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固定方法在深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对比研究

2018-09-12 13:37姚敏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护理

姚敏

【摘要】目的:探究改良固定方法在深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46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作为医疗调研对象,对深静脉置管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患者选择改良固定方法进行深静脉导管护理应用价值,分析导管脱出、薄膜松脱、局部不良反应等状况出现人数概率。结果:判定观察组患者各项概率指数更低,患者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固定方法可以提升对深静脉置换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改良固定方法;深静脉导管;护理

近些年,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逐渐提升,对危重患者的抢救质量也在逐渐提升。深静脉置管是通过对人体较大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等)穿刺置管,达到建立静脉通路或行心导管检查的一种方法,它们的使用可以更好的对患者进行脉压监测,及时抢救患者,对患者进行静脉营养补充。对于需要进行长期补液对患者就需要采用静脉穿刺的方式,而采用深静脉导管可以对患者进行长期补液,简化操作步骤,提升对患者的护理质量。m深静脉导管可在患者体内留置较长对时间,大致为10天~30天左右,在导管留置期间,为了保证患者对治疗安全,就需要匹配高效的护理方式,降低导管脱出、局部不良反应、感染等症状。提升对患者对治疗护理质量,有效减轻患者的治疗痛苦。进行深静脉导管护理操作时,存在操作不当导致的感染状况,因此预防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护理操作方式被研究应用。本文研究我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46例深静脉置管者作为医疗研究对象,分组观察,讨论改良固定方法对深静脉导管护理工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46例深静脉导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46例患者当中包含了男性患者30例以及女性患者16例。患者的年龄在26~88岁之间,平均(57.24±3.12)岁。[2]使用随机计量表完成对患者的分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以及男女比例数据,最终判定患者的组间数据差异无可比性,P>0.05。

1.2 方法

置管操作,进行深静脉置管时,使用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包(双腔)及附件包,按照医疗手册上的操作原则对患者进行穿刺置管,使用医疗缝线将导管固定在穿刺点周围的皮肤上。

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需要使用使用3M Tegadermtm HP无菌透明敷料贴(美国3M公司)一张,医用无纺布3M加压固定胶布一块,无菌手套一副,基础治疗盘一套。

换药过程中,两组患者进行无菌操作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合理设置穿刺点,从内向外进行消毒操作,保证消毒操作的规范性。

观察组患者应用改良固定方法对深静脉导管护理内容做出改良,首先是无张力粘贴管道塑形法,塑形过程中合理使用3M敷料,找到穿刺点。将胶带剪成丁字状,横四纵二,利用平台高举凡,将导管悬空,避免导管以及皮肤之间的接触。另外还需要分析摩擦因素,了解导管悬空因素,将静脉导管安放在导管主管(白色)与侧管(蓝色)尾端之后完成导管的固定,固定完毕后,分析穿刺点以及固定粘贴状况,之后抚平导管粘贴薄膜,排除膜间气体,将导管有效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做好加固改良。[s]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薄膜敷料固定状况,分析固定数据,记录薄膜松脱以及卷边因素。了解穿刺口的局部变化,检测不良反应症状,对比两组患者的局部不良反应、导管脱出以及薄膜松脱现象的发生率。对穿刺口观察完毕后,对外露刻度做出记录,分析导管脱落问题、脱落现象产生的原因,对改良固定方法在深静脉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作用做出分析。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会使用3M敷料,使用3M敷料以后,可以有效延缓敷料更换时间,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观察两组患者的敷料更换时间数据差异,判定护理操作的实质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护理数据做出分析,计量资料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当P<0.05时,患者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数据对比判定,观察组患者出现导管松脱、薄膜松脱以及局部不良反应状况的概率更低,对比患者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判定改良固定方法在深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实质应用作用。数据差异有可比性,P<0.05,详见表1。

使用3M敷料以后,两组患者的平均敷料更换时间出现了变化,观察组的23例深静脉置管患者的平均敷料更换时间为(8.56±1.22) 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敷料更换时间为(4.56±2.22)d。从时间上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更换敷料的时间增长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也节省了护理人员的医疗花费,这样就使得患者更好的得到救治,患者的深静脉置管安全性和护护理治疗满意度明显提升。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改良固定方法在被应用期间,从材料和操作方式上均进行了改变。首先是3M薄膜的应用,分析3M薄膜对应用特点,观察薄膜的透水、透气性。分析薄膜使用期间的粘连因素,防止患者发生皮肤过敏反应。改良固定方法在使用期间,也将3M薄膜作为了首选敷料。另外3M薄膜的应用持久、操作简单,它的有效使用可以预防患者的并发症状,提升患者的治疗舒适度。固定深静脉置管时,也需要使用3M胶布,保证固定效果,延长放置管时间,做好对患者疾病并发症的预防。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分析患者的昏迷、意识不清以及盗汗等其它不良反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做好并发症的预防,保证患者置管期间的护理操作安全性。

改良固定方法的应用需要结合患者治疗期间的临床症状表现,分析脱管现象产生的原因。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烦躁、意识不清以及昏迷症状。分析患者产生这类现象的原因,对固定方法进行有效的改良。固定过程中,需要分析导管缝线脱落因素,深静脉输液接受导管牵拉例变化,重力控制状况以及薄膜松脱原因。找到细菌感染路径,降低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的频率。在执行护理操作计划时,需要分析护理操作路径,贴膜更换工作任务、工作量,做好对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防。

在固定深静脉导管时,也需要分析记录导管的固定次数,保证固定的美观性及稳固性。固定期间,需要了解粘贴胶条现象,延长敷料更换时间,便于减少护理工作任务。在应用改良固定方法时,需要分析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操作能力、操作工作量。分析深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工作细节,将护理管理工作进行更好的贯彻落实。护理操作时,需要了解样本的案例术,分析护理作业观察指标,打破深静脉导管置管患者的护理管理限制性因素。护理作业期间,需要分析操作观察指标,并发症的发生因素。将深静脉置管固定方式做出改良,分析固定结果,了解导管塑形与管道皮肤结合的方式。分析空气残留状况,将胶布紧紧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之上。输液接头受管道牵拉状况影响,置管期间也会出现薄膜松脱以及导管脱出状况,对患者治疗时,就需要了解导管固定过程中的渗血问题,归纳总结影响因素。

本文对导管脱出、薄膜松脱、局部不良反应数据做出分析,判定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问题,了解护理因素、护理内容,护理作业期间的不良反应问题。判定对照组患者导管脱出4人,17.39%,薄膜松脱8人,34.78%,局部不良反应11人,47.83%0观察组患者导管脱出2人,8.70%,薄膜松脱5人,21.74%,局部不良反应6人,26.09%。

参考文獻

[1]古凌.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肿瘤化疗中预防深静脉导管堵塞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 19 (12):38-40.

[2]李智,张春凤,周贻振等.改良固定法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颈内静脉导管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04):72-73.

[3]姚春瑛,倪桂珍,曲晓璐等.改良无缝合方式在血液透析临时导管固定中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05):459-461.

猜你喜欢
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方法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优质护理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