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Ml)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研究

2017-11-03 02:03广东省新兴县中医院527400王伟明韩福建邱洪兵丁幸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2期
关键词:氯吡病死率格雷

广东省新兴县中医院(527400)王伟明 韩福建 邱洪兵 丁幸辉

心肌梗死是临床多发、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引起此病的因素主要包括过度劳累、暴饮暴食、便秘、吸烟喝酒等,强烈的情绪波动也会导致此病发作[1]。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起病快、预后差等特点,若患者没有及时接受对症治疗,那么将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2]。临床多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常见治疗药物为阿司匹林,但单纯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无法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可采用联合用药进行治疗。氯吡格雷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安全性、可靠性较高,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心肌梗死能够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本研究选择63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为其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效果十分理想,现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6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研究组男39例,女24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为(52.11±4.29)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为(4.11±1.23)年,并发症:中风共15例、高血脂共29例、糖尿病共19例;对照组男40例,女23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为(53.48±4.38)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为(4.89±1.46)年,并发症:中风共20例、高血脂共20例、糖尿病共23例。两组患者均已排除肝肾功能异常、精神异常、认知功能不全等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之后均接受抗凝、溶栓等常规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应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第1d嚼服300mg,第2d开始口服100mg,每日1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第1d嚼服300mg,第2d开始剂量减少为75mg,每日1次[3]。两组均治疗30d。

1.3 评价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与存活率。注意本次研究中观察指标时间是指患者从入院就治一直到出院指导随访时间为止,以患者是否有因为心肌梗死而出现死亡为主要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研究组存活共60例95.24%),死亡共3例(4.76%),对照组存活共55例(87.30%),死亡共8例(12.70%),研究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

3 讨论

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心肌梗死发病率也有所升高,临床表现为冠状动脉发生闭塞,导致血流中断,心肌缺血死亡的现象。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患者均为此病的高发人群,患者有胸痛、胸闷、眩晕等临床症状,其中胸痛持续时间最长,疼痛感也十分强烈,甚至有可能引起动脉血栓、肺部感染、心脾破裂等并发症,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4]。患者在出现明显的胸痛症状之后,医护人员会为患者提供硝酸酯类药物进行治疗并要求患者卧床休息,但是患者的疼痛症状依然无法得到有效的缓解,甚至患者会出现心电图变化、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等临床表现。此时,若没有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那么患者就很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临床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在血栓形成的过程中,血小板的参与十分重要,血小板间的聚集、黏附会增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因此治疗心肌梗死的关键在于抗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心肌梗死治疗药物,其属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具有阻断前列腺素E2和血栓素A2形成的作用,能起到十分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不仅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也能促进患者的预后康复[5]。但多数临床研究表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死,不仅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也有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会使患者的病死率增高。氯吡格雷属于抗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类药物,具有选择性抑制ADP和血小板结合的作用,并给能起到抑制ADP介导糖蛋白GPⅡh/Ⅲa的活化作用,可见其具有较高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6]。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心肌梗死,能起到十分显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尤其是氯吡格雷是通过肝脏代谢的,代谢产物不会对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少量阿司匹林能有效控制血小板中的前列腺环氧酶,能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此药物不仅不会对氯吡格雷的药效产生影响,还能增强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附表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病死率比较[n(%)]

综上所述,本研究选择126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研究组存活共60例95.24%),死亡共3例(4.76%),对照组存活共55例(87.30%),死亡共8例(12.70%),研究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两种药物有着明显的药效叠加关系,因此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猜你喜欢
氯吡病死率格雷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老年髋部骨折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