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传统能源化工基地转型升级研究

2017-11-07 03:59李嘉木中央民族大学
消费导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宁东煤化工常态

李嘉木 中央民族大学

经济新常态下传统能源化工基地转型升级研究

李嘉木 中央民族大学

本文基于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转型,讨论了新常态下能源产业在提高市场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水平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延长产业链,发展产品的深层次加工以等政策建议。

新常态 能源产业 转型升级

一、政策背景

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完善,宁东作为西进战略上的重要工业基地必然会据此转型升级,谋求更加持续化的发展。

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背景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开发区、国家重要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是宁夏煤、水、土等资源的核心地带和富聚区,也是宁夏举全区之力开发建设的"一号工程"。区域内煤炭资源储量大、品种全、质量优、开发条件好,现已探明储量386亿吨,占宁夏总探明储量的87%,远景预测储量1394亿吨,是国家14个亿吨级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2015年上半年,宁东基地实施了宁东大会战,引进了青岛鼎诺、浙江正泰、中国能源、上海中崇等一批企业,与沙比克,欧德油储等国际能源化工巨头的合作稳步推进。宁东基地的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层次的变化,加上环保技术的创新突破、交通优势的逐步显现,集综合优势于一身的宁东基地已经开启新一轮转型升级的“蓝海”模式,冲顶石油化工与煤化工融合发展新高峰。

三、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发展规划与目标

1.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2.加快培育装备制造产业;3.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

四、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

1.主导产业规模扩张瓶颈凸显;2.科技和人才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不足;3.“船大调头难”。转型中需调和好各方关系。

五、能源产业结构组成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分析

笔者选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2008—2015年宁东三大支柱能源产业和其工业增加值(作为GDP的代替解释地区经济发展,以减少GDP数据的不确定性)作为实证分析的依据,运用Eviews8.0软件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岭回归的方法来探讨能源产业结构组成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度。

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2008-2015年煤炭生产量X1(单位:万吨)、火力发电量X2(单位:千万瓦)、煤化工产品生产量X3(单位:万吨)为解释变量,总体工业增加值Y(单位:亿元)为被解释变量。为了减少数据的波动性和异方差性,对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取自然对数,如表1:

表1 (数据来源:2008-2015年宁东基地发展报告)

(1)对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即变量减去均值,再除以它们的标准差。这里不再给出计算过程,直接给出标准化回归方程:

(2)估计岭回归参数λ

岭回归参数λ是正常数矩阵λI的系数,是一个大于零的数。通过Eviews8.0,得到估计的岭回归参数λ=0.1712.

(3)估计参数的获得

根据共线性变量的二维联合分布曲面的最高点与残差平方和的极小值相对应的原理,获得了估计参数,得到岭回归模型。

估计方程的R2很高,说明了方程的拟合度比较高;回归系数通过了t检验,D.W介于(d U,4-d U)之间,残差无自相关。

根据计量结果,煤炭产量与火力发电量的上升趋势都有所放缓,而煤化工产品的生产增幅越来越大。由于其中煤炭行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较小,而煤化工产业则很好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增长,可看出产业升级已初见成效。

六、对策和建议

1.加大煤炭资源的勘探工作,继续寻找宁夏新的煤炭资源。并从外地诸如宁夏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引进煤炭资源,缓解稀缺问题。

2.全力推动煤化工下游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加快实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3.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第一,以深化改革与对外合作并重,构建高效运行机制。充分利用“两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大胆突破,使宁东基地成为“两区”建设领头雁。

4.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坚持政府扶持、企业为主、重点引进,通过千人计划、院士工作站等方式,积极引进和用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专门人才。

[1]张占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01:15-20.

[2]齐建国,王红,彭绪庶,刘生龙.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J].经济纵横,2015,03:7-17.

[3]金碚.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01:5-18.

李嘉木(1997.1-),男,汉族,河北人,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经济学、金融学。

猜你喜欢
宁东煤化工常态
宁东矿区选煤厂降低介耗的分析与对策
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纠结的现代煤化工
医者仁心,镜头背后是无垠的妻爱
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探讨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对“煤化工基础”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