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大稻埕》

2017-09-09 08:56石光生
中国戏剧年鉴 2017年0期
关键词:伊藤悲歌日寇

石光生

洪维我祖宗渡大海,入荒陬,以拓殖斯土,为子孙万年之业者,其功伟矣。追怀先德,眷顾前途,若涉深渊,弥自儆惕。乌乎念哉!凡我多士及我友朋,惟仁惟孝,义勇奉公,以发扬种性,此则不佞之帜也。婆娑之洋,美丽之岛,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实式凭之!

——连横,〈台湾通史序〉(1918)

连横先生在《台湾通史》序言里歌诵了福建移民开拓台湾的劬劳,但因日寇窃台,他只愿意以太史公之笔写到甲午战败那年(清光绪21年,1895)。李鸿章代表清廷,在马关签订屈辱的条约,将台湾、澎湖割让给日本。消息传来,岛内群情激愤,誓死抗日,刘永福、丘逢甲等无数义士亦皆组织民兵抗日,但无法阻挡日军登台的大势。台湾终在清朝统治两百一十二年后进入日据时代。这就是台湾先民被迫成为异国奴的史实,而厦门市金莲升高甲戏团前年首演的《大稻埕》,正是描写“在马关签订屈辱的条约,将台湾、澎湖割让给日本。消息传来,岛内群情激愤,誓死抗日”的悲壮史诗。

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院曾学文院长,是知名的国家一级剧作家,为了编撰《大稻埕》,曾东渡台湾,搜集抗日资料。他把“大稻埕”作为台湾的象征,将台湾“乙未之战”的抗日历史投射在大稻埕,以象征台湾先民抗日史实,这绝对可以成立的。剧情以马关条约的噩耗传来大稻埕,台民群情激愤,尤以富商林天来的家人面对丕变的不同态度为焦点,展开错综复杂,却又脉络清晰的抗日悲歌。

林天来是自福建同安渡海来台,创业成功的典范,可视为连横所指的“洪维我祖宗渡大海,入荒陬,以拓殖斯土,为子孙万年之业者”。剧作家的创想即阐明“国家”二字,以林天来的家人面对日寇据台的不同反应,勾勒出台民面对国难的抉择。林天来育有三子,长子协助父业经营家产,面对家庭急难以捐输银两化解危机,是息事宁人的做法。二子为取得鸦片而屈从于日本人伊藤,成了统治者操弄的傀儡。三子是激烈抗日的天地会成员,代表台湾前仆后继的抗日先辈,开启日后壮烈牺牲的余清芳、原住民赛德克·巴莱、林少猫等。

为了强化抗日悲歌的人物主题,曾学文着墨于林家三个情感重点:父子情、夫妻情与手足情。林天来原本反对三子激烈抗争手段,但感于三媳忘却儿女私情,以民族大义支持夫婿,他遂打消返回同安避祸,转向积极抵抗日寇。

第二场:

林天来:今天你要敢离开这个家,你就不用回来!

桂 英:茗儿,他是你的男人,你赶紧劝他回心转意!

【所有人都看着茗儿。茗儿一步一步走向老三,蓦地,茗儿转过身向林天来跪下。

茗 儿:伯父,你就让春生走吧!他心里有一片更开阔的甘蔗林,那是他的家!

【所有人都感到讶异,眼前的茗儿让老三既惊又喜,他冲过去,一把扶起茗儿。

老 三:茗儿!

林天来作为大稻埕郊商会长,保护商会成员的安全。对于二子浪荡行径深恶痛绝,但林妻总是护着体弱多病的亲骨肉。为满足鸦片毒瘾,他甘愿接受伊藤指使,挨家挨户插上日本旗帜,是向日寇屈膝的代表人物。然而当他得知迷恋的艺妲桂枝遭到日本人蹂躏,他终能及时悔悟,为她报仇,也因此被肃杀。最终场是整出戏的最高潮:在日寇伪政权的始政仪式中,日军残酷处决天地会成员,林天来父子引爆手雷成仁,从而彰显民族大义。此景的确惊天地泣鬼神,人神共愤,草木同悲。

为强化国与家的唇寒齿亡紧密关系,剧作家运用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象征——祖先牌位。我们来看看以下的对白:

第五场:

林天来:只要我林天来活着(喝了一口茶),林字永远都是两个木(将手中的茶朝地上一泼)!

伊 藤:(淡淡地)既然洞箫可以变成尺八,那柴削的祖宗牌位也就可以当木屐。

林天来:(林天来捏住手中的怀子)好啊!谁要是敢动我的祖宗牌位,就提他的狗头来称重!

凡是炎黄子孙,都清楚“慎终追远”的孝道,亦是“忠”于家族的具体表现。林天来在伊藤面前捍卫祖先牌位,大义凛然。同时运用洞箫与尺八,牌位与木屐的强烈对比,谴责了日寇的灭我中华文化的劣行。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胜战,从东北到西南,从上海到甘陕,百万军民抛头颅洒热血,始赢得最终胜利。在反殖民的胜战中,台湾民众并未缺席,曾学文笔下的《大稻埕》正是最佳写照。如此深化台民抗日的史诗悲歌,由国家一级舞美黄永碤设计舞台,实属不二人选,简洁风格让演员快速诠释剧情与主题。以日寇伊藤宅邸的场景为例,巨幅浮世绘风格的海涛,一眼就看出地点是日宅,也能预示惊涛巨浪般的抗日行动。整体观之,编剧、舞美与演员的通力合作,终于打造出如此憾人心弦的优质高甲戏。

1950年代,台湾曾出现大量“抗战剧”,但自1980年代后逐渐衰微。特别是亲日的李登辉政权以来,政客们即“数典忘祖”,自称是日寇遗民。前有吕秀莲前往马关“朝圣”,后有蔡英文政权台中市长林佳龙荒诞行径:摧毁象征中华文化的孔庙,欲将之改建为日寇侵台铁证的神社。民进党更以“转型正义”之假名,扭曲历史,误导年轻人相信台湾慰安妇都是自愿的,甚至湮灭抗日悲歌。这样的政客,必遭以史为鉴的知识分子同声谴责。我曾让我的研究生与大学生观赏此剧,他们都能明了先辈抗日史实。对于学生们真诚的观后感,我深感满意与崇敬:《大稻埕》让年轻人严肃面对这首荡气回肠的抗日悲歌。从这个角度来看,《大稻埕》成功了。(作者系台湾艺术大学戏剧系教授)

猜你喜欢
伊藤悲歌日寇
忆东南警卫团将士
贵在知心
《金粉世家》:现代版“红楼梦”的乱世悲歌
不朽的抗联战士
日寇血手又伸到华中来了!
畅游南极之海豹的悲歌
最重要的客户
海豹的悲歌
从背后射来的箭
自制石雷抗日的民兵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