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音乐民族化的综合体现及其发展研究

2018-05-14 08:59付蕾
北方音乐 2018年16期
关键词:民族化发展

付蕾

【摘要】本文首先从扬琴的起源说起,总结它的演奏技巧和演奏形式,阐述它的民族性特点。最后提出关于扬琴的民族化和世界化相结合的目的及计划。

【关键词】扬琴音乐;民族化;综合体现;发展

【中图分类号】J623 【文献标识码】A

一、扬琴的起源

扬琴最早出现在中亚西亚那片地区,进入中国的时间大概是明代晚期,扬琴在我国说唱艺术届应用广泛,尤其是在地方戏曲中发挥出很大的作用,扬琴的作用是固定音阶,所以比较被大家认可的。扬琴属于弦乐器,由于是从国外传入所以中国早期叫“洋琴”,最终被称为“扬琴”。

二、扬琴在中国的发展

(一)扬琴形制的本土化

扬琴,这一称呼分别是从它的外观及由来而命名的。因为它是从国外传进我国的,并不是我国原本就存在的乐器之一。第二种叫法是因为外形的原因而直观的称呼。打琴,蝴蝶琴则是从它的演奏方法上命名的。传入之初的扬琴仅有两排码,张丝弦,且音量较小,之后在改进的道路上出现了各种型号各种功能的扬琴。扬琴传入因为要适应不同的民族音乐所以有了各种各样的样式。虽然其中有的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扬琴形制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可以看出改良者的追求。

(二)扬琴琴键的改良

琴竹,顾名思义就是扬琴的琴键。我国在古代的乐器大多都是用竹子制成的,扬琴也是这样,它的琴竹就是竹子做的。竹子用于扬琴竹的制作的好处在于韧性好,利于演奏出弹轮,颤竹等技巧。

三、扬琴音乐民族化的综合体现

(一)扬琴演奏技巧的日渐完善

传入之初的扬琴,演奏技巧是单一的。但是随着演奏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还有扬琴在高校课堂开设相关课程的原因,它的演奏技巧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发展。因为需求的不断增加,适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扬琴考量了各种方面的需求。有的地区和乐派为了彰显地方特色,在演奏技巧的创新上做了很大的努力。

(二)创作的民族化

扬琴音乐发展不断面向民族化其中主要体现在改编作品的结果是扬琴独奏形式的出现。例如原本是使用江南丝竹的《欢乐歌》《行街》等通过现在的改编成了扬琴独奏,原本的《银河会》《旱天雷》《雨打芭蕉》是广东音乐现在也属于扬琴独奏。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个时候扬琴作品还并不丰富,所以在扬琴音乐发展的长河中,改编过的音乐作品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不仅丰富了扬琴音乐更促进了扬琴音乐技术的大步提高。

(三)演奏形式不断丰富

扬琴从进入中国开始就不断地在向着民族化的方向发展而且演奏形式也在随着需求不断的改变。传入之初的扬琴演奏方式并不丰富但通过改进不断的多元化。扬琴的演奏形式从单一到全面,还涉足各个领域,成为弹拨乐器的重要成员之一。

四、对扬琴音乐民族化发展的展望

本文认为扬琴的发展应该是多领域多样化的,所以对于民族化的扬琴音乐也应该多领域多样化的。结合扬琴的形式和内容等方面来看扬琴具有很强的发展性。

(一)扬琴音乐的拓展样式

对于扬琴音乐的拓展有人是持反对态度的,觉得会有比葫芦画瓢的味道,并且不利于创新和发展,这样的看法是相对片面的。拓展作品不仅丰富了扬琴音乐作品,还能体现乐器强大的适应能力,扬琴可以适用的领域比较多,所以在发展发面是有空间的。因为它音域比较宽,音色可以灵活转变,还具备完善的演奏技巧。扬琴有一种演奏方式叫做双声部,可以说是扬琴的一大闪光点。

(二)扬琴的跨界合作

扬琴的演奏艺术不仅能够进入大雅之堂还可以亲近民众。大到2002年《凤点头》在新加坡演出受到的一致肯定。小到家喻户晓的《忐忑》的一度风行,伴奏乐队主要乐器就有扬琴。扬琴音乐风格真的是独树一帜,散发出中国传统音乐的迷人魅力。扬琴作品中不单单只是和中国传统乐器有合作还运用于西洋乐队的伴奏,如揚琴协奏曲《黄土情》、扬琴独奏《樱花》《凤点头》《落花夜》等现代作品。扬琴音乐与西方艺术的合作不仅毫无违和感,还营造出赏心悦目的感觉。

五、结语

对于扬琴的研究不仅面向民族化也面向世界舞台,要让它能够和更多的国家地区建立更多的连接,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知名度,让扬琴音乐走出去接轨世界,并不断地改进发扬下去。

参考文献

[1]苏燕.中国扬琴艺术民族化演变特征[J].音乐创作, 2015.

猜你喜欢
民族化发展
大提琴音乐民族化实践探讨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区域发展篇
中国酒包装设计朴素美研究
中国当代动画电影的民族化与国际化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
从艺术要素看样板戏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