生的贷款额度区分,基于大额贷款的刚性需求的特点,贷款额度大的交易可收取更多利息,给予小额贷款更多的优惠活动;对于初入平台的顾客在前几次消费可予以较大力度的优惠,例如首单免息等,吸引顾客熟悉并习惯这一消费方式。

5.3 重要条款重点提醒

作为条款中的重點项目,多数学生不完全清楚未还款后果的情况,对此贷款平台可采取以下措施:详细列出还款细则,在学生选择贷款服务前保证其拉动进度条全文浏览后方可继续。对于其中较为重要的未还款后果及处理办法,以醒目的方式体现在细则中。另外平台还可以在学生还款到期日将至时,在向贷款人发送的督促消息提醒中标明若未及时还款,可能造成的后果。通过第三方,对日常业务的管理进行监督,并将检查结果公示在网上,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平台可信度。

5.4 增设贷款服务场景

在前文提到的占有市场份额的问题上,淘宝和京东商城已经基本覆盖了衣服鞋帽,食品化妆品,数码产品等多个购物领域,但在我们上文的分类中,教育培训和旅游出行等领域尚未被大规模占领,贷款平台可以在这些领域将自己的平台服务领域专门化,针对教育花销和旅行花销等特定情境进行分期贷款服务。

5.5 提升法律意识

暴力催收、制定畸高的利率等都属于不合法或不受法律保护的行为,平台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常经营,合理识别贷款的风险,并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是贷款平台应该具备的能力,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而目前有些平台并不具备者方面的能力,而只会在风险发生的时候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不但给平台客户带来严重的伤害也给自身的信誉带来恶劣的影响,最终导致平台破产。

参考文献:

[1]邓秀焕.大学生信贷消费市场前景分析[J].现代商业,2015(17):279-287.

[2]郭琳娜.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产品发展现状、原因及利弊分析[J].中国市场,2015(16):32-34.

[3]郭强.互联网支付平台信用消费模式浅析[J].中国信用卡,2015(4):53-59.

[4]刘若然、毛豫卿、汤浩天.大学生信用消费存在的风险及控制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27):192-194.

猜你喜欢
贷款额度利率政策
基于Topsis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额度决定策略分析
基于Topsis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额度决定策略分析
不确定环境下的供应链生产融资决策研究
500 亿元再贷款支持“三农”和小微
中国利率政策调控机制与经验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