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现状及发展

2017-11-07 03:59张茜茹四川大学
消费导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宏观经济经济分析

张茜茹 四川大学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现状及发展

张茜茹 四川大学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随着市场经济理念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现代经济理论的发展,逐渐走向成熟。世界性的组织陆续制定涉及宏观经济统计的规章制度及运用规则,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利用自身高效的行政管理制度、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也相继制定切合本国实际的宏观经济统计制度,对统计数据进行高质量的管理。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分析主要为政府部门服务,由于历史原因,存在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统计方法不够科学,独立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等问题。近年来,宏观经济统计发展迅速,各行各业特别是政府部门,开始逐步完善统计指标体系管理、统计组织管理、统计质量管理制度,发展统计方法,重视统计结果的反馈,其他组织机构也尝试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将宏观经济统计运用于信息服务咨询领域。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宏观经济统计效率明显提高,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应用领域越来越广,开始被创新性的应用于环境保护、社会保障、金融统计、行业发展分析等领域。

宏观经济 分析 建设 方法 转型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下行压力仍非常大,与此同时转型需求十分迫切。宏观经济的管理离不开数据的支持,而数据又离不开统计,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对于政府、企业组织机构甚至个人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统计的地位逐步提升,统计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2008年新颁布《统计法》以及2011年国家统计局提出“四大工程”建设,提出了今后政府部门统计工作改革方向,旨在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提高统计工作的管理水平,为政府部门运用于经济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本文简要从宏观经济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国内外概况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可以说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在封建社会时期,统治者便意识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大航海时代、国际贸易大发展时期,政府、国际贸易从业机构便开始重视宏观经济数据的分析,并以此作为政策制定的依据。如中英之间的鸦片战争便是英国政府统计发现对中国贸易严重入超引起的。在早期,宏观经济分析是非常粗放的,特别是国际贸易理论、市场经济理论、产业理论等相关理论尚不成熟的时期,宏观经济分析针对的数据非常单一,数据挖掘、利用非常落后,统计制度不成熟。迈入现代社会,在自由市场经济的缺陷得到社会认识、国家资本主义广泛推行之后,各种现代经济理论蓬勃发展,宏观经济统计也开始高速发展。相关国际组织也纷纷制定涉及宏观经济统计的文件,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了数据质量评估框架,从方法健全性、适用性、可靠准确性、可获得性、保证诚信五个角度评价数据质量,2011年欧洲会议通过了《欧洲统计系统质量宣言》,201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 织颁布了新的《经合组织统计活动质量框架与导则》[1]。这些指导意见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为推动国际间经济领域合作奠定了基础。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利用自身高效的行政管理制度、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纷纷制定切合本国实际的宏观经济统计制度,对统计数据进行高质量的管理,提高数据分析质量及可应用性。如加拿大、丹麦、荷兰、澳大利亚,采用数据集中管理策略。英国数据统计比较分散,国家统计局与地方统计局采用分散式统计制度管理,数据汇总及分析方面的专业统计工作交给英国政府,地方仅做数据搜集工作。总体而言,发达国家宏观经济统计制度已进入成熟期。

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学发展有起有伏,在完全计划经济时期,统计是计划管理的工具,通过统计收集国民经济运行系统数据,据此安排经济发展计划各项工作,发挥监督作用,分析计划落实情况,研究存在问题,并为下一步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自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坚持统筹兼顾、量力而行、优化管理的思想,宏观经济统计引来新的机遇,数据分析、统计归纳、数据挖掘等活动向纵深发展。中国政府开始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学理论、统计学理论,构建出政府统计数据管理体系,包括数据的收集、监管手段、质量控制、评估研究等。在统计制度改革上,上世纪80年代初,恢复了普查以及抽样调查,1993年开始实施新的统计报表以及统计指标体系,1996、2009年修正《统计法》,2006年正式对外宣布成立统计举报中心。在统计方法上,制定了国家统计标准具体内容,同时不断寻找新的、科学、系统性的调查方法以提高数据质量,建立季度、月度数据的定期发布报告,出版国家、地方、专业统计年鉴,通过网络发布信息。政府提出了以GDP为中心的统计指标数据管理系统,通过抽样调查、重点调查、逻辑检查、超级汇总等方法评估统计指标数据。当前,政府已初步掌握了宏观经济统计学方法,通过分析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财政、信贷、外汇、物资等数据,并以此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如当前,政府频繁颁布针对金融行业的监管政策,便是基于当前金融行业存在的银行杠杆率过高、企业负债率高与融资困难等问题。我国还积极吸收国际经验,基于宏观经济统计,开展更深层次的经济问题研究,如计算经济贡献率、计算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经济转型成效、分析能源消费等。这些国民经济统计活动,反映了市场经济发展转型需求、中国政府积极承担国际责任的诉求。在当前节能减排、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加强宏观经济统计势在必行[2]。

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现状及问题

(一)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面临的困境

对于宏观经济统计,普遍认为其与国民经济统计息息相关,事实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下,政府的行政干预对市场经济有较大影响,这也是许多西方国家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重要原因。宏观经济统计的参与者主要为政府部门,所有的国民经济统计活动都是为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服务的,故从指标的设计、统计分类、标准的设计方法,都突出宏观经济统计的特征,未能突显出数据来源、收集方法的技术与知识体系。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企业信息化、网络购物等信息领域的发展,宏观经济统计的独立性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3]。我们需要从宏观经济统计信息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用于社会心理学、地缘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学等领域。如统计数据中消费领域数据的变化,便能够深刻的反映社会大众的认识变化,反映文化发展变化。我们需要从复杂的经济活动系统中,通过调查和分析数据,发现反映经济活动规律、社会学相关领域的科学知识内容,从而服务于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经济统计学显然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二)经济统计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管理体系一定程度上更新非常频繁,统计工作遇到了新的困难,政府重要部门掌握财政权、人事权、决策权等权利,统计工作容易受到政府的干预,受各级政府控制较多,统计工作无法完全独立开展工作,统计结论的客观性受许多因素影响。在基层,许多数据往往是根据上一年数据改编而来,可信度可想而知[4]。同时,统计部门人力财力非常有限,无法有效的对分散的数据点进行详尽的分析及提示监督与监管。对于统计的方案、细则、规章、办法,虽然不同地区都出台了各具地方特色的方案,但这些文件的科学性、有效性值得商榷,可操作性差、弹性大、执行力差。

(三)经济统计方法不够科学

宏观经济统计仍需要消耗的大量的人力物力,新的《统计法》认为对于宏观经济评价应以抽样调查为主要方法,但基层人员往往用统计报表的方式,无法跟上电子化、信息化统计发展的步伐。在具体调查过程中,统计人员工作细分不明确,导致统计数据重复计算或无统计数据和统计结论,影响指标的准确。在实际调查过程,容易出现抓大放小情况。如第三产业GDP计算,因行业复杂,还有许多个体、私营小型企业,统计数据收集阶段失真非常普遍。在许多城市,统计方法都非常落后,许多数据是通过手工操作完成,计算机处理水平低,效率低,差错率高,数据计算随意性大,可靠性差。统计机构虽然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业绩成效及工作效率并不高。

三、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方向

(一)完善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体系尚不健全,包括统计指标体系管理、统计组织管理、统计质量管理、统计方法选择、统计结果的反馈等都缺乏成熟的通用方法和标准,限制了宏观经济统计的自身发展。政府部门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立法、政策扶持、行政管理等办法,推动宏观经济分析相关企业发展,构建完善中央以及地方统计局权责体系,明确统计计量指标体系,完善指标数据的反馈与处理流程[5]。如针对我国宏观经济指标-GDP的质量评估,可采用Benford法则进行探究,根据数据分布规律来监测数据是否存在异常现象,Benford法则给出不同数据中,通过概率分布反映这些指标是否存在异常,统计结果失真情况。当前,Benford法则已被广泛用于数据质量评价,以判断数据真实性。

除政府主导的宏观经济统计活动外,当前其他组织机构也尝试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信息服务咨询公司、大型企业等。以信息咨询服务公司为例,他们往往针对行业开展统计分析,就行业的发展、上下游产业发展等相关内容进行统计,出具报告。宏观经济统计并不是政府主导的工作,开始在各行业领域发挥作用。

(二)创新性分析

当前,大数据时代成为发展焦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宏观经济统计效率明显提高,推动了统计标准的发展、内容的扩充。大数据时代下,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正呈现爆炸式增长,这些数据具有总量大、类型繁多、时效要求高等特征,需要信息收集、处理速度加快。促使数据收集工具、信息专业与计算机行业高度融合,信息共享更加方便,数据的挖掘、分析更为便捷,信息的利用价值被放大。大数据下,宏观经济数据越来越庞大,能够用于分析的数据也越来越多,数据之间的关联性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挖掘,这些被挖掘出来的有价值的信息在商业、学术界、科研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6]。在未来大数据背景下的宏观经济分析的关联行业会越来越多,创新性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等组织机构,需要抓住机遇,勇于创新,从政府各部门的信息数据做起,加强数据化建设,重视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建立数据库,提高数据利用价值。如针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问题”,通过大数据中宏观经济分析,能够认识到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发展生产力、扩大经济规模、推动技术进步、能源技术开发投入、能源过度开采、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及相互影响和作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宏观经济统计能够有效的分析数据的空间结构,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人口数据、社会保障数据、劳动力资源、医疗卫生数据、环境数据等,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能够推动各行业协同发展,打破各自为营的局面。政府机构能够尝试进行区域试点,统筹所有的数据,进行行业发展和行政规划,从整体上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居民生命健康,均衡产业发展,平衡区域内人口流入与流出,推进环保事业发展等。

(三)行业发展与经济转型分析

以下是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与GDP增长一致性统计表。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出,GDP增长率总体大于能源消费总量增长速度,在1986-1998、2008-2013之间两者存在较大的差异,在2019、1997年两者差异最大,提示经济增长能够为能源消费提供更多的增长空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能源增长、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不相匹配,能源消费容易出现爆发性的增长。当前,我国能源的利用效率仍有待提高,与GDP增长率一致性较差,需要优化我国能源经济结构。根据我国能源需求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趋势分析,再根据我国的能源结构,能够初步判断我国不同类型行业的能源需求量。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能源类上市公司上市的长期投资依据。

表2 1979年-2014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与GDP增长一致性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在行业的发展、经济转型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能够有效的分析区域优势、产业优势,从而制定符合本地区经济特点的发展计划。通过对各个要素协作进行分析,反映地区资源协作的程度,通过协调分配这些资源,从而提高经济产出的效率。通过对产业、市场、基础建设等协调资源的流动与利用,从而全面提升城市的经济效率[7]。目前针对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丹尼森系数法、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等,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例。公式:Y=AKαLβ,其中Y为工业总产值,A为综合技术水平,L为投入劳动力量,K为投入资本,α为资本产出的固定系数,β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假定生产效率不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提高,考察流入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例如通过对比各地政府支撑与服务功能、经济效率的得分,由此观之政府支撑与服务对于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目前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对基于经济统计分析结果的运用越来越成熟,同时反过来又推动宏观经济统计标准、方法、制度的发展。

(四)金融统计

当前,整体上我国金融行业仍然乱象频发,国有银行高利润率、高负债率、高杠杆率问题十分突出,同时私募基金不断涌现,金融监管严重不足,2015年中国股市经历了所谓的“牛市”,而后迅速“熔断”,反映了股市运行机制存在重大的缺陷、酝酿着巨大的风险。金融行业运行机制相对复杂,与各行业、产业的发展关系密切,加强宏观经济统计制度建设,重视金融行业的统计分析,做好国际汇率分析、金融数据挖掘、资本市场分析、证券市场分析,对于金融风险监管、金融体系完善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小结

近年来,宏观经济统计方兴未艾,对此方面的研究及发展方向仍然以政府为主要导向,发展的步伐缓慢。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有宏观经济统计需求的对象不断增多,宏观经济统计作为蓬勃向上的新兴产业,逐步广泛运用于环境保护、社会保障、行业发展与经济转型、金融统计等领域,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展,统计方法、理念、数据利用方法将会不断更新。

[1]徐文瑞.数据挖掘技术在经济统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商论,2017(19):158-159.

[2]卫亚男,袁艳红.不同经济水平下城市公共交通与城镇化关系的统计验证[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7(07):71-76.

[3]陈亮.从中国经济制度演变看统计体制的变迁[J].统计与决策,2017(11):、27-30.

[4]万东华,余芳东,原鹏飞,陶然,董倩,申俊利.分享经济若干统计问题研究[J].调研世界,2017(06):3-5.

[5]姚俊允.探究农业生产条件对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的多元统计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7(12):170.

[6]苏华,陶瑞妮.西部区域经济效益的多元统计分析——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例[J].中国商论,2017(16):121-122.

[7]孙志刚,郑杉,任学武.新时期城市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统计问题研究[J].中国商论,2017(16):148-149.

猜你喜欢
宏观经济经济分析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即时经济:一场实时革命将颠覆宏观经济实践 精读
2021—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更新预测——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速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从G20视角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扩大需求: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