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的由来

2017-11-13 12:33纪华传
中外文摘 2017年14期
关键词:不忘初心菩萨道家

□ 纪华传

“不忘初心”的由来

□ 纪华传

“不忘初心”一词,目前已知最早出自唐代白居易《画弥勒上生帧记》:“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意思是说时时不忘记最初的发心,最终一定能实现其本来的愿望。“不忘初心”在佛教中流传甚广,如星云大师把他的一篇日记命名为《不忘初心》,他甚至以“不忘初心,不请之友,不念旧恶,不变随缘”来勉励大众,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初心,又称“初发心”,来源于《华严经》。初心是菩萨修行的开始,觉悟成佛是菩萨修行的结果,初心与正果是密不可分的。华严宗四祖澄观《华严经疏》解释说:“初心为始,正觉为终。”《大方等大集经》也讲菩萨“心始心终”,所谓“心始”即初发心。从最初的发心到最终的成佛,此心是不变的,所以《华严经》主张初发心即成正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说法即从此演化而来。

而佛教中讲的初心,其实也与中国文化中儒家、道家所说的赤子之心是一致的。《孟子·离娄下》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大人就是德行高洁、人格伟大之人,他们像初生的婴儿一样,具有率真、淳朴之心。《道德经》也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这里形容德行高尚的人,就像婴儿一样,不加伪饰,纯任自然。赤子之心后被引申为忠诚爱国、救民济世之心。所以佛教的初心,就是儒家、道家的赤子之心。佛教作为外来文化,在与中国固有文化碰撞、融合、吸收过程中成功实现了中国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摘自《北方新报》)

猜你喜欢
不忘初心菩萨道家
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央企要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
达州跨越发展需要不忘初心,坚定前行
习近平再提“不忘初心”
辽代八大菩萨造像研究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
社会意识与菩萨造像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