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的解决途径

2018-01-28 07:25刘宇超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
消费导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用工劳动力

刘宇超 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的现状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我国农村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再加之农业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规模化种植的普及,导致了我国种植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并开始向城市转移。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及转型过程中重要且不可逆转的趋势。

据统计,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6-35岁之间,文化水平较大部分城市劳动力而言更低,其中接受过专业劳动技能培训的劳动力只占农村转出劳动力的30%,因而总体看来,农村转出剩余劳动力的专业劳动技能掌握水平较低。除此之外,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数量均在不断提升。据统计,2015年至2017年,我国外出农民工总量从16884万人上升到17185万人,其中,教育水平大部分为初中及以上,2017年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全部的32.9%,较之前有小幅度的提升。总体来看,我国农民工文化水平和专业化技能水平比城市劳动力低,但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我国城市就业现状与矛盾现状

通过近几年我国劳动就业部门公示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从事第一、二产业的劳动者数量在向第三产业专业,且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的工资水平和待遇也在与一、二产业的普通劳动者拉开差距,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除了三次产业就业情况之外,2015年我国城市总失业人数为966万人,2016年为982万人。随着我国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以及我国对过剩产能的去除,在推进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在短期导致了失业人口数量的上升,再加上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这给城市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波。因而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从近年来的就业信息统计数据中不难看出,我国总体就业形势在应届毕业生人数的逐年攀升、传统行业就业岗位的机械化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变的日益严峻。首先是城乡劳动力之间对就业机会的抢夺,这主要集中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因为逐年增长并转入城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就业岗位的选择中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等对文化水平及专业技能水平要求较低的领域。而城市中也存在相当数量的劳动力与该领域更为匹配。所以,两者之间容易形成对有限就业机会的抢夺。其次是我国沿海地区招工难用工荒等问题的存在,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用工短缺的问题越发严峻,这类用工缺口主要集中在需要一定专业技能的岗位。例如,水工、电工等,东部多个劳动力流入大省在春节后的招工高峰期也难以在短期内招聘到适合且足量的工人。

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城市就业形式也在近年来变得越发严峻。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劳动力供大于求、东部沿海地区专业技能领域劳动力用工荒以及就业结构的不合理加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市就业的矛盾。

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存在矛盾的原因分析

(一)城市就业岗位增速与农村劳动力转出速度存在矛盾

在我国,城市就业岗位增速较农村劳动力转出速度低,而新增岗位满足不了向城市转移的劳动力,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导致了城市对第三产业岗位的劳动力需求增加,第二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降低,再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使第一产业的农业劳动力需求也进一步下降,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出。除此之外,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总的来说,城市岗位的增速明显小于农村劳动力的转出速度,这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之间的矛盾形成。

(二)义务教育的普及与企业用人需求存在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也逐步提高,在国家的政策帮扶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尝试学习各项专业技能,因而,随着农民工总体素质的提升,对自己工作岗位、工作环境的要求也开始逐渐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然而,由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制造业机械化、标准化水平提高,很多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对机械的依赖更强,对农民工的需求也越来越少,这两者之间需求的互相不匹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用工荒的问题出现。

(三)劳动力市场不健全与政府政策落实方面

我国劳动力市场机制体制的不健全与我国工业化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这给城市带来了交通、治安、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同时,城市基础设施负荷过重,也更容易引起相关社会问题。从矛盾的角度来看,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建设不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雇佣双方信息的流通匹配也都较为闭塞。另一方面,随着农民工向城市的转移,政府对农民工劳动权益的保障、农民工子女教育的保障以及高龄农民工的养老问题等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也存在很大压力。总而言之,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不健全以及相关社会政策的落实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的矛盾。

三、我国就业市场高质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推进城镇化建设,拓展就业空间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城市工作的待遇工资优于留在农村务农是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出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提高乡镇经济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在乡镇经济建设中为农民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鼓励农民工留在乡镇就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乡村留守家庭比例。从方式方法上看,一方面,需要更加重视乡镇企业的建设。乡镇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占据较大比重,从税收优惠、投资吸引、销售鼓励等多方面支持乡镇企业建设,促进发展,为更多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鼓励发展乡镇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积极吸引并接纳城市的加工贸易转出,在接纳更多农民工的同时,降低了农民工的转移成本,也有利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二)提高农民工素质,鼓励多渠道就业

我国农民工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在就业中处于不利的形式,农民工本身以及政府等有关部门应深刻意识到,只有提高劳动力本身的素质,才能更具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也能够缓解东部经济大省在专业技能岗位的用工荒问题。一方面,有关部门可以成立工作小组,雇佣专业化技术人员免费向农民工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尤其是省内用工荒的岗位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专业化就业意识与相关技能;另一方面,政府也应鼓励农民工进行多渠道就业,并对有自主创业想法的农民工提供更多创业指导和政策优惠。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工权益

要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之间的矛盾,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既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那就更应该考虑到城市务工人员医疗、子女教育以及高龄农民工的养老问题,让农民工群体能够更好地融入城市,在为城市建设做贡献的同时能够享受到政府的保障。一方面,应进一步扩大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和保障力度,在减轻青壮年农民工赡养压力的同时,让高龄农民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另一方面,应完善农民工随行子女的教育问题,扩大农民工子女学校的覆盖范围和入学门槛,让更多农民工子女能够更为方便地在城市接受教育。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用工劳动力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儿子签了『用工合同』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模具专业技能水平综合测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