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科学开展合唱训练

2018-05-14 08:59卞蓓蓓
北方音乐 2018年16期
关键词:合唱训练有效途径

卞蓓蓓

【摘要】合唱训练是提升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要在音乐教学中多开展一些合唱内容的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提升歌唱中的音乐音准、情感表现等能力,通过学习合唱指挥方面的内容,感知合唱训练中的创新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取得生动歌唱的完美效果。

【关键词】合唱训练;有效途径;歌唱能力;完美效果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进行科学的合唱训练,帮助学生提升各种音乐能力,借助指挥的学习、思维的创新、器乐的渗透、情感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有效训练,帮助学生体验声部的和谐统一,提升歌唱的音准把握,通过尝试创新、深入探究,实现合唱中完美的展现,促进学生歌唱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一、学习指挥,体验和谐

合唱指挥是合唱训练中应该渗透的一部分内容,因为合唱是离不开指挥的,合唱的整个过程需要与指挥密切配合,为此要做到合唱中全面了解指挥手势的含义,这样才能做到合唱与指挥的完美结合,呈现合唱最佳的效果。合唱的整个过程中,演唱者和指挥的交流都在眼神和肢体动作中,为此,合唱的训练中,教师要适当渗透指挥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对指挥的手势有清楚的认知,为科学的合唱奠定基础。例如在进行歌曲《七子之歌——澳门》的学习时,教师就在课堂中进行了合唱的内容训练,帮助学生了解指挥的相关内容,读懂指挥的基本手势,让他们能够在合唱的过程中与指挥默契配合,实现合唱完美的效果。首先教师针对歌曲的4/4拍指挥图示展开讲解,引导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单手臂的动作练习,等熟悉之后,再进行双手的动作训练。随后教师再针对指挥手势中的一些动作语言进行演示和讲解,如渐强和渐弱靠手势的前推和后拉来表示,结束用攥拳来表示,手势动作幅度大表示情绪高涨,动作幅度小表示情绪平稳等等,通过一系列动作的变化,实现合唱中情感的起伏把控,达到合唱与指挥的默契配合。学生们了解了手势的含义之后,教师就带领学生进行声部的训练,可以采用单乐句声部的练习来帮助学生体验声部间的和谐统一,引导学生把握合唱的的基本要领,将自己融入到集体的声音中,打造合唱的最美音色。合唱过程中,教师可以自己担任指挥,也可以让学生到前边尝试做指挥,通过反复的合唱指挥训练,让学生真正读懂指挥的手势,为后续合唱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音乐的合唱训练离不开指挥的学习,指挥是整个合唱队的灵魂人物,只有做到合唱与指挥的默契配合,才能实现歌唱的整齐统一,为此音乐教师在音乐合唱训练中适当渗透合唱指挥的知识,帮助学生提升合唱的整体水平。

二、灵动思维,尝试创新

音乐的合唱训练中,教师要善于尝试创新,要结合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新颖的训练,来带动学生参与合唱的积极性,用灵动的思维去激活训练的氛围,实现高效训练的最佳效果。音乐教师要打破传统合唱中单一枯燥的模式,将一些国外的训练方法融入到课堂中,引导学生感知更加轻松自由的合唱训练过程。

例如在进行歌曲《七色光之歌》的学习时,音乐教师就在课堂中开展了创新理念的合唱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体验合唱的快乐。传统的合唱强调合唱过程中队伍的整齐,姿势的端正,这种拘谨的状态,束缚了学生情感的释放。而国外的一些合唱团体,却在训练中加入一些自由的肢体动作,让歌唱者更加的自由,用自发的一些动作去带动心中的情绪,实现合唱中声音的完美呈现,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这种放松的状态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为了带动学生的情绪,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歌唱当中,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去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呈现师生互动联欢的活跃氛围,让学生在欢快的节奏中,情不自禁地踏步歌唱。创新形式的教学,激发了学生课堂合唱的积极性,他们感知了课堂中更加自由快乐的氛围,身心得到了更好的放松,思想得到了彻底的释放,对课堂中合唱活动的全面开展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时,要善于运用创新性的思维去激发学生,帮助他们解放自己的思想,释放自己的情绪,结合歌曲的情感内涵,展开恰如其分的肢体动作展现,让他们在自由自在的动作展示中,呈现最舒适的歌唱状态。

三、借助乐器,提升音准

音乐教师在进行合唱训练时,可以借助器乐的学习和训练来展开,通过器乐来提升歌唱中的音准能力,帮助学生精准把握各声部的音准,实现声部合唱的完美呈现。音准是合唱的基础,只有将各声部的音准把握好,才能实现声部间音色的和谐动听,为此音准训练不容忽视,借助器乐来提升音准是十分有效的策略。

例如在学习歌曲《我们的田野》时,音乐教师在课堂中展开了有效的声部训练,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音准把握能力,音乐教师结合了竖笛的学习,引导学生用竖笛的吹奏来完成声部旋律的掌握,让竖笛成为他们纠正音准的依据,实现科学的训练效果。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单乐句的练习,让学生按声部分别吹奏第一个乐句,吹奏要结合视唱,让学生自己唱一句自己吹一句,用竖笛的旋律去带动自己的识谱,实现音准的有效纠正。等各声部相对熟悉自己的旋律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声部合唱的训练,随后根据学生合唱中音准不准的个别乐句,进行单独的纠正,纠正过程可以结合竖笛的吹奏,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吹奏竖笛,一部分进行乐谱视唱,然后再进行交换训练,达到音准的科学把握。学生们的音准在竖笛的吹奏中,得到了有效提升,他们学会了歌唱中的聆听,知道了听辨在音准训练中的重要性,而器乐竖笛为学生们的歌唱音准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让他们歌唱中有依据,视唱中有对比,让聆听和歌唱实现了默契配合,实现合唱中声部之间的和谐、完美。

音准能力是歌唱中的基础,更是合唱中的重点,只有提高学生的音准掌控能力,才能提升合唱的整体水平。音乐教师可以借助器乐来实现音准的训练,让有固定音高的乐器成为学生歌唱的依据,提升合唱音准的把握能力。

四、深入探究,培养情感

合唱不仅仅要做到声音的统一、声部的和谐,还要做到合唱中情感的准确表现,要引导学生们声情并茂地展开合唱,实现合唱最完美的演出状态。歌唱的情感表现是歌唱的最高境界,只有将情感融入到作品中,才能称之为一首完整的作品,为此,音乐教师要借助有效手段来展开作品的深入探究,帮助学生恰如其分地展开以情带声的歌唱,取得生动的合唱效果。

例如在学习歌曲《映山红》时,音乐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了情感合唱的训练活动,帮助学生全面认知音乐作品,深入探究作品的情感内涵,达到合唱中情感投入的歌唱。为了全面认知歌曲,教师结合多媒体,对所学歌曲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引导学生聆听歌曲中讲述的革命故事,通过故事的了解,来实现深入探究的目的,帮助学生情感投入的展开歌唱。除了结合故事的讲解之外,教师还带领学生进行优秀视频的观摩,结合多媒体欣赏独唱版本及合唱版本的《映山红》,让学生学习视频中演员声情并茂的歌唱状态,帮助他们激发心中的情感表现,达到提升自己音乐表现的作用。为了达到合唱情感的有效锻炼,教师还针对学生进行了合唱表情的强调,通过自己演唱中表情的示范,带动学生的表情,引导学生将内心与表情进行巧妙的结合,用内心真实的情感带动学生的面部表情,将内在的情绪用眼神和表情自如的展现,达到用情感歌唱的整体合唱效果。

合唱的训练中,教师要重视合唱情感的培养,要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训练方法,来实现歌唱情感的有效开发,帮助学生在视频的认知和观摩中,达到提升自己情感表现力的目的。学生的情感表现要结合表情的训练,要结合教师的歌唱示范,实现情绪带动的良好效果。

总之,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课堂中合唱的科学训练,要通过合唱指挥的相关学习、合唱方法的不断创新、合唱音准的相关训练、合唱情感的有效培养,来提升学生合唱的整体水平,帮助他们全面锻炼音乐的综合能力,提升音乐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柯.小學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初探[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02).

[2]周忆华.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新课程导学,2018(03).

[3]钱丽君.润物细无声 蕴得百花香——略谈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层层深入[J].小学教学研究,2014(22).

猜你喜欢
合唱训练有效途径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合唱训练
让孩子在合唱领域自由翱翔
职高合唱训练中跑调问题的解决措施
浅析合唱训练的基本方法及注意问题
合唱有益于农村学生行为习惯之养成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浅析供热客服中心提升服务的有效途径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