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罗忠镕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可读性与可听性

2018-05-14 08:59郝建红
北方音乐 2018年16期
关键词:歌曲

郝建红

【摘要】罗忠镕作为中国新音乐创作的杰出代表,在音乐创作技法的大胆探索与革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音乐个性。他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注重音乐处理与诗词风格的紧密联系,将欧洲十二音体系和中国传统音乐完美地糅合在一起,作品具备浓重的中国古典美,形成了其兼具可读性与可听性的创作风格。

【关键词】罗忠镕;古诗词艺术;歌曲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可读性——体现中国古代诗词文人与作者的内心独白

罗忠镕自幼爱好古典文学,他的艺术歌曲创作全部采用了中国诗词,并主要以古典诗词居多。自古“诗”“歌”同体,“词”“曲”不分,中国古典诗词所具有的节奏与韵律中明显的音乐性,如平仄规律、声调变化等,为音乐创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特别是一些经典诗词,所具有的艺术魅力,给作曲者无穷的想象空间。

罗忠镕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多以唐宋诗词名家的作品为创作题材。诗词内容涉及广泛,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与美学价值。由于罗忠镕在早期所受的长期压制与打击,使其将古诗词作为个人内心体验,借此直抒胸臆、排解苦闷,体现出作者借古抒今的手法。如《渔家傲.秋思》(1986),选自宋.范仲淹词作,原诗悲凉沉重,表达了作者在边塞生活的疾苦,体现了作者范仲淹对家乡的思念,同时和保卫祖国边疆的决心形成矛盾,罗忠镕之所以在自己的艺术歌曲中纳入这首词,就是为了表达自己沉重、复杂的心境。再如作品《嫦娥》(1987),根據唐李商隐诗作谱曲,这首诗作本意为诗人抒发女性对男权世界的抗争情绪,可是罗忠镕却对这首作品有另一种理解,认为作品表现了对抗现实、渴望实现自我的探索着悲凉、苦闷的内心写照。就像他在自述中所说:“我想,难道我们的诗人也是想借嫦娥的寂寞来抒发他‘在万千异己的星宿间的寂寞?”由此可见,作曲家借古抒怀,作品中揉入了自己的内心独白,富含个人主义色彩。

罗忠镕的作品中还体现出作曲家渴望在精神上超越现实,在音乐上实现自我的愿望。由于丰富坎坷的个人经历,形成了罗忠镕独特的音乐美学观,从其作品中也体现出他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正如他所说:“对那种斗争,歇斯底里的东西就是厌倦,我自己的心情就是追求一种平静”。其一追求心灵的自我解放,在自己的天地里做音乐,不受外界音乐的影响;其二,追求“表现之上”的音乐观。这种人本主义的音乐观,非常符合古诗词所需要表现的意境,也向人们传达了这种精神至上的音乐形态,在浮躁的现实生活中,以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方式存在着。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罗忠镕作品中虽尽选古典诗词精作,在经过二度创作后,极富个人风格,却不显曲高和寡,其所具有的可读性色彩,在让人领略古典诗词深刻含义的同时,又蕴含着作者忧伤、孤独的个人现实主义色彩,是值得演绎者与聆听者仔细玩味的。

二、可听性——中西音乐结合的完美试验品

罗忠镕早期受留学归国的老师谭小麟的影响,开始关注现代作曲技法,特别是十二音序列的运用,值得关注的是,在艺术歌曲创作中,他并没有像有些作品照搬国外的作曲技术,而是运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作曲技法相结合的理念,在创作技术上进行了尝试与创新,首先体现在他的艺术歌曲创作中,然后才见于其他题材的创作中,可谓将歌曲创作作为其艺术创作的试验品。

在罗忠镕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中,注重根据古诗词所描绘的意境选择与其匹配的作曲技法,比如在十二序列音创作基础上,如何体现中国古典诗词富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感、结构对称等。如《峨眉山月歌》(1984),是罗先生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唐诗绝句》五首中的第一首,诗词描述了诗人李白乘坐一帆轻舟沿江而下,满腔心志而又满怀离愁。在对这部作品的音乐处理时,罗先生深入理解了诗人矛盾的内心,并将其体现出来,中国民族风格的基础上揉进了西方与现代的元素,其曲调依字行腔,自然妥帖,和声上将十二音自由运用与五声性相结合,并借用节奏序列和固定音型的创作手法来表现中国古诗寓意的自若,对技法的娴熟与自如地运用得恰到好处。

罗忠镕在艺术歌曲中的技术运用方式可以看作是“表现主义”艺术观的反映。他本人曾强调:“技术创新的目的是在于能否使音乐有新的表现”。发声观念上,将创作重心放在技术实验和音乐表现上,没有刻意追求人声技术的高、难、新,而在于突破作曲技术与表现古诗词内容,为突出古典诗词的风格,借鉴中国传统的字音处理方式,尤其对唱词描绘的技术处理,如《峨眉山月歌》(1984)中,“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水”被作上行小三度的反复处理描绘出水的波浪形态。这种旋律处理方式,完美形象的体现出古诗词的内涵与意境,兼具旋律性与歌唱性。正如歌唱家龚琳娜演唱后的感受:“演唱罗先生的艺术歌曲能够使自己的身心得以洗礼,歌者能够将境界唱出来,听众亦能够得到心灵的升华”。

三、结语

正像罗先生所说:“艺术歌曲的创作是为了表现出诗的意境,不是任意一个旋律能替换的,这是它与别的歌曲的最大区别!”作品中所蕴含的文人气质与音乐情怀,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开拓了先河。可以说,罗先生的作品是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一朵奇葩,为中国新音乐创造设立了新的标杆,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猜你喜欢
歌曲
高校对从事声乐教育的学生钢琴伴奏的培养
利用歌曲,激活小学英语课堂
甘肃文县白马藏族文化的艺术特色
初中英语课前热身活动
论通俗歌曲演唱中的情感体现
浅析歌曲在法语教学中的应用
歌曲《鸿雁》折射出的蒙古族文化
利用“兴趣”引导英语教学探析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分类
体态律动在音乐歌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