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8-01-19 00:47辛会行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学困生目标课文

辛会行

阅读能力是影响人生非常重要的能力,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而伴随着刷屏阅读、快餐文化的兴起,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有深度有品位的阅读,正受到不良影响并出现了小学学困生。为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小学学困生早日走出困境,已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课题。经过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笔者就此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想法。

一、爱心上的呵护

在课堂上,我尽量把讲课的速度放慢,在阅读上多花些时间,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来带领着学困生,尽量多给他们朗读表现的机会。比如我们班级的田同学,在课堂上,他不爱看书,喜欢读望天书,别人怎么读,他就喜欢跟着滥竽充数,当你就他自己读的时候,他却不知道读哪里。比如要读:“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课堂上,他怎么也读不通顺,针对这种情况,我多采用的是课余时间教他一句一句地读书,然后教他把简单的句子抄写抄写,加深记忆,晚上只要我有一点空闲,我就会到他家去看看他写作业没有,写了的质量如何。在学校,我经常把当天学过的基础知识写到辅导本子上重新叫他来做一遍,做好了,检查的时候还要一字一字地读给我听。长期这样下来,他的阅读能力稍有一点进步,书写也比以前干净、整齐多了。在每次的测验中,简单的阅读方面的问题,他都能完成了,如果在家里,父母再多监督一点,我想孩子一定会大有进步的。

在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处于可塑的阶段,他们需要关怀与尊重,信任与鞭策。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鼓励是人自尊自爱之本。现实疗法创始人格拉泽指出:“人都有爱与被爱两种本能的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则可能产生焦虑,抑郁寡欢,自暴自弃等情绪反应。”

二、学法上的指点

(1)教给学困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由于学困生学习成绩较差,理解能力较慢,特别是现在教学进度快,课文容量大。如果不预习,上课无法跟上老师的思路。所以,平时我多次讲预习的重要性,并检查学生是否预习。语文教学离不开抄写、默写、背诵。很多学困生碰到记忆类的东西就头疼。比如每个单元的词语盘点、日积月累、要求背诵的课文,我就让他们分开背,一天背一部分的词语和日积月累;而且背前先读熟与理解,然后背。遇到容易写错的字,先分析一下原因,再识记,从而提高记忆的质量。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很多学困生的差距是不能及时巩固所学而造成的,所以每教完一篇课文,我都要明确告诉学生哪些知识要默写,哪些需要理解,让他们心中有数。很多学困生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习惯差,书写马虎,做事不细致,造成记忆模糊不清。所以应该严格要求,让他们把字写端正,写清楚。

(2)采取“低标准、宽要求”的教学方式。对待学困生我们不能搞“一刀切”,应因人而宜,适当降低教学要求,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教学目标分化成一个个学困生通过努力能够达成的中小目标,然后和他们作出一天、一周、一月的约定,鼓励他们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向成功目标,继而争先脱困。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对学困生,特别要注意把培养成功心理、强化内部动力机制作为教育目标,坚持对他们施行激励性评价,为他们创设享受成功喜悦的机会,激发起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比如阅读中的朗读课文,在实际操作中,联系每一篇课文,让学困生确定争取的目标,当觉得可以过关时再到老师处朗读,获取相应的积分。这样能让学困生感性地看到自己进步的过程,享受达成目标的喜悦,在目标达成中产生争取更大目标的动力。但是这两项工作是十分复杂而又难以操作的,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妨以“写好每一个字,读好每一篇课文”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地帮助学困生脱困。

(3)个别辅导、分类操练。 学困生在课堂上往往对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只听懂或掌握三分之一左右,有的还几乎全盘不能接收,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基础太差,许多基本的知识都没弄懂,更不要说对新课的理解了。老师在平时课余时间就得做个有心人,对学困生进行个别的辅导,从最基础的专项训练开始入手,一点一滴地帮他们补起来。只要持之以恒,當他们的基石垒到一定高度时,你就会发现他们上课的专注力会越来越高,接受新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了。我班上学困生杨明,除了简单的生词会写,课文能结结巴巴地读以外,几乎所有的基础知识都不会,每次测验只得20分左右。我针对他的情况,为他制定了一个帮教计划,每周两次,一次由优秀学生帮他复习巩固听写生字词、背诵课文等。

三、诵读中的训练

(1)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学困生对学习语文有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有了这位“最好的老师”,学生才有可能学得好。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十分重视诵读精彩文本,培养语感能力,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还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譬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课文《触摸春天》时,因为这篇课文主人公的特殊性,小学生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不容易理解课文内涵,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盲女孩安静双手拢住蝴蝶和放飞蝴蝶的片段背诵出来。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慢慢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对安静细腻而丰富的感情和课文的思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诵经典诗词,背名篇名句。《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古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记诵,要求学生在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历代的文学大师,也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然而,据一些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阅读量不足国家标准的20%。为了帮助孩子们补充文学名著的积累,在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每天阅读经典名著30分钟以上,做好读书笔记,摘抄适量的精彩片段,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并写出简短的赏析文字。每天语文课前也会请一名学生与大家分享读书笔记。数年来,所教班级的孩子课外阅读量大大增加,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傲慢与偏见》、《红与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沈石溪动物小说》、《夏洛的网》、《绿山墙的安妮》、《海底两万里》、《老人与海》等数十部中外名著都成为孩子们如饥似渴的阅读对象。

总而言之,学困生的成因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学困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必须经过一段漫长历程,也不是某个人单枪匹马所能成功的,而要靠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方位的配合。教育要创新,学困生的教育,也需要我们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让我们修复好学困生这艘将沉的航船,并协助他们顺利航行,在航行中取得崭新的、成功的体验,从而鼓舞他们去迎接今后的挑战。只要我们充满爱心,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学困生定会充满信心,不断进步,走出困境,走向成功。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困生目标课文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