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

2018-01-30 09:55刘克军
考试周刊 2017年74期
关键词:全体学生误区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有效地沟通师生之间的关系。课堂提问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课堂提问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孩子的天性是好问、好奇、求知欲强。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善于发问并思考的孩子思维活跃,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反之则学习态度懒散,知识面狭窄。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达到有效课堂提问呢?下面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误区;技巧方法;全体学生

一、 课堂提问的误区

课堂提问是一把双刃剑。提问对学生来说会产生一定压力,一个问题如果提得好,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有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反,则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针对此现象,特提出以下几个课堂提问应注意的问题:

1. 提问频繁

一堂课45分钟,所提问题过多,往往是一个连着一个问题不断“轰炸”,这样的提问毫无效果,学生的大部分精力用于“应付”教师的提问中,哪有时间进行思考?哪有时间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掌握?因此,对于课堂提问,要做到精心准备,所提问题在于精而不在于多。

2. 提问形式单一

课堂提问中,教师占主体地位,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只是简单地把教材内容讲述给学生,有的甚至是自问自答,提问形式的单一,极大地减弱了教学效果。

3. 学生没有充分的思考时间

在教学中,只把提问当成教学的一个表现形式,为提问而提问,而不注重教学效果。有时一个问题提出后,大部分学生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急于让学生回答,没有考虑到学生思考问题所需要的时间;学生回答问题还没结束,教师为了期待预设性的所谓正确答案,引导学生,而对学生的其他回答毫无兴趣。

4. 所提问题未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提问时,指名让学生回答问题,集中在几个学习好的学生身上,挫伤其他同学的积极性。小学生比较敏感,他们认为教师对其提问是信任的表现,教师只偏爱学习好的同学,而忽视了他们的存在,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 课堂提问技巧方法

课堂提问的效果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那么教师在课堂上该怎样去提问呢?在这里,谈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1. 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要针对所学内容有目的地设计好问题,备课时要提前想好在什么环节问什么问题,不能随心所欲、杂乱无章。要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深入理解课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教学中所提问题要以精取胜。所提问题既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应该如同“跳一跳就可以摘到的苹果”,难易适度,使学生产生成功的喜悦感。

2. 提问形式的多样化

学生提问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自己对所学知识有疑问,这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地将疑问讲出来,正所谓,提出一个问题胜于解决一个问题;二是对自己所学知识找不出任何疑问,此时要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因此,课堂提问应该是多样化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老师回答”“老师提问,学生讨论”等。不同的提问形式能达到不同的目的。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种形式:

(1) 发散式提问。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同一个问题,提出个人不同的见解,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利用不同的方式来获得问题的正确答案,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

(2) 引入式提问。此方法常用在新课的开始,其目的是引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由现实引入课本,使学生以情感去体验书中所讲,以己推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教给了他们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自觉地去学习课文。

(3) 层层推进式提问。利用一环扣一环,由易到难的连串提问,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对课文重点难点递进式了解,以培养学生的连贯性思维。

(4) 互动式提问。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互相提问,在互动中学习。教师将提问权给学生,很多学生会很珍惜这一提问机会,他们会认真梳理,将所问问题与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尽量让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在学生的提问与回答过程中能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一定了解,而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思考能力,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3. 给学生较多的思考时间,耐心倾听

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理解能力也不同。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明白问题的关键点,锻炼学生的独力思考能力。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让学生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并认真倾听,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所讲的内容是有意义的,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还应该从学生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上,发现学生有畏难情绪时,应恰当地变换角度,从不同方面进行指导。

4. 了解学生,面向全体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有深入了解。课堂提问时要因材施教,教师对课堂提问有层次地设计后,在课堂应用时,如题目较简单,可让后进生回答,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题目较难,应先请学习好的学生回答,以给后进生较长的思考时间,尽量避免因回答錯误或回答不出问题而产生的挫败感。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应保持在中等水平,可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5. 课堂提问有度

教师要学会控制课堂提问的“度”:难易程度,太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会失去思考的信心,太易,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达不到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时间掌握有度,在课文内容的关键处、变化处、空白处提问,使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抓住关键词语,抓住中心思想。

学习,无疑是带着问题而来,带着问题去活动的。恰当的课堂提问,能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心脏,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艺术,它没有特定的模式,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究创新,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简介:

刘克军,宁夏西吉县吉强镇中心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误区
冬季洗澡的误区
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活动掠影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站在课题的肩膀上做课题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看病常有四个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