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

2018-01-19 16:19施利亚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公因数调动积极性

施利亚

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探讨,共同思考,善积广善,分工合作,团结进取。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说,在小学数学课堂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必须同步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意义深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达变教学方法,让合作学习成为数学方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创设和诣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

过去的课堂,多数是老师讲学生听,回答问题也大多是那些学习好同学,因为学困生多数不能规定时间里清楚地表达问题。因此,课堂上经常就只有那一些优生在举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只有少数同学发言的被动局面。而合作学习就能有效地打破这种局面,让全班同学都能参与到学习中,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得到锻炼。记得我们班刚开始在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时,我把他们6个人分在一小组,每组都选有一个组长,组长不一定是学习优秀的同学。每次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或学习任务时,我要求组长一定要督促每一个成员,让每一个成员都要动手动脑,真正地思考问题,让每一个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那些中下生就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能从其他同学那里得到帮助。过一段时间后,我就重新选一下组长,让人人都能得到锻炼,人人都有自信心和自强心。这样尝试一段时间后,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而且,班级中还形成了互帮互学的好风气。宽松的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同学们心理放松,精神愉悦。从中我们团结友爱,互相合作,我们在互动合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调动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能力

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不仅有助于挖掘潜能,扩大知识面,更有利于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重视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和过去的接受性学习相比,合作学习让每位同学都能动脑筋来思考问题,让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回答问题,即使自己的意见是错误的也要在小组中讲出来,再得到别人的纠正,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同学都得到锻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让他们之间互相启发、争辩、修正、补充、完善。这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几个方面得到较好的处理。例如:我在教学求最大公因数时,出示了这样一组数字11和12、8和15、12和16、28和7并要求和能简便,请用简便方法计算。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几分钟过后,有的学生已完成,有的学生想出了两三个题目,还有一小部分想不出来,显得很焦急。接着我对大家说:“把你的意见在小组里交流。”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那几个后进生也在同学们的指导下频频点头,同学们讨论得异常兴奋,他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大胆地进行猜想,对每一组数进行验证,得出11和12、8和15的公因数只有1,而且观察到这两组数都是互质数。28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7,它们是倍数关系,而12和16只有用短除法去除。这样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发现、分析、整理出求最大公因数的规律,让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进一步得到。

三、持之以恒,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是新观念和新实践的结合,这个过程需要磨合,开始出现些不适应是很正常的,但是要想尽快进入状态,就要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前提下,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持之以恒地坚持合作学习。我们在刚开始进行小组合作时,课堂会有点乱,有个别学生上课控制不住自己,有时说话,注意力不集中。經常一两个问题下来就已经下课了,但是我和同学们都不灰心。课后,我及时进行反思,在备课时认真设计每一堂课,这节课要不要用小组合作,如果要用,什么时候用,要解决哪些问题等都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经过半学期的努力,同学们能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能用很短的时间,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养成了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班级中的学生对学习数学都有了浓厚的兴趣,各学习小组间互相合作,敢于竞争。我在班级中开展优差结合,考试时看二人的平均分,组与组之间看小组平均分,有效地缩小好学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大胆发言,板书个人见解方面都有所提高,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望,树立自信心。经过几年不断地努力,我班的数学成绩有了很明显地进步。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在教学当中,我们应当要正确的运用这一方法,全心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人人参与,人人尝试中获成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因数调动积极性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浅谈调动学生数学学习动力
巧求最大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教案
数独驾到
响鼓
《约分——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及最小公倍数”的一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