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安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2018-01-28 07:25郭巧霞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消费导刊 2018年20期
关键词:落户西安市人才

郭巧霞 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高层次人才是指那些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并且能够对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西安市在出台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中将高层次人才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类人才、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类实用型人才。本文所讲高层次人才以西安市政策为准。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在习近平的号召下,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十九大以来,发展人才强国战略,表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加强人才建设工作。西安市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同时西安市也面临新的时代环境与发展机遇,迫切的需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大规模高质量人才。

一、西安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迫切性

(一)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的人才支撑

2018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确定西安市为继郑州后的第九个国家级中心城市,国家级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和全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集聚功能、辐射功能、综合服务功能的城市,引领区域、城市发展。西安市作为国家级中心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来推动创新,促进发展。

(二)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需要

“一带一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的重大项目。西安市作为“一带一路”起点城市,起着承接国内外,连接东西的中心作用,“一带一路”提出以来,西安市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近年来西安市包括陕煤集团、延长石油在内的大型企业走出国门,到中东地区投资项目,同时西安市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强对外交流,西安致力于成为西部最大的金融贸易中心,成为中东、欧洲进入中国的内陆港口。在这一个雄伟蓝图下,西安市需要大批的创新创业人才、多语言人才、金融高端人才、特殊行业专业人才等高层次人才来助力西安市的发展。

二、西安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困境

(一)政策单一

通过对比多地人才引进政策,不难发现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低门槛落户,同时根据人才的标准给予不同标准的补贴。西安市2018年大力推进落户政策,大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持毕业证与户口本就可以落户西安,低门槛落户。一时间落户西安市的人数达到历年顶峰,对于高层次人才落户更是方便快捷。但是对于落户西安市的人员不能进行有效的监控,引进人才只注重数量,忽视质量,只以学历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未免有失偏颇,西安市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优先发展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新兴行业,对于传统行业人才尤其是发展成熟而且人员接近饱和的行业应进行适当的控制。同时西安人才引进政策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激励方面着力较轻。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表明人随着认知的变化其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金钱,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激励,高层次人才来说,其只是水平已经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标准,金钱对于他的吸引力是短暂而且微弱的,真正要使高层次人才为我所用,必然要创造与之匹配的工作生活环境,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最重要而是,高层次人才要不断进步,不断学习,引进高层次人才以后着力培养更是关键。

(二)高层次人才生活服务保障不完善

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供完备的生活服务设施是必要的,西安市在2017年5月8日发布的《西安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打造“一带一路”人才战略高地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关于服务保障的多种措施,主要包括购房补贴、“绿卡通”等。但是在实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1.房价飙升,住房供不应求。西安市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发放不同标准的住房补贴,同时建设不同类型的住房以满足高层次人才的个性化需求。但是西安市由于引进人才数量众多,购房人数直线上升。出现房市供不应求的现象,西安市政府出台购房“摇号”等一系列政策来进行调节却环视难以供给越来越多的落户者。同时尽管政府实行价格管控,西安市的房价依然高速增长,一年之内西安市的房价几近翻了一番,增大了购房者的压力。2.教育方面。西安市出台落户政策以来出现了大批的落户者,但是这里有一大批的“新高考移民”,主要来自于河南、山东等地,由于其生源地高考竞争压力大,其选择压力相对较小的西安市,这一现象不仅反映出西安市落户政策有效性有待商榷,更主要的是大大降低了西安市考生的录取率,抢占了教育资源。2018年西安市关于小升初教育问政掀起了热议,小升初考试改革为摇号加面试,替代了之前考试为主,以成绩填报志愿学校的政策,进行就近分配。政策显示对于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采取公立学校免试入学。但是,对于由于教育资源、教学质量的不同,西安市相对较好的学校仅有几所,竞争压力巨大。公立学校相对来说教育质量较低,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这一政策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并不显著。

(三)西安市人才发展平台狭窄

西安市地处我国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受到自身条件的约束,相对于中东部地区,发展较为缓慢。提出“一带一路”战略以来,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型产业,但是总体来说,产业还是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大型互联网企业、跨国企业相对较少。企业类型的欠缺,大大降低了西安市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一方面,没有相对应的产业,高层次人才所学难以致用。或者产业较少,供高层次人才选择的空间较小,吸引力自然减弱。另一方面,新型产业缺失,与其相关产业链条自然难以衍生,同时,纵然有新型产业,若数量较少,难以达成规模效应,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抗风险能力低都会阻碍企业的发展,企业发展空间小,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必然减弱。

三、西安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基本路径

(一)加强社会保障,提供优质服务

完备的基础设施,优美的城市环境是吸引高层次人才关键要素。加快城市建设,完善公共基础设施,让每个人买的起房、看的起病、上的起学是提升城市幸福感和增强人民归属感的重要一步,西安市在建设国际化中心城市的背景下,必然要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优化社区环境,健全社区配备。合理管控房价、确保房地产市场公开、透明,保障引进人才的住房需求。其次,加快教育改革,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提高公办院校教学质量,缓解五大名校招生压力,同时能够让每位学子都公平公正的享受教育资源,降低学生升学压力,减除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后顾之忧。

(二)发展新型产业,扩大人才发展平台

西安市应在原有优势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对原有产业进行创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优势。旅游业是西安市的特色支柱产业,“在一带一路”的战略驱动下西安市作为中外交流的桥头堡城市,必然迎来一大批中外游客,从而迎来新的旅游业发展高峰,所以改变传统发展旅游业的方式方法,将新型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互联网+旅游业。提供具有古城特色的服务,积极运用新型媒体,宣传古城文化,带动西安市第三产业的发展。鼓励高层次人才在西安创新创业,带动跨国企业、新型互联网企业在西安落户安家,有利于更好地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就业发展平台,提高西安市高层次人才吸引力。同时陕西省资源丰富,尤其以榆林地区煤炭资源为突出,是陕西省GDP的中流砥柱,但是在节约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背景下,创新煤炭业,注入科技力量,推动煤炭产业循环利用、形成完善的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创新销售渠道,提高资源利用率成了必由之路。推动煤炭产业走出国门,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与多语言跨文化管理人才,同时,利用陕西省优质资源与优势地缘位置对中东、欧洲地区投资项目,创新创业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可吸引大批高层次人才进行投资、创业。

(三)注重现有人才培养,发挥团队作用

团队能够促进人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优秀的团队也是吸引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因素。如果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与原有人才差距过大,且享有优厚的政策扶持待遇,在企业中难免会出现孤立无援、被其他人所排斥的现象,最后因难以融入组织的非正式组织中而打击积极性,同时由于工作中难以协作而效率低下。所以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原有企业人才,促进企业原有人才的发展、进步,从而更好的协助高层次人才的创业创新,同时能够给予高层次人才较强的归属感,更快的融入企业文化中去,也能长久的留住人才,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

(四)发挥西安市高校作用

西安市作为有名的大学城,大学众多,以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长安大学等985、211院校为主,拥有众多双一流院校,在西安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过程中发挥西安市高校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1、鼓励各大院校科研创新,吸引人才。各大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以研究生教育来说,研究生在选择报考院校时主要考虑学校的科研学术能力以及就业水平,较强的科研学术能力能够吸引大批优秀学子报考,提高生源水平的过程中也是提高高校未来学术水平的过程。其次,高校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吸引其他高校的专家学者落户西安。2、政策扶持,鼓励毕业生当地就业。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大高校优秀硕、博士毕业生当地就业。一大批的毕业生尤其是优秀毕业生在完成学业后都奔赴北京、上海或者自己生源地发展就业,如果能够出台政策扶持,留住这一部分优秀毕业生,能够更好地促进西安市的发展,毕业生在西安市上学,有较长的文化适应时间,比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更深的了解西安市情况,也有更强烈的文化归属,能够更快、更好地投入到人才建设中去,降低了人才引进的成本。

综上所述,西安市人才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引进高层次人才更是一个长久而艰难的工作,只有大力发展新型产业,提高经济实力、增强西安市文化软实力,是提高西安市高层次人才吸引力的根本办法,值得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落户西安市人才
人才云
亲子创意美工展
西安市第四医院
“抢人大战”待升级——“落户式抢人”或许不灵了
山农大未来农业研究院落户西海岸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123的几种说法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基于CA-Markov模型的西安市热环境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