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机制 强保障不断提高服务科研创新工作新水平

2018-04-14 22:15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
交通财会 2018年4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成果我院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

2017年我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按照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要求,认真落实部财审工作会议要求,加强领导、夯实基础、扎实工作,将部“推进财税改革工作,持续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重点任务与我院财审工作相结合,抓住“促科研创新、抓提质增效、推成果转化、强内控管理”等四项重点,建机制、强保障,用机制创新提升履职实效,不断提高服务科研创新工作的水平,科研支撑提升了新高度,科研服务拓展了新广度,科研攻关突破了新难度,科研创新凝聚了新热度。我们的体会是:

一、强化科研创新保障机制,不断促进科研水平取得新提升。

按照我院打造“科研领先”发展目标要求,以基本科研业务费和院科技发展基金为保障,年均科技研发投入5500万元,聚焦并持续支持前瞻性研究、自主创新能力、为部服务能力建设和青年人才建设;以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中央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文件精神为落脚点,按照“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要求,建立完善财务助理、项目预算调剂、劳务费分配、间接费使用等一系列内部保障机制,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营造良好环境。全年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527项,同比增长26%。《雄安新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政策创新研究》等30余项政策标准和规程研究被部采纳,为部服务有新的提升;承担国家和行业科技研发项目46项,完成港珠澳大桥、长江中游航道“645”工程等各类国家工程科研项目570项,泥沙精细化预报、海岛礁生态型港口建设与应急修复等多领域科研取得创新和突破,15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泥沙、核素、温排水耦合输移关键技术及在沿海核电工程中应用”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项成果分别获得省部级特等和一、二等奖,科研创新取得新的突破。科研业务由支撑工程建设为主向“建管养用”全过程一体化领域拓展,业务范围由交通行业向水利、电力、海洋、环境生态等领域拓展,科研成果水平取得新提升。

二、建立成果转化保障机制,不断激发科研新活力。

按照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文件要求,制定了我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细则,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奖励分配政策,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激励绿色通道,有效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有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当年完成科技成果转化认定237项,成果转化合同金额1.34亿。以国家高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应用为切入点,积极争取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工作,显著提升税收筹划能力,做实我院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应用新内容,加大减负力度实现每年减免税金千万元,为我院技术创新快速发展添新动力。

三、坚持集中管理的工作机制,保障财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按照顶层设计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由院主要领导直接负责管理院财审工作,建立集中统一管理的工作机制,注重与部财审司、财政部驻津专员办的汇报与沟通,强化院财审工作机构的职责和功能定位,始终坚持依法依规统筹推进财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不仅要自觉地接受部财审司的统一管理、监督,还要认真接受财政、审计及税务机关管理、监督,建立导向清晰、层次分明财审工作机制,为科研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四、夯实内控管理制度机制,增强执行、守纪和服务水平。

严格制度执行,把好报销审核关。依内部控制的要求,不断完善院科研经费管理等5项内部管理制度,加大财经纪律宣传与贯彻落实,强化遵章守纪意识。以预算管理为主线,强化责任,推进预算管理,预算执行较上年同期有效提高4.1%。强化责任,做实做细基础工作,提升工作质量,确保编制完成2016年度的部门决算等三项决算均被部评为优秀。强化资产管理和日常监督,认真组织开展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落实审计、财务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及外委项目支出、债权债务清理等6项专项工作,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防控建设。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综合能力,有效支撑科研事业健康发展。

一年来,我们贯彻落实部财审工作部署,聚焦我院科研财审工作特点,着力抓住四个重点方面,建机制、强保障、在提升服务科研创新工作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我们的工作与新时代开启建设交通强国新征程的新使命的新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向行业内单位学习好经验和做法,不断夯实基础、提升水平,以风险防范为重点,切实加强内控及财审信息化建设,为科研创新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高质的保障和服务,为交通运输实现向高质量发展和交通强国战略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成果我院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工大成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