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光影语言与表现方式解析

2018-03-19 05:22陈学文李沛丰
照明工程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观者质感光影

陈学文,李沛丰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 300072)

引言

随着时代的更迭,建筑的形式不停地在更新和前进,但是不论建筑如何改变,风格如何变革,把光影运用在建筑上、融于建筑中都是设计师不变的追求[1-6]。光反映出一切事物的形态、颜色和质感,关系到人们对空间的感受。充分地理解光影的作用和构成的方式,有助于设计师设计出更舒适的环境,更符合人们意识形态的需要。在现代建筑当中,空间的围合大多不是以传统的方式界定,此时通过对光影构成、造型、层次等多种语言的运用带给空间新的界定方式,使得空间通过光影来表现它潜在的情感。因此我们将围绕光影在空间中形成的构成语言、造型语言、层次语言和意境语言进一步阐述光影与现代建筑的关系及其表现方式。

1 光影构成语言及其表现形式

1.1 光影构成语言

光影构成是以光与影为基本元素进行分解、重构而形成的。随着光照的移动,照射在建筑上形成亮光部分、背光部分和阴影部分,从而形成建筑表面的明暗变化,呈现出立体感。建筑空间是一个在自然环境中内外通透、功能复杂的综合性空间构成体,依据这种和自然的先天性依赖关系,我们在针对其进行设计时,对于光影能否完美的运用和传达给观者感受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说设计一个舒服的建筑空间就是在设计一个让人放松和遐想的光环境,通过光影来表现建筑的优美构图,建立视觉平衡。在设计中应合理利用光影构成在空间中的表达,营造光影构图的同时,构建艺术性的空间关系。

在现代建筑中光影是一种看得见、抓不住的虚体,它不能将空间实际的分离,但光与影的交织可以让观者感受到空间界定的存在。例如,展厅或是教堂,通过建筑采光口进入屋内的阳光,照射在建筑室内,与室内阴影中的界面形成了对比,观者游走在光所划分的空间中,给人们带来的不同凡响的感受,构成交织的美感。阳光照射在建筑的结构上,并将阴影投射到内外空间界面上,光影随着建筑表面肌理、造型形态的变化,构成不同造型和纹理图案,从而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形态,在原本一成不变的建筑构图上,具有了多种多样的变化。因此建筑师在设计时,有意控制界面与光影的结合,通过构件的影子能将墙面重新构图,并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建筑师通过调控这些光的亮度可以带动空间的明暗变化,从而改变空间的氛围及性质构成建筑空间序列。观者在明暗变化的空间中,会形成视觉上的差异和起伏的心理感受,使空间成为“流动的音乐”。

1.2 光影构成语言表现形式——以“光之教堂”为例

安藤忠雄是现今日本乃至世界上比较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他的作品极富文化内涵,被称为体验的建筑,观者亲身体验光与影的艺术空间,能够切实感悟到设计师的创作思想和创作艺术。他的建筑材料多采用清水混凝土,建筑与光影紧密配合,用光影构成作为媒介在建筑中营造超脱的空间氛围,让建筑的每个空间都各有特色。他所设计创造的建筑犹如一个个混凝土箱,在排除一切装饰的建筑当中,产生出“光”空间,建筑中善于也敢于留白,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也给光影留出了足够的发挥空间。建筑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安藤忠雄所设计的“光之教堂”(见图1),将自然光带进建筑内部与空间结合,直接塑造建筑空间,通过光影的运用引导观者的视觉心理感受,创作出光影与混凝土空间的流动乐曲。该建筑是在宽高同为6 m、进深18 m的混凝土箱子上,斜着插入一片墙壁的配置。建筑空间是根据太阳的方位和角度来决定的,内部地板从后方朝着正面的祭坛以阶梯状由高到低逐渐下降。出入口等主要的开口都集中于箱体和斜墙交错之处,建筑内部减少开口刻意压低室内的亮度,在素面混凝土空间结构中表现自然光线。在这低沉暗影中,观者从明亮的室外穿过楔形空间进入教堂内,光线从正面墙上穿透的十字形窗外投射进来,浮现出光线构成的十字架。信徒的信念被十字光打动,光影构成语言在清水混凝土空间中带给观者心灵碰撞。

图1 “光之教堂”[7]Fig.1 The Church of Light

2 光影造型语言及其表现形式

2.1 光影造型语言

在观者的视觉中光影的明暗变化能够突显出建筑的造型特点,也能改变视觉感受,通过光影造型结合建筑形态,赋予建筑实体以生机。光照到建筑表面勾勒出它们的轮廓,当其通过建筑实体的遮挡时,能成特定的形态,或是与阴影配合形成图案,体现出明确的质感。通过向建筑内引进自然光线投射在空间的阴面上,自然光将这部分阴影空间活跃起来,丰富了空间表现的造型元素也使环境更加富有生机。现代建筑的外表,通过不同大小和位置的采光孔的应用,所产生的光影艺术效果,要比建筑实体本身肌理的装饰更加生动。

光影在地面或是墙面上,可以形成极具装饰性的图案,能够很好的美化丰富建筑的内外空间。光影通过建筑采光口的形式分割,同时结合建筑物表面的肌理和造型而形成无限的变化。透过建筑玻璃上的压花图案的光线,随着太阳高度和角度的变化,会在室内空间中形成造型各异的光束,赋予了室内墙体的虚幻光影造型。在室外空间中,大自然树木的影子投射在建筑外表上,能够给建筑空间带来趣味与生机,增添了建筑物表面光影虚实的造型美感。

2.2 光影造型语言表现形式——以朗香教堂为例

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见图2)可以称得上世界最优美的现代建筑,它的平面呈现出自由曲线的造型,充分体现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艺术家个性的张扬,同时也与起伏的自然地貌形成极好的配合。观者从室外进入内部教堂空间,巨大的薄壳屋顶自东向西倾斜缓缓向下压住光线,使得室内变得幽暗。但随着穿过厚重墙体的彩色光线洒向中厅,在地面和墙体上留下丰富的光影造型,却又使观者的心灵为之震撼。朗香教堂是捕捉光的杰作,柯布西耶通过精心设计,使自然光线以各种形态和方式进入室内空间。建筑由隐藏在墙中的细圆钢柱进行支撑,厚实的墙体并不起承重作用,因而柯布西耶特别将墙顶与屋顶之间留出一道40 cm高的缝隙,形成的光带,将外曲的建筑屋檐和内曲的建筑墙面进行视觉上的脱离,营造出屋顶漂浮而轻盈的状态。在教堂厚重的墙体上,一系列大小横竖不一、位置错落自由,内大外小或内小外大的孔洞嵌入墙体,使整个墙面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纵深感。孔洞内均装有彩色玻璃,光线透过玻璃,在内墙的孔洞中形成丰富的光影变化,使空间充满扑朔迷离的神秘气氛。光线透过墙体上预留的洞口进入阴暗的空间中,在地面上形成跳跃的节奏,点、线、面交替变化着的光线造型随着太阳光照角度的变化,深浅浓淡、梦幻般地展现在观者的面前。

图2 朗香教堂[8]Fig.2 Chapelle de Ronchamp

3 光影层次语言及其表现形式

3.1 光影层次语言

光影在建筑空间中可以限定空间区域,而且这种限定远比使用实体划分空间灵活。通过光影在空间中的明暗对比关系,能够使观者在公共空间中感受到区域性,在起到理性基本空间划分的同时也是对空间层次的丰富,使观者产生视觉上和心理上的暗示。当这种丰富的光影层次与建筑内部空间发生叠加交错时,会激起观者的共鸣。光有强弱的特点,光影的强弱带来空间明暗关系的变化,强的地方就会感受更强,弱的地方相反会弱一些,利用这些特点来增强建筑空间的层次感和纵深感。

在现代建筑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能够体现不同的质感特色,材料的质感隐喻着建筑的表情,材料质感的细腻或粗糙、柔软或坚硬、干燥或湿润等与建筑所蕴含的尖锐或是柔和、冷峻或是热烈的气质密切相关。但是这些质感的表达离不开光的作用,光线是表达材料质感的有效手段。光影附着在建筑上,材料质感的特性及层次便显露出来,砖石的凹凸变化、钢材的精密细腻以及玻璃的折射等。即使是阴天,天空的慢射光均匀地作用于建筑物表面,也能表现材料质感的细腻变化。建筑材料在光影的作用下,不仅能更突显材料细节处的层次变化,而且也使得整体空间的美感崭露无遗,因此光影层次语言对建筑空间以及材料视感层次的丰富具有重要的作用。

3.2 光影层次语言表现形式——以埃弗里大教堂为例

现代建筑不同的材料质感借助光线的位置、方向、强弱对比及照明方式的配合,能够呈现层次丰富、变化生动的质感效果。在以营造整体建筑环境概念的主旨下,材料质感的虚实、前后层次会得到统一的处理,表达光与质感在空间中的魅力。法国埃弗里大教堂(见图3)是由瑞士建筑师马里奥·博塔设计,博塔在建筑设计中注重自然采光与内部空间的结合,例如他设计的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巨大天窗的圆塔把建筑物中央的圆柱体斜着切开,让自然光线洒进建筑。正如他所说,“对于建筑,离开光线就不存在空间,是光线创造了空间”,博塔能够巧妙地利用自然光影塑造空间,在光线下表现不同材料的质感和层次,使得建筑物的每一部分材料都能得到体现。该教堂的设计在挑战常规教堂设计的同时也尊重天主教的传统象征,三角形的屋顶和三大出入口各代表神圣的三位一体,12种颜色的彩色玻璃窗代表传教士。教堂的主要材质是使用红砖,格子窗户的布局使自然光线能够进入室内空间。白天自然光线穿透建筑顶部的天花格栅,形成的条形光附着在横条纹墙面上,光影与墙面材质的重叠形成多层次纹样,随着时间的变化、太阳光照的移动,重叠纹样随之产生多变的材质肌理效果。夜晚通过贴墙灯具照明的设计,在圆弧形的墙面上材料的质感得到进一步表达,层次也极为丰富。光影层次语言对材料质感的表达所产生的效果,为教堂增添了脱俗的空间氛围。

图3 法国埃弗里大教堂[9]Fig.3 The Cathedral of Evry (France)

4 光影意境语言及其表现形式

4.1 光影意境语言

光是建筑空间的灵魂,在赋予建筑空间生命力的同时表达出一种特殊的艺术状态与形式给予建筑空间以意境美,每当观者处于建筑当中,变化莫测的光影能够打动观者的情感。光并非实体形态且处于变化的状态,在建筑空间塑造上设计者可以运用多种设计手法,以不同的形式去表现光,把握光影与空间的关系,便能营造出建筑的空间意境。光与色彩、光与肌理、光与空间、光与造型、相互融为一体,营造出光影强弱、虚实、动静的独特效果,给观者视觉带来虚实变化的梦幻般感受,令人陶醉,更能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

光影在建筑中所产生的效果能够带动启发人们的想象力,把观者的思维带入一种境界,唤起内心的视知觉感受,不由自主地融入建筑空间中,从而与设计思想产生共鸣。光影的变化性,带给了建筑设计师无限的创造可能性,光影相互作用,影响着观者的情感引发人们去思索,获得一种新的精神境界。因此现代建筑和光影意境语言相互融合出的空间体验,是一种高层次的被观者所接受和传递的美学感受。

4.2 光影意境语言表现形式——以克瑞斯基小教堂为例

美国建筑师埃罗·沙里宁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克瑞斯基小教堂(见图4)设计中,其简单的建筑形体外观包裹着内部空间震撼的光影效果。建筑选址位于麻省理工学院的中心,圆柱形的建筑给严谨的校园增添了一丝活力,从外部的浅黄色混凝土道路可以进入教堂。该建筑不仅是完成礼拜等功能,更需要在校园中营造安静优雅的环境氛围,引导人们去思索。从远处看教堂是砖建筑,与校园内的教学建筑和学生宿舍保持一致,但教堂内部才是设计的真正体现。教堂四周没有开窗,内部空间完全隐藏在外墙包围中,与圆柱形平滑的外墙面不同,建筑的内墙面采用起伏波浪的砖墙表现,营造出一个动态的内部空间。

图4 克瑞斯基小教堂[10]Fig.4 Kresge Chapel

沙里宁在室内部分通过对光影的塑造,在看似单调的墙壁上创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气氛,使内部空间充满了细节。在教堂圣坛的上方设计了圆形天窗,通过天窗的光线垂直倾泻在圣坛上。沙里宁调动光元素,准确地表达了信徒向往天国理想的设计概念。在由纤细金属线组成的圆柱形雕塑中挂着许多雪花般的反光片,从天窗悬吊下来,在自然光下散发着深邃而优雅的光芒,像是光影的瀑布,随着光照的不断改变,教堂内部的光影效果也变化莫测。沙里宁通过对光影的塑造以及对白色大理石圣坛的聚焦,揭示了深层次的宗教精神空间意境,他创造了一个透彻的信仰场所,在这里信徒的精神被不由自主融化,投入到天国的理想境界。

5 结语

光影语言是对光和影二者的同时表达,在现代建筑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光影语言是对现代建筑的二次塑造,对空间的生动表现,使现代建筑得以升华。光影不同于其他设计要素,具有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和表现方式,塑造的建筑体现出更强的视觉感染力,赋予建筑以灵魂,唤起人们对建筑的情感共鸣。光影语言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有着非凡的艺术价值,现代建筑必须结合光影的规律,来达到光影与建筑空间更完美的结合,从而创造出更出色的建筑艺术和空间氛围。

[1] 张伟,刘一玮.形态、光线以及色彩的配合设计在建筑中的体现——以教堂建筑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2(4):78.

[2] 张灿辉,胡晔旻.光影之于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自然杂志,2012,34(4):229.

[3] 戴志忠,蒋珂,卢昕.光与建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 陈学文.现代建筑的光语言[J].照明工程学报,2004,15(3):10.

[5] 陈学文,杨超.基于现代光影观念的宗教建筑设计中的光的应用[J].照明工程学报,2014,25(5):47.

[6] 刘晨.色彩与光影在建筑空间塑造中的完美结合[J].现代装饰(理论),2013(4):123.

[7] http://www.sohu.com/a/134103985_377190.

[8] http://yonglinglong.blog.163.com/blog/stabic/11198400 92012014242298461.

[9] http://bernard.locomte.pagesperso-orange.fr/cathedrale-evry/textes/interieur.htm.

[10] http://travel.xitek.com/worldtravel/200906/29-21868_9.html.

猜你喜欢
观者质感光影
光影
光影
端午节观龙舟赛
空间的质感
能打造光泽透亮质感的妆容
光影之下
浓郁质感色来袭 这个秋冬有色可循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