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专项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1-28 07:25李金波招远市财政局
消费导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专项经费财政事业单位

李金波 招远市财政局

专项经费一般是来自于财政的直接或者间接授权支付,专项经费的存在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它的存在针对性强、目标性强,对稳经济促生产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随着局限性的不断放大势必要引起变革和重新调整的重要形式和课题。在全方位的不断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完成的更多是在试错中不断地成长。一方面是制度的存在规范;另一方面还需要不断地培养人才胜任工作。通过财政制度的均衡拉动专项经费的引擎。在目前主要梳理了几个问题来分析研究,来应对日常工作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一、事业单位专项经费现状分析

(一)事业单位专项经费管理目标不清晰,使用不严格

坐在我过事业单位种类繁多,也就相对应所存在的专项经费比较多,很多部门不协调各自为政,容易存在重复立项以及没有重大意义的情形。在专项经费多的情况下,各个专项都制定了自己的管理制度和文件,虽然是说更细化了管理,但会出现多头管理最后没管理的情形,没有统一规范的文件去操作给项目审计也带来的了很大的影响。

事业单位的专项经费是其存在的公益属性能够为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保证事业单位中在某一范围内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标准和质量,一般是公益性的监测和检测以及公共性的服务活动。在专项经费的划拨和使用中存在管理上的漏洞和缺陷,在执行中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对事业单位的专项经费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认识不够的问题,缺乏对目标的有效管理和使用。在项目申请过程中很多项目都要求单位配套资金,但好多单位为了要的项目在配套上做文章,其实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不去配套,在目标管理上弄虚作假应付检查。

(二)事业单位专项经费的管理存在制度上缺陷

事业的单位的专项经费划拨,往往是多个部门的运作的结果,多个部门存在必然存在各自职责范围的不统一。科技部门在立项审核在技术方面要求较为严格,但对资金的使用是个问外汉;而对于财政部门我们对资金的控制得心应手,但对技术方面我们不知道。比如说科技部门可能这个专项需要三年完成,但财政部门在安排预算的时候一年就给了,并且要求你一年呢执行完毕,这就存在着制度上的缺陷。预算的编制是一个精细化的计算过程,不是一个拍脑袋的决策,随着近几年的改革对预算的要求也是稍微放松了一下,实行总额控制,买菜的钱也可以去打酱油了,但是也存在一个比率的问题。往往在申报的过程之中造成了资金在各项的分配不合理调整预算的情况。有些是财政补助性的专项经费,再利用起来那就离技术指标可能越来越远。也为事业单位专项经费的透明化及公开化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对在实际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更是起到了保护伞的作用,造成了事业单位的专项经费达不到使用的效果。在管理和评价上不能够起到透明易监督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反而起到的效果越来越差,出现了与之不符的严重现象

(三)事业单位专项经费全过程缺乏有效的监督

事业单位的专项经费的来源一个就是财政经费,另一方面就是非财政经费,对财政经费这一块,财政有着直接监,有《预算法》规定审计机关职责是对同级各个部门以及下级部门的事业单位的预决算进行财政检查。在审计部门来说依据《审计法》来对同级的事业单位中的预算和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这种对事业单位专项经费的审计监督缺乏独立性。在事业单位的专项经费的审计管理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而导致监督制度的作用发挥不了的情况,对事业单位专项经费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专项经费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优势。

二、提高事业单位专项经费管理水平的途径

(一)切实规范事业单位专项经费的管理目标

目前在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的各行各业也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需要不断地改革前行,在财政改革的大形势下,对事业单位专项金经费的管理更应该对其目标明确化,保证事业单位的专项经费能落到实处。财政集中支付的实行很大程度上杜绝了经费在划拨过程被占用的情形,保证了资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明确事业单位专项经费的资金额度,财政监督以及项目的效果评定与价值的判断。

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和保证,规章制度不但要符合国家各部门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在大的框架下制定的制度要和自己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因为只有切实可行,行而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才能促使经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专项经费才能够水到渠成的得到合理的使用。事业单位专项经费的管理全过程都有很好的目标效应。对专项经费的使用必要性做一个准确的设定和估算,对使用专项资金的所产生的财务、经济等社会各方面有必要进行全方位的定位和判断,确保事业单位的专项经费的预算和利用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资金结构。保证事业单位的专项经费落到实处。

(二)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专项经费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专项经费的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各个部门的不断协同和配合,由于在事业单位的专项经费在各个部门之间都存在着分散性,存在着对各个部门统一的进行督查,统一对管理办法进行核实修订和完善,使得事业单位的专项经费的管理制度更加具有约束力和操作性。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中专项经费的管理制度在贯穿专项经费的管理过程中 ,所起到的重大作用。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就这一目标提供相应的思路,在项目的审批上和论证上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在职责及能力上存在欠缺的要加大对第三方服务的引进,聘请专家以及专业机构对专项资金进行专门的研究和评审,并对其制定可行性的研究报告,在制度的制定上应该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建立一套技术体系完备易操的标准的尺度合理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也是一把尺子卡到底对事业单位的经费申请及过程都按照制度严格要求。与此同时,对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的使用和审批设立不同的评价指标,视情况进行对资金的有效评定。

(三)对事业单位经费的有效管理就要引进绩效评价

一方面是对经费的审计监督,再就是对全过程的绩效评价。审计部门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依据现在的项目经费使用情况,根据已有的规章制度和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依据评价标准对项目经费经行评估,考核的结果应当和奖惩相挂钩,对项目不合格的项目责令定期更改并进行相应的处罚,对于较好的完成项目的单位在政策范围内依据项目管理规定对其进行适当的经济奖励,奖罚分明,约束机制的存在对促进项目的有条不紊的进行还是比较可行的一个办法。

在项目的管理过程中支出占用的篇幅最大,时间也最长。因此管理的难度也最大,虽然有预算的指引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很难做到事情的统一的。因为科研项目是创新的,有着很多不可遇见的费用会发生,也有一些不在范围内的费用发生,这就给财务人员的核算带来了较大核算难度。现行阶段国家也认识到了这方面的缺陷,在项目方面特别是基础研究,应该要对预算方面适当的弱化,基础研究好多是为以后研究所做的铺垫,因此在阶段性内取得成果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在经费的绩效考核中对支出更应当侧重过程而不是去重视结果,相对应的对资金的要求也是要总量控制,预算类别可以适度调整的方法对研究更为有利。在支出的绩效评价,一方面不能没有无形的手,而无形得手又不能伸的太长,否则过分的强调资金,而对技术方面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对大资金支出应当满足支出的相关规定,对资产支出应当及时入账,计入固定资产,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猜你喜欢
专项经费财政事业单位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部门专项经费拨款问题研究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新环境下地质项目专项经费监督与管理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高等学校专项经费管理研究
设立中职东西部合作办学中央专项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