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为企业创新赋能
——“华大”成长启示录

2018-02-05 07:27上海稷业集团
中国科技产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华大华大基因基因组学

◎ 上海稷业集团 黄 晔

在全球生物科技处于迷茫徘徊的时候,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华大”)以基因组学为抓手,坚持基础研究;如今,在生物科技产业化加速来临之际,华大以深厚的积累,技术与成本的自主可控,成为行业龙头,引领中国生物产业跨越式发展。华大的成功经验,为中国生物科技产业制定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提供启示。

重在科学发现

上世纪末,华大伴随着历史性科研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成立,由此开启基因组学研究的历程。

基因组学,是挖掘生物分子内部蕴含信息的研究,通过获取基因组DNA排序、寻找转录功能基因,以及分析基因之间的反应机制,揭示基因与疾病的内在关系,从而为医学、农业与环境提供科技解决方案。

华大在参与国际合作研究活动中,掌握了世界最前沿的基因测序技术,使中国从源头上紧跟世界生物科技发展的步伐。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华大又相继主导或参与完成多项研究,包括“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HapMap)”和水稻、熊猫、家蚕等代表物种测序计划,奠定了中国基因组科学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目前全球已测序的高等动植物中(含未公布)70%由华大及合作伙伴共同完成。

华大“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发展模式,在世界顶级学术圈内产生巨大影响。2013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科技杂志》发布“最具创新力企业”,华大以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卓越贡献入选50强。2016年,《自然》杂志Nature Index公布“2015年全球最具研发实力的产业机构,华大名列12。排名前十的企业超过一半是世界制药巨头。

敢于前期投入

华大的发展历史,也是科技与金融深度合作、金融支持科技发展的历史。

华大在成立之初,为了拿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门票,自筹资金,启动科研项目。

随着高通量测序设备的问世,华大认定,基因组学将突破成本瓶颈,商业化产业化时机正在到来。2010年,在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支持下,华大向世界最大的高通量测序仪提供商illumina订购128台测序仪,一跃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基因组服务机构,为中国在基因科技领域与国际同步发展节约时间、缩短进程。

2013年,为了冲破国外上游企业价格垄断,华大成功收购美国上市公司Complete Genomics。这次收购,不仅实现对技术和价格的自主可控,更重要的,是为进一步自主研发先进设备做出准备。收购完成后第二年,华大就推出自主研发的桌面型测序仪BGISEQ-500,并推动测序成本进一步降低,引领基因组产业进入百元时代。

华大现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和国内基因科技产业领军企业。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大基因”)于2017年成功上市。

在上市募集资金的支持下,华大将全面战略布局,全产业链发展,全力迎接生物科技产业浪潮的到来。

硬在转化成果

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直接带动癌症研究和基因医学发展突飞猛进。自“国际癌症基因组研究计划”启动以来,华大基因一直努力推动癌症致病基因和诊疗对策研究,至今已经整理出50多种肿瘤的关联基因目录。自2013年起,华大基因开始应用转化研究,已率先研制成功肿瘤基因检测产品,肿瘤伴随诊断产品的前沿性转化研究也与国际同步,推动国内精准医疗的实现。据介绍,肺癌、肠道癌基因诊断已经在国内获批上市。女性健康“两癌”基因检测在深圳已经被纳入医保。在市场竞争者百舸争流的形势下,华大基因凭借基础研究近二十年的深厚积淀,研发产品覆盖疾病种类多,数据库对比样本规模大,诊断标准准确率高,在业界雄踞龙头地位,领导行业标准。

“我们的目标是,以核心工具与资源为基础,覆盖生死染,提供贯穿生命全周期的诊查服务。”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执行总监叶明芝博士表示。

人类的健康和疾病由基因与环境共同决定。从胚胎开始到年高寿终,每个生命阶段都有相应的高发疾病。华大基因旨在能全方位、全周期、跨组学地保障人类健康。

华大基因以消灭“出生缺陷“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已经上市多年,累计完成300万病例,检测准确率大于99%。2014年,华大基因启动的“千万家庭远离遗传出生缺陷”计划,并开展了一系列针对罕见病的“科技公益”项目,包括面向粘多糖病患者的“子琪计划”,面向地中海贫血的“春叔计划”和面向鱼鳞病的“晓明计划”等。在肿瘤精准治疗领域,推动“基因组肿瘤全筛查”服务的上市,该服务能够一次检测508种肿瘤相关基因,解读108种肿瘤药物(包括获批药物和处于二三期临床试验阶段的药物),建立复杂疾病、恶性疾病监控防线,大幅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华大基因还将进一步推动基因检测成为门诊诊查常规,使“基因常规”成为医疗的常规项目和普遍技术。

华大董事长汪建提出,华大以“基因科技造福人类”为使命,希望建立一个所有人都能在常规诊疗中享受基因科技产业化成果的“人人服务”。

强在体制创新

汪建回顾华大发展历程时曾经说,最难的是改变别人的观念。华大从创办以来,一直是传统规则和传统观念的颠覆者,创造了无数的“非常举动”。

当初,华大以民间研究机构,代表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加快了中国生物科技研究的发展进程。华大以“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发展模式引领基因组学的发展,对世界基因组学产业化发展功不可没。今天,在基因医疗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上,华大一如既往运用创新思维,启动跨越式发展。华大充分利用先进制造、生物信息和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果,构建高端仪器研发和制造平台、高通量贯穿型检测平台、生物云计算信息中心等精准医学的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基因组医学的产业化进程。

华大基因是价格“破坏者”。现在,100G的人全基因组测序需要600美元,华大宣称在2020年之前,标准人全基因组检测价格将降至300美元之内。目前,宫颈癌基因检测只要199元。华大基因正在触动传统医疗变革,引发医疗技术的更新迭代,倒逼体制创新,涉入医疗改革的深水区。

华大基因正在推动全新的基因医生的诞生,建立一支具有专业遗传学知识和资质的遗传学咨询师队伍,为基因检测报告提供专业解读,对治疗方案提供基因组学角度的意见。华大的华大医院的计划也已经提上日程,这将是未来医院、未来医学院和未来医学科学研究院的“未来三院联合体”,探索医疗、教学和科研三者有机结合的体制和机制。

“以任务带学科、带人才、带产业”,这是华大自创办以来一直坚持的发展模式。过去,华大培养出一批“没有博士帽”的年轻科学家;明天,华大将再造一个颠覆性的人才奇迹,创建前所未有的基因世界。

赢在科学民生双驱动

华大在全力备战生物科技产业化大潮的同时,不忘初心,始终紧抓基础研究不放松。华大宣布发起“生命周期表计划”,旨在通过基因测序对物种进行数据挖掘,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生命规律,最终实现“数字化动植物,数字化地球”的目标。华大旗下的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还接受委托组建与运营深圳国家基因库,以生物样本资源库、生物信息数据库、生物活体库以及数字化平台、合成与编辑平台(“三库两平台”)为架构,海量生物信息“存、读、写”为基础,搭建起基因资源挖掘的公益性、开放性、支撑性、引领性服务平台,推动中国生物资源的保存、保护和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

“华大的发展始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健康中国不仅仅是国家的大目标,更是华大痴心不改的坚持。”叶明芝博士说。

华大的发展历程显示,基础研究、研发驱动、自主创新,是发展引领型企业的必由之路,是赶超国际前沿科技的加速器,是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华大始终以基础研究为核心,坚持科研、产业、民生互动的全新发展模式,值得中国更多科技创新企业思考与借鉴。

猜你喜欢
华大华大基因基因组学
山西在谷子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华大超硬工具事业部总经理纪勇荣获“洛江工匠”荣誉称号
新疆和西藏少数民族的群体基因组学研究
系统基因组学解码反刍动物的演化
华大基因收入疑云
昔日千亿市值半年跌去六成 华大基因“举报门”后又迎解禁潮
华大基因大股东是以“白菜价”减持吗
华大智造或将香港IPO两重关口待闯
廿四节令鼓队震响华大20年
华法林出血并发症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