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与融合:工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8-03-31 22:08郑俨张婕郝孝荣张孟群
上海工运 2018年1期
关键词:浦东新区社工总工会

郑俨 张婕 郝孝荣 张孟群

嵌入性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任何个人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嵌入在特定社会结构和关系网络中的,借助于特定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得包括信息、情感、服务等方面的种种资源,取得广泛的社会支持。本文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总工会的探索为例,试图用嵌入性理论来解释工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这一过程,即将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嵌入传统的工会群团组织工作的过程和结果。综合融合理论,从政策、结构、关系和认知的嵌入性出发,具体阐述本土化工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策略、成效和未来融合发展之路。

工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嵌入性分析

一、功能与定位

工会社工是反映职工诉求的联络员。工会社工一方面要做好职工诉求上下衔接,将职工诉求及时向企业行政方、工会汇报,另一方面也把诉求的办理情况向职工及时反馈。自2016年起,浦东新区总工会提出“端口型”工会建设的新理念,通过在较大的企业、楼宇、行业协会中建立小二级工会的形式,建立站点,安排工会社工进驻,把劳动争议化解在车间班组、化解在楼宇、化解在行业内部。

工会社工是满足群众需求的服务员。自2014年起,浦东新区总工会连续三年委托上海浦东公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浦东工会购买社会力量服务项目招投标工作,“借脑借力”实现工会服务力量和水平从点到面的“跨越”。同时,通过购买社会力量服务,工会社工也锻炼了梳理职工需求,精准精细提供服务的能力,工会服务重心向组织建会、民主管理、劳资矛盾调处等核心工作转移,更为贴近职工需求。

工会社工是教育引导职工的宣传员。自2014年起,工会社工在浦东新区总工会的指导下以评选“浦东工匠”、“中国梦,劳动美”系列劳动竞赛活动为抓手,在职工中推崇、树立、弘扬一批劳模和正能量的事迹,激发职工的内生动力,在职工中树立“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正确价值观。

工会社工是促进拉动关系和谐的协调员。浦东新区总工会以“零门槛”服务理念,凝聚、引导一大批工会社工轮流赴浦东新区劳动保障仲裁院担任窗口接待,到各街镇、开发区参与维权保障工作,成为职工维权的有生力量。

二、实施策略

招聘人员,充实服务力量。2011年—2013年,浦东新区总工会为解决基层专职工会干部缺乏,服务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会工作者126名,打造专职工会工作者队伍,以充实基层工会工作力量,委托浦东新区公共人事服务中心对录用的工会社工进行人事代理。

创建中心,健全管理制度。浦东新区总工会借鉴社会组织发展的成功做法,2013年9月培育、创建了上海浦东公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为全国首家工会工作市场化运作的社会组织。中心在浦东新区总工会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整合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三方资源,是一家为企业职工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倡导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与企业有关的社会公共政策的非营利专业机构。中心现有316名工会社工,在浦东新区所属36个街镇、7个开发区工会开展职工维权帮扶、职工生产、生活、文化、职业发展等多样化、陪伴式的专业服务。

加强培训,提升服务能力。针对工会社工自身特点、区域性服务特点、工作岗位的业务需求,进行差别化岗位培训和团队建设活动。制定“工会社工培力计划”,建立能力培训体系。除区总工会各部室业务培训外,中心组织开展单人年平均培训4次以上。

理顺关系,完善管理模式。建立了“中心+片区工作站+工作小组”三位一体的协作平台,即公惠中心、4个大片区以及46个工作小组的体系,通过QQ群、微信群、“工会通”App以及定期会议联络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用、难题共研、经验互鉴,促进工会社工之间的协作与竞争、服务资源的再分配,提升整体的服务运作效能。

三、问题与困惑

政策嵌入不足,导致角色定位混乱。其一,多管齐下,社会组织无法独立成长,失去其应有的活力和张力;其二,财政瓶颈,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优势,财政难以独立和自给自足;其三,政策执行难,传统的工作方式已经根深蒂固,在改革中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结构嵌入不足,迫使专业化人才缺口较大。其一,力求充实工会社工的数量,而忽视了对专业质素的选聘;其二,力求工会工作的事务性工作,而放缓了专业化发展的步伐;其三,力求执业资格考试,却无法在实际工作中举一反三。

关系嵌入不足,难以实现服务的深度与广度。浦东新区总工会作为业务主管单位,对工会工作进行统筹和指导;服务单位负责工会社工的直接业务管理;中心则负责工会社工的薪资福利、人事管理等工作。看似各司其职,其实在关系的互动上还盘根错节,很难去理清。

认知嵌入不足,社会影响力和倡导力不够深远。企业和职工会认为,工会社工是上级工会组织派来指导工作的领导,是专职的工会干部,是体制内的人,对其服务心怀疑虑。因此,社工队伍人才的发展一定要致力于明确工会社工“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身份界定问题。

融合性视角下工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启示

一、政策嵌入与融合:稳定队伍的保障机制

加大扶持力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政支持。每名工会社工用工成本年均11万元左右。市总工会、区镇财力保证各自承担的社工经费份额,同时还要建立机制,积极推动工会社工薪酬与相近行业保持同步增长。二是落实购买服务的相关政策。社会组织通过自身的专业优势能够与政府、群团组织有更多的平等对话,也使社会组织能够更加自主,适应市场的优胜劣汰。

鼓励创新机制。依托政策红利,畅通服务渠道。特别要求须立足自身岗位,积极履行整合联络党政和社会服务资源职能,不断推进职责体系更加符合未来工会工作形势。明确服务端口职责,结合改革深化,着力在自贸区局(开发区)和商业商务区形成服务端口,细化驻点端口工会社工的职责清单,重点突出其直接服务一线职工、服务基层非公企业工会的职责要求。

二、结构嵌入与融合:专业化发展的根基

要解决队伍的源头问题。明确队伍来源,加强招录审核,完善入职要求,确保新进人员有一定社会工作、管理工作经历,拥有较好发展潜力和素质能力。

要解决专业化发展问题。要建立专业化的培训机制,建立企业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工会社工队伍专业化发展还要回归到服务本身——建立本土化、专业化的工会社工督导机制。

三、关系嵌入与融合:网格化管理的手臂

明确队伍定位,形成科学的管理模式。结合工会工作服务职工的特点,围绕企业建工会、围绕职工建端口、围绕服务需求建平台,进一步形成新的工会网格,以职工人群密集、产业工人集聚、商业商务集聚的区域为建设重点,建设端口和服务平台,努力实现服务精准化、精细化的目标。

面向工作重点,优化岗位配置。结合浦东发展重点和职工分布特点,更多地安排到职工集聚度高的各自贸区和开发区,街镇重点商贸商务区、工业区和办公楼宇充实力量。加快推进主要开发园区、重点商贸商务区、主要区域行业工会、街镇、主要群团服务站的社工全覆盖。形成浦东新区总工会、中心、街镇、开发区四级管理体系,精准把握各层级职能定位,形成合力,不断夯实基层工会工作力量。

细分工作指标,分割岗位职责,通过第三方机构进入基层站点、街镇开发区工会、浦东新区总工会开展走访调研,梳理岗位职责、定岗定责,建立责任与绩效奖励挂钩的考核制度。并通过年末优秀社工评选、优秀服务案例汇编、优秀文章刊载,培育选树工会社工的先进典型,增强其荣誉感、成就感。

打造联动机制,加强平台资源整合。积极与上海市总工会“申工社”联动,加强与全总工会数据库的连接,在试用“钉钉”OA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工会社工的远程后台支持。通过建立工会数据共享、工作动态共享、经验体会共享等机制,不断给予工会社工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及科学的考核机制。

四、认知嵌入与融合:营造社会良好氛围的基石

要转变观念。工会社工如同司法、矫正、医务社工一样,是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一个分支,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同样也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同。特别是工会组织应该厘清工会社工与工会专职干部的区别,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去干。

要加强舆论引导。工会可以通过举办一些优秀社工及优秀案例的评比以及劳动竞赛活动,让社会了解、知晓和熟悉工会社工的服务领域和服务典范,同样,也要注重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加强宣传和倡导工作。

要接受公众的监督。社会组织的运行一定要接受公众的监督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特别是开展信息公开,建立职代会,定期向社会发布机构的信息和宣传公示等。

猜你喜欢
浦东新区社工总工会
西城区总工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孙劲松当选区总工会副主席
青春社工
为“浦东新区法规”开启众筹模式
安徽:省总工会启动
浦东新区公路冰雪灾害应急管理对策与总结
行业协会在科技创新中的政策选择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浦东新区公立综合性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现况分析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