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联选粹

2018-05-28 03:03野夫
对联 2018年2期
关键词:联语

●野夫

(121001锦州市古塔区敬业东里瑞祥园4-5号)

在对联家族中,数量最多的当属门联了,在全国各地,不论是城市或乡村,到处都有门联,现选几副有特点的门联供大家品赏。

日月光天德;

山河壮帝居。

据考证,这是北京最早的一副门联,产生于元朝初年,这是元世祖忽必烈请大书法家赵孟頫写的,悬挂在元大都的城门上。

一椽得所;

五桂安居。

广东中山翠亨村孙中山故居门联。孙中山先生自题的这副门联仅用了八个字,便使人感到作者公而忘私的崇高精神:他胸中装着国家民族的存亡,这一间小屋是孙先生出生的地方,所以他要在五桂山下安然住下。本联应该说是孙中山先生一生献身革命事业,淡泊名利的写照。

鬼狐有性格;

笑骂成文章。

老舍为山东淄川蒲松龄故居写的门联。这副对联的佳处正在于它用极少数字,准确地揭示了<<聊斋志异>>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好事流传千古;

良书播惠九州。

郭沫若为宁波天一阁撰写的门联。天一阁在宁波市城西,建于明代,是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阁中原藏书七万余卷,大都是明代刻本和抄本,其中明代地方志和科举题名录尤为丰富,是研究明史的珍贵文献。建国后,设置了专门机构,目前藏有珍版善本多达八万卷,是中国文化典籍的巨大宝库。联语评论公允、中肯,道出了广大读者的心声。

门大要容千骑入;

堂深不觉百男喧。

此联是苏轼在宋元丰三年(1080年)谪为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他在黄冈,为维持生计,在东坡开荒种地,掘井筑室,躬耕其中,自号东坡居士。其友人王文甫,寓居武昌县东湖,苏轼常渡江到王文甫家做客。某日,时近年关,苏轼又至王文甫家,见正写门联,即提笔“戏书”此联。

看洞中依然旧景;

望窗外已是新春。

此联出于罗广斌、杨益言所著长篇小说《红岩》,小说描述了解放前夕重庆渣滓洞监狱中的斗争故事。这副联语含蓄深远。上联指监狱实景,也隐寓反动政权顽固反共的一贯态度,下联既是应景话,又隐喻人民革命的节节胜利。此联还配上了“苦尽甜来”的横批。更是一种乐观态度的自然表露。此联是珍贵的历史文献,从中可以看出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

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黄埔军校门联。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了国民党,为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这时正处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国共产党选派了许多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去校学习。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恽代英、萧楚女等同志曾在校负责政治工作和担任其它职务。因此,黄埔军校开办的前几期,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革命气象。这副对联是书于军校大门的。此联的特点,是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曲阜衍圣公府门联。衍圣公是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仁宗赐给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的封号。此封号世代承袭。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李东阳的女儿嫁给孔子六十二代孙孔闻韶。李东阳撰此联盛赞孔府的“安富尊荣”、“文章道德”,将流传万古,与日月争辉。

联语用词精当,声韵和谐,对仗工整,是孔府的一首非凡的颂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小苑春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题瞻园门联。瞻园在南京,原为吴王府,明朝建立后为徐达的府邸。传说有一天,徐达诗兴勃发,写出一条上联,然苦思良久,觅不到好下联,于是悬千金征对。数日后,一书生前来应征,对出了下联。徐达连声称好,命家人捧金相赠。而那位书生拒不受赏,竞拂袖而去,也未留下姓名。此联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在胜利后的惬意和自豪。

此地可停骖,剪烛西窗,偶话故乡风景:剑阁雄,峨嵋秀,巴江曲,锦水清涟,不尽名山大川,都来眼底;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忘先哲典型: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北京四川会馆门联。此联以四川的山川景色和人文业绩为内容,读来引人入胜,意味无穷。

猜你喜欢
联语
张伯驹联语与诗钟研究
——以《张伯驹联语与诗钟集注》为例
联语
踏莎行·参观白莲河长岭岗村楹联陈列室
智解联语
联语和谜语在历史教学中的妙用
贾雨村口吟联语
切瓜分客
说“联语”(下)
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
左宗棠题写在西北的联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