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与明星,谁成就谁

2018-06-01 06:28罗晓汀
环球时报 2018-06-01
关键词:大牌综艺艺人

本报特约记者 罗晓汀

在综艺高薪的推动下,中国娱乐产业近年来新增一个职业——综艺明星。明星上综艺不仅比演戏更轻松,赚钱也更容易,于是很多不断出现在各类综艺节目中、却少有影视代表作的综艺明星被市场不断制造出来。对比欧美日韩,这似乎成为中国娱乐界的独有现象。

日韩:低薪高能压力大

韩国综艺明星刘在石在韩国被称为国民MC,因主持综艺《RunningMan》而名声在外,连续6年当选韩国“年度最佳搞笑艺人”,还在韩国教师节被学生们选为“最希望是自己老师的艺人”。据韩国媒体报道,这位韩国综艺的顶级明星过去一集综艺薪酬仅约合7.9万至10.5万元人民币,而在近期参演的综艺中即使获得加薪,每集酬金也不过合17万元人民币一集。相比动辄过百万的中国综艺明星,这样的收入略显寒酸。

尽管收入有限,这些综艺明星也要为了节目效果拼尽全力。以刘在石参加的《无限挑战》为例,在这档被称作3D综艺——Dirty(脏)、Difficult(难)、Dangerous(险)的节目中,综艺明星们不仅尝试过上63 层摩天大楼当外墙清洁工人、深入

地底1050 米的煤矿完成爆破、挖煤,甚至有成员为了播出十期的职业摔角特辑,接受13个月的魔鬼训练。

针对网民对自己或节目的批评,韩国综艺明星渐渐形成某种道歉机制。例如2014年10月11 日的《无限挑战》播出时出现黑屏事故,《无限挑战》剧组随后在官网公开道歉,刘在石还在下一期节目结尾改写歌曲致歉。

类似争议在日本综艺中也多次出现,日本全能型艺人木村拓哉就多次因在综艺节目中的表现遭到网民炮轰。2010年日本搞笑艺人有吉弘行做客综艺《SMAP×SMAP》时,开玩笑说木村是“月九痴”(只会演月九档电视剧),结果木村拓哉当场发飙,招致

网友批评。

美国:为好莱坞输送人才

与亚洲不太一样,美国综艺节目很少有明星撑腰,明星们更多的是活跃在脱口秀中。这些脱口秀明星在专业领域积累起“嘴皮子”功夫,报酬也符合他们的能力和身份——奥普拉2011年年收入就已达3.15亿美元,其他知名脱口秀主持人年收入几千万美元也很常见。

相对中国综艺明星将综艺作为成名后赚钱的捷径,欧美综艺明星则往往将综艺作为迈向传统影视行业的跳板。例如美国NBC电视台《周六夜现场》就有美国喜剧“黄埔军校”之称,《副总统》主演朱莉娅、《我是喜剧狂》编剧主演蒂娜·菲等大量的喜剧演员在《周六夜现场》成名后,纷纷进军影视圈,完成从综艺明星到影视明星的转型。

大牌明星≠收视保证

欧美明星也参演综艺,但绝少变身全职的综艺咖。以美国著名选秀综艺《美国偶像》为例,2018年3月在ABC电视台重启的《美国偶像》选定“水果姐”凯蒂·佩里、“白牙叔”卢克·布莱恩和传奇歌手莱昂纳尔·里奇为节目评委。这款美国王牌综艺曾以一季上千万美元的天价邀请过玛丽亚·凯莉、詹妮弗·洛佩兹等天后担任评委。对于这些大牌明星而言,综艺节目只是演艺工作的一个点缀,他们的主业依然是影视歌老本行,绝不会为了综艺节目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而即使像《美国偶像》这般高价请来大牌评委,也未必能取得好收视,反倒是许多经历重重竞争脱颖而出、长期扎根于综艺领域的专业综艺明星,往往才是节目成功的保障。

对于专业综艺明星,也有明确的层级划分,例如日本综艺就分为大牌搞笑艺人、王牌综艺常驻嘉宾、普通MC、跑场MC和跑场搞笑艺人等。这些专业综艺领域内的竞争都十分激烈,艺人们必须拼尽全力创新搞笑手法,才能在行业里赢得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大牌综艺艺人
2021冬季大牌爆款靴子清单
新语
朝三暮四
2017首届综艺峰会:尊重每一个工种
2017上半年自制综艺数量与播放量迎来增长
艺人指数Top10
花灯艺人
韩国女性综艺人立足难
国产综艺“短命”,得治
没“逗你玩”国际大牌,这次真的降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