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绿色先锋韩金来

2018-03-29 21:58莱芜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邢丽燕
山东绿化 2018年6期
关键词:莱芜市龙山荒山

莱芜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 邢丽燕

盛夏的早晨,沿着蜿蜒的山路一直向上,一片片翠柏苍松,一垄垄整齐的茶园,随时夺走目光的是闪烁着大红大紫的花树,空气清新,心旷神怡。在最顶峰,极目远眺,蜿蜒起伏的绿意,犹如一条静静盘卧的巨龙,在曙光的照耀下,它抬头顿足,咬住了山脚下的一处明晃晃的金潭,真是“游龙戏珠”的奇特景观啊,“龙山”不虚此名!而开创这龙山盛景的当家人韩金来更是让我们由衷的钦佩!

1958年12月,韩金来出生在茶业口镇龙山脚下的一个穷村南嵬石村,吃了上顿没下顿。那时候的龙山没有现在的葱翠和亲切,山上石头密布,沟沟壑壑,因为存不住水,没有几棵树,也打不出粮,一片光秃秃。都说靠山吃山,龙山不但养活不了村民还是村里人的心头之患。他清楚的记得15岁那年秋天,他光着脚,在山上放着100多只羊,冻得实在受不了,就想找个石窝子暖暖身子,刚有这个想法,却下起了大雨,大雨的突然袭击让羊群受惊四处乱窜,他一步一个血印子追赶着羊,眼看着上百只羊就在滚滚而泄的泥流里被冲走,险些被冲走的他活下来了,却对这大山充满了愤怒。如何改变这样的困境?让大山变成造福村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宝山成为他日思夜想的问题。种树!在石头山上种树,改变植被条件,不仅能阻止山洪同时还能打粮结果实出木材!于是,人们便看到一个年轻娃背着树苗在山上种树,板栗树、核桃树、香椿树、槐树,而他的工具只有一把铁锹和一个䦆头,艰难可想而知,但他咬着一股劲儿,他要改变现状,让村民脱离苦海。然而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他一锹一锹从石缝里挖出的树窝,栽下的树苗几个烈日下就晒蔫了,没有水,让树成活比登天还难,他深深地感受到只有经济发展,投入大量资金才能让满山披绿,改变家乡穷困面貌,彻底脱贫致富。

1978年,改革的春风吹来,20岁的韩金来有了新的想法。他放弃了茶业公社建筑三队优厚安逸的食堂工作,转而去学习了瓦匠,有一门手艺走遍天下有钱赚,这是他最初的想法。穷而思变,弱而图强,一个更大的目标却在他的脑海中编织着。1987年,他带领着26名职工推着4辆小铁车,扛着26张锨镐,又一头闯到淄博市。他们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的精神,赢得了淄博市民的认可。随着事业的不断壮大,财富的快速积累,他陷入了深思,家乡的百姓还在受苦,那些让他刻骨铭心的往事,一幕一幕走进了他的梦里。他清楚的知道,家乡穷就穷在不见一棵树的龙山上,茶业口镇不富裕,就在于230平方公里的地域全是像龙山一样的山区。如今,他终于有了足够的经济实力去圆心海深处的那个梦想——治理龙山,绿化荒山,改变家乡的面貌。

1996年,几十台挖掘机开上了龙山,光秃秃的山坡上烙下了一个个大树穴,上万棵柏树、松树披满了山坡。在石头密集的地方,韩金来带领着他的建筑队工人放炮炸裂山体,背土填穴,栽下树苗,韩金来首当其冲,拿着钢钎一钎一钎打炮眼,一道道血口子,一个个厚茧,布满双手,一天下来,又累又渴的他早已忘记了疼痛,回家躺在床上就睡着了。就是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支持着他们在四年的时间里栽下了1100余万株树木,绿化荒山16000亩,治理山坡地1500亩,累计投入资金3000万元。然而缺水的现状仍然严重制约着树木的成长,眼看着一片片辛辛苦苦栽下的树木枯死,韩金来的心里比谁都疼,要使树木成活必须要解决水的问题。于是他们背上水桶,用喷雾器往一棵棵大树上喷水,炙热的太阳,近40度的高温,高山作业,沟沟壑壑,汗流浃背的他们又累又渴,眼前却还有一望无际的树木呢,蛮干不是办法。“修水库,必须留住水,才能解决根本问题!”韩金来终于拍案而起。修水库要先修路,引水渠,这些资金从哪里来?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把主要精力和资金用于龙山绿化事业,把龙山变成让老百姓受益的“聚宝盆”。这一举动却引起了轩然大波,种种议论随之而来,有的说“韩经理绿化龙山建设投资,是瞎子点灯,白搭腊”;个别的中层管理人员找到韩金来与他谈心,说:“韩经理,咱们在外闯荡这么多年,图啥?不就是想多挣两个钱嘛,今天咱有钱了,还不是咱累死累活挣的,给工人们加点工资,发点福利也比用在无底洞上强啊,这些钱不就打了水漂了?”考虑到大家的担忧,他召开了一个又一个会议,对个别技术人员逐一谈心,他说:“按理说,我今天拥有的财产,几辈子都花不完,但我是一名党员,党员就有一种责任,带领大家致富是我的责任,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吃过苦,受过穷,我永远忘不了那些贫穷时期帮助过我的父老乡亲,我能为家乡父老做点什么?为后代留点什么?这是我想的最多的问题,绿化龙山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经过多次思想沟通,稳定了人心,统一了思想认识,鼓足了干劲,龙山迎来了新机遇。

一项伟大的惠民事业开始了,龙山的荒山治理走上了日程。蓄水10万方的塘坝、19道拦河坝、12座大小桥涵、环山路、营林路等基础设施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层层拦截、节节蓄水、形成一条“水龙王”。为了加快绿化步伐,公司每个人员每星期义务刨穴植树50棵,他第一个带头完成。然而水有了,树栽植了,可还是有大量的树木活不过数月,摆在眼前的难题让韩金来眉头紧皱。这时候,市林业局的郭光东科长(现为莱芜市林业和城乡绿化局副局长)听说了韩金来斥巨资绿化荒山的感人事迹,来到了龙山。在他考察了龙山的地势、地形后,发现了另一个重要症结:栽植技术不当。因为山场面积大,石质、土质不同,同一树种适宜在这片山头成活,却不适宜栽在另一片山头,因地植树至关重要。在郭光东的帮助下,他们用脚丈量了16000亩荒山,查看了不同的地形,分辨了不同的土质,按树苗种类、地块面积进行了科学的种植、补植和灌溉,“实干+巧干”终于战胜了自然灾害,攻克了“石头山不活树”的难题,一片片鲜活的绿色映入眼帘,韩金来让荒山披绿衣的梦想实现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韩金来看到了这片绿水青山的重要价值。植树造林只是第一步,发展循环经济,以林养山,以山养人,才能让父老乡亲都能过上好日子,第二步规划开发旅游逐步提上了日程。2001年,韩金来成立了山东龙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2002年,他通过土地二次流转的方式,获得了南嵬石、西嵬石等邻村的荒山经营使用权,实行了“以地带山、以地养山”的办法绿化荒山。对于原先各村的林木老资源,一次性买断管护权,所有的树木均只栽不伐。时至今日,韩金来都秉承这一理念:树木只栽不伐!因为他深知栽活一棵树的艰难和不易,他说树不会说话,要靠我们来爱护,保护树木人人有责!在此基础上,韩金来邀请省内著名生态专家和林业专家,按照国家4A级风景区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进行论证和设计,按照“山下杂果山上林,河边路旁树成荫”的布局进行大手笔规划。

韩金来事迹一经传开,带动了其他乡镇的村民开始承包山场,栽植树木,绿化荒山,发展木材经济、林果经济、旅游经济,一个个造林大户应时而生。2005年,韩金来担任莱芜市民营林业协会会长,带领全市大户承包造林13000多户,面积在100亩以上的就有500多户,绿化荒山面积近60万亩,为全市大户承包造林起了先锋模范引领作用,荣获了“全国绿化奖章”,被授予了“莱芜市新中国成立以来为莱芜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人物”称号,获得“山东省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提名奖”、“光彩事业国土绿化贡献奖”。当时,莱芜市林权证的发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堪称有口皆碑的“莱芜模式”。2013年,山东省林业厅授予他“年度山东省十大明星企业家”。

韩金来创造了奇迹,用实际行动造福家乡,让荒山变成绿山,带动茶业口镇走上了富裕的康庄大道,用“龙山”的点滴变化向我们证明了40年的林业改革深入人心,惠民万代。

猜你喜欢
莱芜市龙山荒山
把荒山打造成4A景区
荒山的“根”——“牛玉琴”式的老人齐军祥
简论龙山黑陶
任 帅
夏季从阿龙山开始
缪带弟:姐妹齐心 荒山生金
东汉封龙山碑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危险废物非法倾倒案
莱芜市福泉橡胶有限公司
龙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