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活动

2017-11-14 07:27
中国戏剧年鉴 2017年0期
关键词:汤显祖牡丹亭昆曲

【“永恒的莎士比亚”为主题的在华系列纪念活动举行】

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1月28日上午,以“永恒的莎士比亚”为主题的在华系列纪念活动于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启动。纪念活动由英国文化协会和“GREAT英国推广活动”共同发起,从2016年1月起在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同步举办,活动持续全年。

在中国举办的“永恒的莎士比亚”系列活动推出全新演绎的莎士比亚戏剧、电影、音乐、演讲、教育资源及线上活动。活动期间,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莎士比亚环球剧场携莎士比亚经典剧目《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以及《威尼斯商人》登陆北京、上海、香港、广州。同时,受到中国传奇剧作家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和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的启发,英国壁虎剧团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合力打造剧作《梦境》,并于10月在上海全球首映。

此外,英国国家剧院还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让中国的观众在各地的电影院中,身临其境地感受莎士比亚戏剧的魅力。4月23日,专门的放映活动在北京和上海举办,给观众带来一系列著名莎剧,包括“神探夏洛克”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主演的《哈姆雷特》以及阿德里安·莱斯特主演的《奥赛罗》。

“永恒的莎士比亚”纪念活动还提供全新免费的在线公开课《探索英语:莎士比亚》和针对青少年的英语学习移动端应用,支持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英语教育。

中国爱情音乐剧《莎翁的情书》于1月再次登陆北京。该剧通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第十二夜》《驯悍记》《仲夏夜之梦》的重新诠释,以莎翁的名义思考现代中国年轻人的爱情观。

同时,英国电影协会推出莎士比亚电影季,采用专题片的形式展示英国电影界如何改造并重塑莎士比亚作品,包括邀请英国电影协会资料库莎士比亚电影项目先锋人物、演员伊恩·麦凯伦(SirIanMcKellen)出席上海国际电影节。

【第三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致敬莎士比亚】

3月4日,第三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拉开帷幕。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本届戏剧节的主题为“致敬莎士比亚”,上演由莎士比亚剧作改编的话剧,并举行专题讲座、爱好者沙龙等活动。

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自2014年起已举办两届,诸多名国内外名剧、名导演吸引了大批戏剧爱好者和媒体关注的目光,目前已成为本市一大文化品牌。与往年不同,本届戏剧节推出最新、顶级戏剧作品,风格多样,分国内篇、国际篇和小剧场戏剧特别延展单元,包括8部国外顶级大戏、7部国内热门大戏、10部精彩的国内外小剧场戏剧等。因本届戏剧节是以纪念莎士比亚为主题,托马斯·奥斯特玛雅的新作《理查三世》再度亮相,成为国内纪念莎翁热潮中分量最重的作品。与此同时,观众还在小剧场戏剧特别延展单元中欣赏莎翁四大悲剧之一《李尔王》。

【汤显祖文化节在遂昌举行】

4月8日至10日,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旅游局和中国戏曲学会汤显祖研究分会主办的汤显祖文化节暨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纪念活动在浙江遂昌举行。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葛慧君,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姒健敏、省政协副主席张泽熙,英国莎士比亚出生地基金会副会长菲利帕·罗林森等出席文化节相关活动。

在本届文化节开幕式文艺晚会上,浙江昆剧团、上海昆剧团、苏州昆剧团为观众演绎了《南柯记·瑶台》、《牡丹亭·游园》、《邯郸记·云阳法场》、《紫钗记·折柳阳关》。文化节期间还举办了遂昌汤显祖戏曲小镇开工典礼、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缅怀仪式、“汤公遗爱满平昌”踩街活动、“牡丹亭”杯世界华人昆曲曲友会,汤显祖、莎士比亚文化的当代生命国际高峰学术论坛等活动。

“汤显祖曾在遂昌主政5年,其享誉世界的《牡丹亭》就酝酿创作于这片青山绿水间。”浙江省文化厅厅长金兴盛表示,近年来,遂昌县着力打造汤显祖文化品牌,开启了汤显祖—莎士比亚文化交流合作之旅,通过建立互访机制、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组团赴英国演出等举措,扩大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是近年来浙江省推动对外文化交流、加深合作的一个缩影。

【第五届“上戏有戏”推出莎剧主题演出季】

4月13日,第五届“上戏有戏”演出季在上海戏剧学院拉开帷幕。时值文学戏剧巨擘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之际,本届“上戏有戏”推出莎剧主题演出季,且参与本次演出季创作、表演的成员,几乎都由上戏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老师组成,更有已经毕业的众多校友与在校师生一起通力合作演出,共同围绕莎士比亚构建的主题来进行不同的呈现。

作为上海戏剧学院一个展示师生教学相长硕果的品牌项目,本届演出季有超过10部优秀剧目轮番上演,其中有9部作品为原创剧目。此次参与的剧目既有京剧、越剧、木偶剧等传统风格的戏曲作品,如越剧《仲夏夜之梦》、木偶剧《哈姆雷特》等,又有载歌载舞的百老汇音乐剧《西区故事》,还有为本次演出季量身打造的话剧《麦克白斯》、《罗密欧与朱丽叶》和京剧《驯悍记》等。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京剧院和上海昆剧团的大力支持下,京昆界的上戏校友也带来《王子复仇记》和《夫的人》两部莎剧佳作。本届演出季持续至5月23日。

【《中西文化巨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广州开展】

5月20日,博研教育举办了《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中西文化巨人跨越时空的对话》名家论坛。博研教育隆重邀请了中央戏剧学院研究所所长、美国华盛顿“福尔杰”莎士比亚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沈林教授;中国古代戏剧学会副会长、CCTV《百家讲坛》主讲人康保成教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英国文学分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外国戏剧与电影研究所长程朝翔教授;以及莎士比亚研究专家、英国威尔斯大学戏剧博士何一梵教授四位教授给大家带来一场艺术盛宴。四位教授分别作了主题演讲。沈林教授的《莎士比亚:历史的和永恒的》演讲围绕着一个问题展开:莎士比亚何以如此“永恒”和“普适”?沈林教授认为莎士比亚流传至今,靠的不是人类情感本身的恒久,而是他描述人类情感的方式,是他对人类情感的独特解读。莎士比亚之所以能超越时间,正是因为他总是把人类情感这一主题放在深广的语境下。他的作品为他身后的艺术家提供平台,让他们展现文艺新观念,以及文艺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康保成教授作了《汤显祖与<牡丹亭>》主题演讲,通过汤显祖与张居正、利玛窦的关系,张居正及其改革等人物关系和历史事件中,论述了汤显祖的才情、个性以及他和体制的矛盾与协调。康保成教授再从文化的层面、戏剧的层面,分析《牡丹亭》带给现代人的思考,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牡丹亭》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辉照耀着我们,不应该简单地用剧本的标准要求它。

【越剧《寇流兰与杜丽娘》英法德奥四国巡演】

2016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创排了越剧《寇流兰与杜丽娘》,首次将莎士比亚名著《大将军寇流兰》与汤显祖名著《牡丹亭》同置于一方舞台,让一个西方悲剧中被放逐的英雄将军,和一个东方古典戏剧中勇敢追爱的少女跨越时间、空间在舞台上对话相会。

《寇流兰与杜丽娘》特邀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沈林担任莎翁剧本改编,浙江老剧作家胡小孩担任《牡丹亭》改编,著名导演郭小男任总导演,中国戏剧梅花大奖获得者、著名越剧名家茅威涛领衔主演,在剧中一人分饰寇流兰与柳梦梅,80后优秀青年演员徐叶娜饰演杜丽娘。

《寇流兰》与《牡丹亭》是两部不同文化创作背景下的不同的经典,用中国戏曲的形式进行呈现,看似荒唐,但实则有着深刻的意义。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作为专业女子剧团,创排《寇流兰与杜丽娘》,不但从艺术创作角度来说是一次创新,对中国戏剧本身来说,也是一种突破。

《寇流兰与杜丽娘》于7月19日开启英法德奥四国巡演,其中访问团还于25日在伦敦与当地艺术家举行“东方与西方,寇流兰与杜丽娘”戏剧论坛;于26日在斯特拉福达与皇家莎士比亚剧院举行艺术表演交流;与此同时,“小百花”还联合《欧洲时报》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杜赛尔多夫等地举行首届中国越剧电影展海外展暨“小生这厢有礼”茅威涛经典越剧电影三部曲展映。

【福建“芳华”创排越剧《柳梦梅》】

8月3日晚,在福建省芳华越剧建团70周年暨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之际,原创尹派越剧《柳梦梅》在福州芳华剧院上演。《柳梦梅》脱胎于汤显祖的明传奇《牡丹亭》,这部家喻户晓的戏曲作品经由编剧颜全毅改编以及导演王永庆加工后,改变了以往以杜丽娘作为叙事线索的做法,从柳梦梅的视角出发进行叙事,既保有传统越剧的审美,又带着现代人对爱情的思考。

剧中,柳梦梅一角由该团尹派非遗传承人、一级演员陈丽宇出演,杜丽娘则由获得过第八届福建省青年演员比赛金奖的张倩倩担任。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团长黄国庆表示,芳华是尹派非遗传承基地,历来十分重视推动越剧尹派的传承和发展。在汤显祖逝世400周年和芳华诞辰70周年之际创排该剧,既是对戏曲界先贤的纪念,又是献给芳华华诞的厚实大礼。

【中国昆曲爱丁堡艺术节演绎莎汤经典】

为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中国多家艺术团在8月举办的2016爱丁堡艺术节上演出两位大家的名作。演出剧目包括湖南昆剧团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江西赣剧团的《临川四梦》和浙江昆剧团的《牡丹亭》等。

浙江昆剧团在爱丁堡新城剧院一连演出六场昆剧《牡丹亭》。全本昆曲《牡丹亭》以婉约优美的唱腔和清丽雅致的人物造型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演员们还带妆走上街头与民众互动,扩大演出效应。

安徽徽京剧院演出了徽剧《惊魂记》,以东方艺术形式演绎莎士比亚著名悲剧《麦克白》。《惊魂记》在继承古老徽剧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把故事背景“移植”到中国春秋时期,并按照生旦净末丑的行当将《麦克白》中的人物进行了中国戏曲传统的程式化改编,以虚拟、写意的形式演绎了一位英雄人物子胤面对权欲的诱惑,最终走上了自我毁灭之路的故事。

江西赣剧团上演6场赣剧折子戏,剧目均为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还魂记·游园惊梦》《紫钗记·怨撒金钱》和《邯郸记·生寤》3个折子戏。

湖南昆剧团新创昆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演出了3场。该剧由陈超担纲编剧,王晓鹰任导演。这一新剧写作手法严格遵从传统套曲的规范,每场词牌均为一韵,长短、平仄严格按照词的写作规范,颇有宋人遗风。整出戏的服装也十分华美,服装颜色和舞台布景搭配相得益彰。剧中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由湖南省昆剧团的青年演员王福文、刘婕饰演。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承办韩国纪念文学巨匠汤显祖逝世400周年】

9月3日,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副院长王芳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陈为蓬共同主讲的《昆曲的活态传承》讲座在首尔中国文化中心成功举办,正式拉开“纪念文学巨匠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的序幕。9月6日和7日晚,昆剧《牡丹亭》在韩国殿堂级艺术剧院——世宗文化会馆进行首演。中国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副院长王芳携陆雪刚、翁育贤、张建伟、施黎霞、徐栋寅等苏州昆剧院青年演员担纲主演。此次演出的《牡丹亭》包括《游园》、《惊梦》、《寻梦》三折,以最贴近原著的传统版本进行演绎,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凄美的爱情故事。“一桌一椅,一瓶一柳”的布景精致简约,古色古香;演员唱腔甜美动听,表演精致细腻,服饰风姿素雅,展现出了昆剧的婉约与柔美,同时也将蕴含着东方传统文化之美的艺术精神带给了韩国观众。《牡丹亭》是“纪念文学巨匠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系列活动的首场演出,这也是近年来首次在韩举行的昆剧演出。之后,该剧赴大田市立燕亭国乐院和论山文化艺术会馆各演一场,进一步助推中国昆剧在韩人气持续高涨。

“纪念文学巨匠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系列活动由中国文化部、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主办,首尔中国文化中心、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和北京风向乐动数字音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

【中英艺术家伦敦共演《邯郸梦》】

当地时间9月22日,中英艺术家共同执导的昆曲《邯郸梦》在伦敦首演。在汤显祖和莎士比亚两位剧作名家逝世4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中,《邯郸梦》别出心裁地将昆曲和莎剧融合创作,“梦想,荣哀,欲望和生死”的恒久人生主题被两国艺术家深刻阐释,这种跨界融合的艺术探索受到中英两国观众的热烈欢迎,演出结束之时,观众掌声经久不息。

中英版《邯郸梦》由昆曲表演艺术家柯军和英国莎剧导演里昂鲁宾共同执导,全剧选取《邯郸梦》的入梦、勒功、法场、生寤四折为主干,呈现原汁原味的昆曲,同时将莎士比亚《麦克白》《李尔王》《皆大欢喜》等作品中有关生死的著名片段融入剧中。每一场戏中都会出现莎翁笔下的人物,如麦克白、李尔王等,他们用英语演绎莎翁原作的台词,紧密结合《邯郸梦》的剧情,实现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跨时空“演出”。昆曲部分由柯军、徐云秀、李鸿良等名家担纲,英方演员既有资深的教授级莎剧表演者,如曾经的皇家莎士比亚剧院演员乔纳森·菲尔斯,也有歌舞俱佳的新生代演员,英国著名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查理·席姆也倾情登台,为《邯郸梦》演奏精彩序曲。

【乡音版《临川四梦》全国巡演】

2016年12月9日,抚州乡音版《临川四梦》拉开了第六届江西艺术节的序幕。2017年2月27日晚,该剧在广东东莞演出。本场演出为该剧全国巡演的首演。此后两年,“盱河高腔”乡音版《临川四梦》将在国内外开展巡演。

乡音版《临川四梦》由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曹路生编剧,上海越剧院导演童薇薇执导。该剧第一次将汤显祖的《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和《南柯记》合为一体,并首次把作者汤显祖引入剧中,围绕他在科场、官场的跌宕起伏,演绎出他对“情”对“梦”的向往,并通过他来统领“四梦”,使“四梦”既独立成章,又与汤翁主线一脉。剧本创作编排采用了一种现代戏剧构作方法,即汤显祖对生活的感悟、对爱的追求、对人生的失望、对梦想的幻灭,把创作“四梦”时的心路历程浓缩成折子戏贯穿起来。

所谓“乡音”,即是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抚州盱河高腔中发掘出曲牌体的海盐腔作为主导唱腔,音乐表现形式上将古典海盐腔与现代交响乐互融互补相辅相成相结合。

乡音版《临川四梦》将在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巡演;在江西省内的演出则主要通过院线联盟;并计划参加美国芝加哥的“龙之夜”、英国爱丁堡艺术节等活动。

【昆曲《醉心花》演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

12月17日,由两岸戏剧人共同打造的新编昆曲《醉心花》在南京首演,主创们大胆创新,用东方古老的戏曲形式讲述《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醉心花》的故事母本来自于脍炙人口的莎翁爱情经典,但进行了本土化嬗变。讲述在姬、嬴二姓的争斗中,青年男女姬灿与嬴令互动情愫,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令姬灿踏上了逃亡之路。嬴令被父母逼婚,无奈饮下醉心花,在假死中等待命运的转机……全剧完全依照传统昆曲格律填词作曲。编剧罗周,文本布局谋篇严整,填词谨依格律,每一场都按照成套曲牌进行创作。除此之外,作为新编昆剧的《醉心花》,无论是唱词还是念白都颇具古风,完全融入到传统昆剧的语境之中。昆剧《醉心花》由江苏省昆第四代青年演员出演,其中深受观众喜爱的青年昆剧演员单雯、施夏明、徐思佳担任主演。

【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专题研讨会在沪举办】

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上海剧协主办、上海昆剧团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承办的“‘惊情四百年’——纪念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专题研讨会”12月21在沪举办。

来自国内外的20多名专家学者、上海的14家表演艺术院团代表济济一堂,就“2016上海国际汤显祖.莎士比亚戏剧节”(简称“汤莎戏剧节”)做了阶段性总结,并对中外文化交流和本土文化瑰宝的传承出谋划策。

本次汤莎戏剧节由四大板块组成。包括以汤显祖、莎士比亚作品和人生为主题的“汤莎戏剧作品展演”、展示汤显祖四大剧作合集的“临川四梦”、反映戏曲创新力量的“2016‘戏曲.呼吸’上海小剧场戏曲节”以及围绕两位文学巨匠开展的“汤莎专题研讨会”及延伸活动。从2016年10月7日开幕以来,102场制作精湛、艺术特征鲜明的戏剧作品热闹上演,观众超过4万人次,无论是演出体量、观众人次,还是节目的丰富程度,在国内都史无前例。这次汤莎戏剧节,上海昆剧团全国唯一如期把《临川四梦》四部大戏推向舞台,不仅赢得了票房,也赢得了口碑,不仅展示了汤显祖的杰出和伟大,还展示了“国家昆曲扶持和抢救工程”的成果,受到业界和学术界的一致高度评价。

【南戏故里《遇见》戏剧大师】

当汤显祖遇见莎士比亚,当《牡丹亭》遇见《罗密欧和朱丽叶》,当昆曲遇见话剧,当京剧遇见音乐剧……12月28日至30日,“南戏故里”温州为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而打造的穿越剧《遇见》在温州市区南戏博物馆首演。该剧是由温州市艺术研究所所长施小琴策划创意,特邀温籍艺术家,国家京剧院创作中心副主任池浚执笔并导演。

编剧施小琴说,她试图通过“爱情”这一古今中外的人们所一致追求的美好情感,通过京剧、昆曲、话剧和音乐剧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传达,来展现东西文化的异同所碰撞的火花。

《遇见》全剧只有杜丽娘、朱丽叶、柳梦梅、罗密欧4位主演,他们的出场方式也很特别,出现在舞台、过道、阳台等多个方位,他们的声音环绕观众的四周,观众仿佛也身处在剧中一般。此外,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形象则用声音呈现,体现了戏曲的简洁空灵之美。

两个相隔千里的不同爱情故事,如何在一部剧中展现?池浚说,全剧像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在进行一场对话。两个戏剧大师在讲故事中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和爱情观,体现东西文化的异同。这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要将两个故事打碎糅合。这不是两部戏的拼贴,而是两部戏内在精神的融合。

【北方昆曲剧院倾情奉演《汤显祖与临川四梦》】

12月30日-31日,北方昆曲剧院在北京天桥剧场倾情奉演《汤显祖与临川四梦》,这是一部文化纪念性的剧目,由北方昆曲剧院杨凤一院长出品,国家一级导演宋捷担任编剧、导演,著名昆曲老生表演艺术家计镇华、北方昆曲剧院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张毓文担任艺术指导。该剧更符合现代的审美特质,既能生动展示出传统昆曲艺术的表演魅力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与时俱进地注入现代剧场新的艺术元素,用现代理念传承和弘扬了汤显祖艺术文学之经典。

剧情讲述青少年的汤显祖愿像王安石等临川前辈一样实现远大的治国抱负。万历十八年(1590)时年四十岁汤显祖,面对晚明的黑暗,从郁为官,任“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他官微不弃忠正,闲散与戏结缘。是年《紫钗记》成功上演,而他未听好友顾宪成、李志清相劝,上疏《论辅臣科臣疏》获罪权相,被贬徐闻。万历二十一年,汤显祖就任遂昌县令,浙西一方土,实现了他“人为本,民为贵”政治理想。然而他无法抗衡最高统治者委派的宦官矿监恶政,不得已挂冠回乡,重新拿起中断八年寄情戏梦之笔,在和好友达观禅师“情”与“理”的探讨中,压抑不住“总是情泪湿天衣”的人性思考,终于,在万历二十七年(1599)汤显祖五十诞辰日,超越时代的昆曲《牡丹亭还魂记》诞生了……万历二十八年,噩讯连续传来,汤显祖爱子士蘧赴考客死金陵、自己又遭吏部“浮躁”罪名被夺职。他在愤慨中思考人生,剑鋒般的笔直刺封建官场的腐败和现实的黑暗——《南柯梦记》、《邯郸梦记》应时而生……

猜你喜欢
汤显祖牡丹亭昆曲
昆曲史中流脉问题的学术检讨——以北方昆曲的名实为例
也论昆曲的形成与梁辰鱼的贡献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白先勇:不强人所难
大江东去浪千叠——百戏之祖“昆曲”
叙事策略:对照莎剧,看《牡丹亭》
抚州市积极推进汤显祖名篇进教材
汤显祖为戏成痴
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纪念
汤显祖为戏成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