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情义的你在渡口等着我

2018-06-05 08:20杨兴文
做人与处世 2018年7期
关键词:徐迟南浔日记

杨兴文

“为什么天地这样无常?为什么人生这样渺茫?除了诉诸这首挽歌,我无法表示我心中的哀伤。”结婚49年的妻子陈松病逝,让文学家徐迟悲痛和惶恐,认为自己没有很好地关心妻子,忍不住在愧疚中写出长诗《挽陈松》,并对几个孩子说:“将来我死后,把我的骨灰和她的骨灰掺在一起,撒在长江口,流归大海吧!”

徐迟出生于浙江省吴兴县南浔镇德懋弄6号,因为父母都是老师,他对教书很感兴趣。后来,徐迟到南浔中学任职,教国文、英语和音乐课。利用业余时间,徐迟勤奋创作诗歌、散文和小说,还翻译外国文学,陆续有作品在报刊发表,用稿费补贴家庭开支。徐迟异常喜欢文学,希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一天,徐迟在操场上散步,看到学生陈松站在操场边,迎着早晨的明媚阳光聚精会神地朗诵诗歌,陶醉于诗歌的样子让她变得更加漂亮。徐迟站住脚听陈松读诗,觉得她无拘无束地倾泄的声音悦耳动听,令自己听得如醉如痴。

转身突然看见徐迟,陈松十分诧异地问:“老师,你怎么也在操场上?”徐迟如实地说:“我在宿舍写作感到劳累,来操场上散心。”“你喜欢诗歌?”徐迟问。“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怎么可能不喜欢?”陈松反问。徐迟坦言:“我也特别喜欢诗歌,今天在操场上,我竟然遇到知音。”

在陈松回家后,徐迟买来一个崭新的笔记本,将他们在操场上邂逅相遇的美好情景以及感受记录在本子上,又以《六十四分音符》为标题,写出称赞陈松迷人的诗歌,放在抽屉里等待着给她看的机会。随后,每天徐迟都要写日记,都是写对陈松的爱恋,对她的感情与日俱增。

1936年2月25日,陈松、徐迟不约而同地来到南浔中学操场上,他们又在操场上聊天。在徐迟的邀请下,陈松去他的宿舍,浏览他居住的地方。徐迟将日记拿来给陈松看,以便试探她的心理反应。看着徐迟写的日记,陈松明白是在描写自己,看了10天的日记,害羞地低下头。徐迟连忙问:“你觉得我的日记怎么样?有什么感想?”陈松羞赧地看着徐迟说:“我完全没有想到,你对我是这样想的。”徐迟感到十分意外,用惊讶的语气问:“你对我是怎样想的呢?”陈松开门见山地说:“我不敢像你这样想,只是想来见到你。”又一次,在操场上见到陈松时,徐迟问:“对于婚姻大事,你是听家人的意见,还是你能够做主?”陈松干脆利落地说:“我的婚姻,我自己可以做主。”徐迟异常高興:“太好了,太好了!我就喜欢你这样的女性!”

从此,两个人开始正式交往,和以前交往的女孩相比,徐迟觉得陈松有不同之处,是他敬重的有独立人格的女性,是结婚的理想对象。一个星期天,徐迟与陈松在《南浔周报》上刊登订婚启事,在怡丰园酒家预订两桌酒席,邀请两家的近亲与他们的几个朋友、同学吃饭。

1936年9月,徐迟抵达上海,协助戴望舒创办《新诗》杂志。10月,他的诗集《二十岁人》出版,接着他的音乐散文集《歌剧素描》出版。在新诗杂志社上班,徐迟有稳定的收入,况且有丰厚的稿费,于是让父母也到上海居住。相继出版两部著作,徐迟开始被人关注,成为著名的青年诗人。有些妙龄女郎开始向徐迟暗送秋波,徐迟头脑清醒地意识到,为了不让女朋友产生别的想法,他准备快刀斩乱麻,尽快和陈松登记结婚。

1936年12月6日,徐迟来到陈松家里商量结婚的事,陈松的哥哥陈铭德提出,他的妹妹年仅17岁,需要让她多读几年书。徐迟坦诚地告诉陈铭德,陈松读书没有问题,他已经和在中学当教务主任的朋友曹末风打招呼,可以随时去他们的学校读书,希望陈松跟他去上海,在他家居住。“你能否永远尊重她,忠实于她不变心?”听到陈铭德的提问,徐迟坚定不移地承诺:“我曾经谈过几次恋爱,最后选择的是你妹妹,你完全可以放心,我会永远忠实于她的,保证在结婚以后和她白头到老。”觉得徐迟的态度诚恳,陈铭德终于同意,心平气和地对他说:“只要我妹妹愿意和你去上海,我绝对不会干涉,我祝福你们幸福。”

1937年1月1日,徐迟与陈松的恋爱修成正果,在上海结为伉俪。徐迟的事业心很强,经常东奔西走地访问、采访、写稿,写出很多轰动全国的报告文学。在家的日子,只要到凌晨两点,徐迟就马上穿衣起床,刷牙、洗脸后全神贯注地写作、看书、翻译,家务事基本上都是由妻子负责。废寝忘食的忙碌,让徐迟几乎忘记妻子,很少过问她的身体情况。1984年11月24日,陈松生病去医院治疗,医生发现她患的是癌症,癌细胞已经扩散。当时徐迟在国外访问,听到妻子患病的消息,他立即提前回国。陈松无奈地躺在病床上,用生命的最后耐力,等待着徐迟的归来,渴望能够和他见面。

匆匆忙忙地赶到医院,看着病床上有气无力的妻子,徐迟的心不停地颤抖,稍微平静后他对医生说:“她已经照料我几十年,现在让我照料她最后的日子!”在病症残酷无情的折磨下,陈松已经没有精神和徐迟交谈,只能用含情脉脉的眼神,表达对他的深情厚谊。

1985年1月24日,陈松医治无效病故,给徐迟带来很大的打击,从早到晚闷闷不乐,导致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最终只得到同济医院治疗。1996年12月13日,徐迟走出去阳台的门推开窗户,心中想着《挽陈松》里的诗句:“彼岸有什么可怕呢?最有情义的你在渡口等着我啊!”随即从六楼向外纵身跳出,造成震惊文坛的悲剧,享年83岁。

(编辑/张金余)

猜你喜欢
徐迟南浔日记
去南浔古镇
《莲花庄》《南浔古镇》
南浔,果真难寻
徐迟最后岁月的一页日记
论徐迟诗歌创作中的都市色彩
近代南浔宜园修复研究
徐迟永远十八岁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