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中秋佳节拜兔儿爷

2018-09-20 01:02晋华
旅游 2018年9期
关键词:北京

晋华

局促的小店。

胡同深处的“兔儿爷”店

杨梅竹斜街虽然就在前门附近,但是跟前门宛若两个世界,它脱离了杂乱与喧嚣,充满了安静与文化气息。光听这胡同的名字,就透着一抹诗意。清末民初这条街曾是著名书局的汇聚地,如今,经过改造,既有原住民,又有售卖各色京味文化物品的精致店铺,“老北京兔儿爷”这个门脸儿很小的店铺就夹杂在其间。

推门而入,长长的一窄溜的店铺让人一下就感觉到了北京的寸土寸金,两边红砖垒砌的台子上,摆满了各种造型和颜色的兔儿爷,大大小小,琳琅满目,让人有种穿越回过去的感觉。巧的是店主人张忠强刚刚参加完一项在老舍茶馆举行的重要外事活动回来,原来,外宾很喜欢纯正的京味文化,兔儿爷等老北京手工艺尤其受欢迎。张忠强老师笑眯眯的,非常的儒雅温润,不时有来店里的客人询问兔儿爷的来历、制作方法等问题,他都不厌其烦地讲解着。兔儿爷,正式名称叫“北京泥彩塑”,2017年已正式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一家三口外地顾客是专门领着孩子来张老师兔儿爷店的,小孩儿看样子也就10岁上下,他拿起一尊兔儿爷,爱不释手。这款兔儿爷很像戏台上的武将,穿着甲胄,披着战袍,十分威风。兔儿爷的脸刷着白粉,眉毛往上挑,眼睛瞪得很圆,嘴是人字形,有胡须。它的头上戴着大将的盔,没有威武神气的雉鸡翎,却支棱着长长的一对兔子耳朵。这对耳朵给大将打扮的兔儿爷增添了许多活泼、滑稽的色彩。“我喜欢这个兔爷,要把它带回家。”“是兔儿爷,只有加上儿化,才是正确的叫法。”张忠强老师边包装,边耐心地给孩子纠正着特有的北京“儿化”发音,还真别说,“兔儿爷”的称呼瞬间让人感觉到满满的老北京味儿扑面而来。

“‘兔儿爷可不仅是叫起来有北京味儿,它的来历、它的传承都承载着满满的京味文化和老北京的生活气息。”说起兔儿爷,张忠强老师明显话多起来:“年轻人可能会觉得陌生,但对于老一辈儿来说,却是童年最特殊的记忆。”实际上几百年来,兔儿爷在北京一直是一种特殊的爱物,它不仅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也是一位受人膜拜的神灵。到今天,兔儿爷作为一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北京的形象大使、北京的吉祥物,同时也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北京对外交流文化礼品。

“兔儿爷”来头可不小

张忠强聊起兔儿爷的话题,像是打开了久封的话匣:“这兔儿爷,来头可不小!”古时候,老北京城里发生了一场瘟疫,京城的老百姓死难无数,嫦娥在月宫里看到此情景,就派月宫中捣药的玉兔下界去为百姓们治病。得了嫦娥的令旗,玉兔变成了一个白衣郎中怀抱着玉杵和药臼来到民间,很快消除了京城内外的瘟疫,回月宫去了。北京城的老百姓感激玉兔的恩德,就请能工巧匠用泥塑彩绘做成玉兔的样子供奉在堂前,尊称为“兔儿爷”。逢年过节,特别是中秋佳节,都要供奉祭拜,慢慢地兔儿爷在老百姓心里演变成保佑全家平安吉祥的守护之神。

张忠强,北京免儿爷手艺人。

兔儿爷在北京可谓是家喻户晓,“中秋节多以泥撰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祈而拜之。”明朝纪坤的《花王阁剩稿》就已经有了对兔儿爷的文字记述,这表明,明代中叶以后,民间中秋已有在祭月之际摆兔儿爷的习俗。随着一代代的传承和演化,兔儿爷文化中融入了百姓的美好寄托,单是兔儿爷的形象上就有很多讲究,无论是百兽之王的虎,还是力大无穷的象,甚至天上的神兽麒麟都成了兔儿爷的胯下坐骑。张老师告诉我,兔儿爷的不同的坐骑有不同的吉祥含义,麒麟代表“送子”、瑞虎能“驱邪”、大象寓意“吉祥”。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深刻地表现出了老北京人乐观豁达、风趣幽默的生活和处世哲学。北京话里也派生出了许多关于兔儿爷衍生的俗语,如“兔儿爷掏耳朵——崴泥”,比喻把事情办坏了;“兔儿爷折跟头——窝了犄角”,比喻办事情遭受了挫折。

兔儿爷形象深入人心,已经完全融进了北京人的生活。张老师还讲起老辈人口中描述的场景。过去的老北京城里有很多制作“兔儿爷”的手工作坊,制作出形态各异的兔儿爷常年供人们选购,特别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前十天半个月,在隆福寺、白云观、厂甸、东安市场等地的地摊上,“兔儿爷山”一层一层,由小至大,甚是壯观,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每家都要请一尊兔儿爷回家。民间如此,宫廷亦然,至今,故宫博物院还珍藏着五尊宫廷兔儿爷,可见兔儿爷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之高。

“三分坯,七分绘”

“兔儿爷的制作,心里要有形,手里还得有艺。”张忠强总结做兔儿爷的要点是“三分坯,七分绘。”做坯子是造型的关键步骤,原料就是泥,这些泥的制作很有讲究,选泥、过滤、澄泥,每一步都要仔仔细细。比如过滤的时候要一遍一遍过筛,直到把沉渣碎粒全部都过滤掉,筛子少过一遍,里面就会有渣子。澄泥的时候要澄十几次,直到澄出极细的泥浆。再把泥浆晒干,之后不断捶打,让它熟成。熟泥的过程,更不能有一点懈怠,必须把泥弄熟到不粘工作台,因为这一步,直接决定着后面泥胎的质量。兔儿爷是用模子翻塑的。熟好泥后,就可以放入两面模里了。待模具里大致成型后,还需要用水修坯,刮去毛刺和多余的泥,最后还要扎耳朵眼儿、背旗眼儿。这样,从打坯、合模、起模、沾水、刷边、修饰、压光、扎耳朵,坯就初步成型了,成型的坯还得阴干五六天,才能进行彩绘。

张老师把刚做成的坯放在一边晾晒,又拿过一个已经干好的坯进行彩绘。兔儿爷的神韵,全靠彩绘和开脸儿点睛。他坐在桌前聚精会神地用毛笔勾勒兔儿爷的表情,边做边讲解制作要点。兔儿爷的描绘,注重衣着的华丽和面目五官的神情,通常二目直视,三瓣嘴紧闭,脸蛋上施淡淡的胭脂,俊秀中饱含威武,端庄中透着稚气。要想做出兔儿爷的神韵,最难的地方在于对兔儿爷的理解。这就要求在给兔儿爷“开脸儿”(“开脸儿”指的是画眉毛眼儿)时,既要画出兔子的灵性,又不失“爷一般”的神性。“兔儿爷是有生命力的,好的作品,眼睛会说话。”

看着张老师手下一步步诞生的兔儿爷,不由得想起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里对老北京兔儿爷的生动描述:“粉脸是那么光润,眉眼是那么清秀,就是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也没法不像小孩子那样地喜爱它。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这样,小兔儿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倒好像是兔儿中的黄天霸似的。它的上身穿着朱红的袍,从腰以下是翠绿的叶与粉红的花,每一个叶折与花瓣都精心地染上鲜明而匀调的彩色,使绿叶红花都闪闪欲动。”

“兔儿爷”手艺人

说起与兔儿爷结缘,便勾起了张忠强的儿时记忆。张忠强出生于1963年,祖籍河北,上世纪五十年代全家迁入北京,落户琉璃厂地区,就在延寿寺街。爷爷、父亲都是泥塑手艺人,家里人做毛笔,做木器活儿,捏小玩意儿,做盔头。他从小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非常喜欢这些接地气的手艺,因为小时候贪玩,没有现成的玩物,那就自己造一个出来。泥土是成本最低的原料,加上水和开,想捏个什么就捏个什么。小狗、老鼠、兔子……虽谈不上栩栩如生,却也活灵活现,给单调的童年时代增添了许多美好回忆。高中毕业后,他工作刚入行是做毛笔,但他还是喜欢做泥人儿,空闲时间里经常琢磨,终于练到了捏谁就是谁的境界。

在他的印象中,兔儿爷产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曾红红火火几百年,但也经历了不少兴衰波折。“破四旧”时期兔儿爷曾被当作神像的一种,险些绝迹。直至改革开放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国家开发旅游产品,聚集了老手艺人和玩具协会,这才重新唤醒了被历史风尘遮掩的兔儿爷。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张老师在琉璃厂开了一家老北京兔儿爷店,专门经营销售北京小玩意儿。因缘际会,他拜了双家的双彦为师,双彦的父亲就是恢复老北京传统兔儿爷手艺的双起翔。“这一行就是这样,你得做出一定成绩,才能拜师。”拜了师,算是正式入了这一门。

然而,兔儿爷人气已经大不如前。张师傅越来越愁,他愁的不是生意差,而是愁兔儿爷这门手艺怕是要失传了。“北京做兔儿爷的仅有十几位手艺人,做起来虽不难,但做的人少。又因为在色彩搭配、造型上没法吸引年轻人喜爱,销量也上不来。”是啊,有很多传统手工艺已经有好几百年没有发展更新过了,这也就难怪现代人对传统手工艺品失去热情。

手拿捣药槌的传统兔儿爷。

历史悠久的兔儿爷。

在老辈人的思想中,一直认为传统的兔儿爷形象是不能随意改变的,不然就失去了兔儿爷的本质。眼看着兔儿爷的境遇一天不如一天,张师傅觉得再不改变不行,因为过去的兔儿爷属于神龛神像,但今天的兔儿爷,是一种居家摆设、吉祥玩具。他想到了在保持兔儿爷经典造型不变的基础上,添加一些现代元素。“得关注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但不管怎么变,一定要尊重历史,尊重习俗。”从表情上变,不再像原来那么严肃,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笑脸兔儿爷。“主要是表情看着喜庆,大家更愿意买。”从造型上看,在传统的骑虎兔儿爷外,有了更为丰富的十二生肖兔儿爷。从材质上看,软陶捏成的兔儿爷、绢人兔儿爷不断翻新花样。“现在都讲究个独一无二,纯手工的兔儿爷满足了不少人的需求。”令人欣喜的是,“大变身”后的兔儿爷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气息,不再仅仅停留在老北京人的记忆里,而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外地游客、外国游客离开北京的“伴手礼”。

“兔儿爷”也时尚

“一味不加分辨地固守传统,反而会限制传统工艺的传承。”张忠强请来中央美院的学生帮他设计造型,在年轻人的手中,传统的兔儿爷一下子变得时尚起来。新的兔儿爷出现了。现代人整日忙于工作,那兔儿爷里也有白领;社会需要秩序,兔儿爷就做大队长、朝阳大妈吧;现代交通发达了,兔儿爷也坐摩托车飞机了……“运动款兔儿爷”“艺术家兔儿爷”“圣诞兔儿爷”等焕发出时代气息的新潮款式在张忠强手下应运而生,这些融入了现代元素的兔儿爷,一经上市,就深受大家喜爱。兔儿爷,在新旧观念的碰撞后,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并焕发出活力。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除了琉璃厂原有的老店,2013年张忠强受政府邀请,在杨梅竹斜街开了现在这家小店。这条街的顾客来自全国各地,多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不十分了解,但特别愿意体验新鲜事物而不是直接购买成品。张忠强又想出了提供DIY服务的办法,每次来了客人,张老师都不是先推销商品,而是绘声绘色讲起兔儿爷的故事,再辅导他们亲手制作兔儿爷,不仅传播了兔儿爷文化,而且給顾客带来了不一样的购物体验。

新时代的文化产业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外事活动、各种交流活动、非遗展示活动等经常邀请张忠强去展示,就连故宫博物院、APEC会议也专门定制特别设计的兔儿爷。“因为我是北京传统泥彩塑的代表性传承人,所以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把古老的制作方法、制作技艺传承下去,又要符合我们今天的文化发展。”张忠强平时经常到书店、学校去讲兔儿爷,教大家做兔儿爷。他不但在中小学开课,还去过清华大学做讲座,他还向20余名贫困地区母亲、残疾人等免费教授兔儿爷的制作方法,赠送毛坯,希望他们掌握一门居家就业的本领。张忠强希望,将大雅大俗集于一身的兔儿爷能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多人的喜欢。

“小时候我有一个心愿,想要拥有一尊兔儿爷,我实现了。现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拥有一家北京兔儿爷博物馆,能够展示兔儿爷的文化、历史渊源,把各种各样不同风格的兔儿爷集中起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喜欢这几百年留下来的玩意儿。”张忠强作为一位手艺人,浑身散发着积极向上、传承文化、尊重历史、紧跟未来的气息。从他的身上,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京味儿文化的魅力和京城手艺人的匠人精神。

兔爷店。

TIPS

位置:北京市西城区前门杨梅竹斜街“老北京兔儿爷”店

交通:地铁2号线、世界文化遗产游A、B、C线、市内观光游精选一、二、三线等34条公交线路可到达前门地区。

美食:推荐北京烤鸭、老北京炸酱面、烧麦、炒肝等北京风味美食。

猜你喜欢
北京
Excerpt from Pygmalion
北京X7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想上北京华联
北京,北京
寻味北京
北京赢了
从北京到巴塞罗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