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促进自贸区创新经济发展研究
——以四川自贸区天府新区片区为视角

2017-08-07 07:14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理委员会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国际税收 2017年7期
关键词:税收收入天府优惠政策

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理委员会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税收促进自贸区创新经济发展研究
——以四川自贸区天府新区片区为视角

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管理委员会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设立自由贸易区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举措,其核心是营造一个符合国际惯例、对国内外市场投资都有竞争力的国际商业环境。自中国(上海)自贸区开始,我国先后设立了三批自贸区,为接轨国际、改革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作出示范与引领作用。现将四川自贸区天府新区片区与福建平潭自贸区、广州南沙自贸区、重庆自贸区两江新区片区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地方税收发展规律,提出税收促进创新经济发展的合理建议。

新理念 税收 自贸区

创新型经济,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要求的具体体现。它将创新作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将创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作为着力点,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产业为标志。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创新发展作为首要的基本理念,对实现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性和带动性作用。同时,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强调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与国家发展的前途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一、四川自贸区的基本情况

2016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四川省新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力争使其在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涵盖成都天府新区片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川南临港片区,总面积119.99平方公里,其中成都天府新区片区共90.32平方公里,包含以科学城为中心的天府新区片区、高新综合保税区和双流空港保税物流中心三个功能板块。按区域布局划分,其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临空经济、口岸服务等产业,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开放型金融产业创新高地、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性航空枢纽,打造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高地。

设立四川自贸区,关键是要试验,不断解放思想,以更广阔的视野、更高的境界,去啃改革这块“硬骨头”。税务部门要清晰地认识到,与经济特区相比,自贸区不应再是一个税收优惠、权力下放的“政策洼地”,而应该是税收改革的“试验田”。要大胆探索,勇于尝试,不断突破条条框框,通过转变部门职能、创新管理服务体制机制,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企业的办税成本,不断优化纳税服务的方式和手段,以改革激发企业活力、促进经济结构深入调整,努力将四川自贸区打造成为先进制度、简政放权、便民服务、高端人才的“价值高地”。

二、国内自贸区税收差异比较

自中国(上海)自贸区开始,我国先后设立了三批自贸区,为接轨国际、改革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作出示范与引领作用。现将四川自贸区天府新区片区与福建平潭自贸区、广州南沙自贸区、重庆自贸区两江新区片区税收发展情况对比分析如下:

(一)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待遇不同

从时间来看,作为第二批设立的自贸区,福建平潭自贸区与广州南沙自贸区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分别享有大量的税收优惠政策;而第三批挂牌的四川自贸区天府新区片区和重庆自贸区两江新区片区,国家给予的特殊税收优惠政策较少(见表1)。

表1 四个自贸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比

(二)税收环境不同

在自贸区建设过程中,各地税务部门依托“新区+自贸区”的叠加优势,不断创新服务举措,助力企业减负降本,取得了积极成效。四川自贸区天府新区片区虽然在全省率先施行了一些创新纳税服务举措,但是更倾向于国地税合作方向,相较其他自贸区,在减少管理审批层级、网上审批备案、缴税方式多元等方面创新改革仍有不足。(见表2)

(三)区域税收及发展情况不同①本部分的数据均来自于各自贸区地方政府、国税局、地税局网站。

1.福建平潭自贸区。2015年税收收入22.22亿元,同比增长20.89%;2016年税收收入31.98亿元,同比增长43.92%。该区大力培育新兴业态,积极扶持发展传统产业,同时依靠地理优势,着眼发展台资企业。2016年新增企业5 235家,注册资本2 286亿元,在册外籍专家300多名。

2.广州南沙自贸区。2015年税收收入186.47亿元,同比下降2.46%;2016年税收收入207.94亿元,同比增长11.51%。该区作为对外开放的枢纽,是国际化的航运、金融、贸易中心,截至2016年,已吸引70个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投资项目,98家总部型企业入驻,新增企业1.42万家,新增注册资本1 590.5亿元,外籍专家近3 000名。

3.重庆自贸区两江新区片区。2015年税收收入182.75亿元,同比增长22.19%;2016年税收收入211.60亿元,同比增长15.79%。该区是内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同时也是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以金融业为代表的新兴业态发展迅速,占GDP比重12%以上,拥有在册外籍专家1 500多名。

4.四川自贸区天府新区片区(以下简称天府新区片区)。2015年税收收入42.78亿元,同比增长11.38%;2016年税收收入54.52亿元,同比增长27.44%。该区2014年10月才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起步时间短,2016年拥有世界500强企业不到10家;由政府打造的11个创新创业载体,已投入运营的创新孵化中心4个,在孵企业149家。该区力争在2017年累计引入新兴金融企业150家,管理基金规模达200亿元。

从税收收入的总量来看,天府新区片区与福建平潭自贸区相差不大,与广州南沙自贸区和重庆自贸区两江新区片区相差甚远。从税收增幅来看,增幅高于广州南沙自贸区和重庆自贸区两江新区片区,低于福建平潭自贸区。

从产业结构来看,天府新区片区税收收入主要来源于房地产业和建筑业,2016年在总税收收入中的占比高达79.07%;金融业企业36家,税收占比仅为2.38%。。反观其他地区,如福建平潭自贸区,房地产业、建筑业税收占比40%;金融业发展良好,2016年金融和类金融企业落地995家,税收占比达26%。

与重庆自贸区两江新区片区相比,天府新区片区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其中又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工业投资占比小。2016年工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2亿元,仅占区域生产总值的6.73% 。而重庆自贸区两江新区片区利用五年时间,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集群逐步成型,2015年三大产业产值达3 811亿元。

从税种结构来看,2016年天府新区片区增值税和营业税合计23.91亿元,占税收收入的43.86%;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合计13.50亿元,占税收收入的24.76%。广州南沙自贸区增值税和营业税合计97.32亿元,占税收收入的46.80%;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合计 84.1亿元,占税收收入的40.44%。无论是与经济增速密切相关的增值税和营业税,还是与企业效益、个人收入关联度高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比较,该区发展均与南沙自贸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

表2 涉税创新项目统计表

三、四川自贸区天府新区片区创新经济发展存在的税收问题

从社会和经济层面看,天府新区片区创新经济发展存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缺乏创新型龙头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其中需要税务部门着力研究和解决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税收政策层面

1.从税收政策制定角度看,优惠政策的普及面有限。四川自贸区天府新区片区关于鼓励创新的优惠政策尚未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已有的政策多集中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方面的优惠较少;此外,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前提是企业有盈利,对于刚起步可能出现亏损的创新型企业,不具有适用性。

2.从税收政策执行角度看,加速折旧政策受欢迎程度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质只是递延纳税,缴税总量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且该方法客观上加大了企业核算的工作量,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较高,降低了企业享受此项优惠政策的意愿。

3.从税种优惠政策角度看,企业所得税政策对于创新型企业的限制比较多,个人所得税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广告费、业务宣传费,超过营业收入一定比例后不予税前列支,这可能导致企业部分正常发生的费用无法在税前扣除。此外,目前鼓励创新的优惠政策大多覆盖企业层面,对于高端人才的个人收入,缺乏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税收环境层面

1.上级税务部门放权不足。相比于其他自贸区,天府新区片区税务部门税收管理权限较小,较大地限制了区域内税务管理方面的创新。以广州南沙自贸区为例,广东省地税局赋予其充分权限,下放部分省级税收管理权限,如税收减免、延期申报、创建税务网站等,极大便利了自贸区税务工作①《广东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支持南沙自贸区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粤地税发[2015]100号)。

2.税务部门“大数据”应用不足。一方面表现为涉税信息共享程度不高,主要是信息共享不通畅、不及时、不全面等。另一方面表现为涉税数据应用水平不高,主要是纸质资料传递。以天府新区片区房产交易税款征收为例,税务部门无法直接查询房产交易在房管部门的备案信息,需要纳税人到房管部门查询后,将结果交由税务部门,容易导致纳税人“多头跑”。

3.税务部门纳税服务创新不足。与其他自贸区相比,天府新区片区税务部门在创新服务项目数量和质量上均存在一定差距。例如税款支付渠道相对单一,主要是通过网银、银联POS机方式支付;“互联网+”背景下,全国多地创新支付方式,已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方式实现了税款快捷支付。

4.国际税务研究不足。作为内陆自贸区,天府新区片区涉外人员较少、业务相对单一。在国际税务人才方面也比较紧缺,对国际税收包括税收协定与纳税服务等方面研究深度不够,对“走出去”“引进来”税收协定的执行能力相对薄弱。

四、税收促进四川自贸区天府新区片区创新经济发展建议与对策

自贸区改革的重心是制度创新、思想创新。对标其他自贸区的建设发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应是天府新区片区建设的重点。

(一)用足用活现有税收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与创新经济发展有很强的关联性。通过深入研究全国各个自贸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建议从加速引进创新人才、提高资本有效运用、提升科研成果转化、降低物流成本等创新要素的四个方面着手,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助力天府新区片区创新经济发展。

1.落实高技术人才税收优惠政策,加速人才引进。一方面,切实落实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向个人股东转增股本,以及新技术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给予本企业相关技术人员股权奖励的个人所得税税收递延优惠政策,允许纳税人自行确定分期。另一方面,要及时实施财税联动,对高端人才的个人所得税予以适当补贴,降低个人税负;在住房、孩子入学等方面予以优先照顾,确保留住人才。

2.落实金融业税收优惠政策,提高资本运用效率。认真落实“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参照执行天津、上海关于“将试验区内注册的融资租赁企业或金融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项目子公司纳入融资租赁出口退税试点范围”,将天府新区片区纳入融资租赁出口退税试点范围,为鼓励区内金融租赁企业抢占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添势蓄能。

3.落实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税收优惠政策,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进一步简化高新技术企业办税流程,做好政策宣传辅导,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服务外包领域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以及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政策等一批重点税收优惠政策,切实提高高新技术成果产出与转化速率,让创新型纳税人税收优惠应享尽享,引导企业做大做强。

4.落实物流运输业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物流成本。结合“一带一路”、“走出去”等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加大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服务免征增值税的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不断完善物流服务体系功能。

(二)创新模式改善税收环境

1.简政放权。将天府新区片区税务部门作为全省试点地区,省局充分放权,赋予其部分省级、市级税收管理权限,减少部分税收管理审批层级。建立自贸区税务部门与省、市局直接沟通联系渠道,获得高效、快速的业务指导。

2.税收征管创新。强化征管系统融合,由“一人一机双系统”向“一人一机单系统”转变;开通银联POS机“一机通刷”,采用二维码扫码缴税等方式,促进纳税人缴税形式多元化;梳理综合治税成员部门权责清单,建立长效机制,构建与政务服务中心、国土房管局、住建局、公安局等业务部门的基础数据库,促进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3.纳税服务创新。在纳税服务上向全方位、全天候和全时段模式转变,让纳税人由“跑马路”向“跑网路”转变,多渠道、多层次实现涉税查询、纳税申报、税款缴纳、财务报表报送等事项办理,不断提升纳税服务质效。借鉴国际纳税服务先进理念,建立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纳税服务体系,尊重纳税人合法权利,以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执行税法,及时向纳税人解释其权利义务、适用的投诉程序和救济机制,充分保障纳税人知情权、保密权、税收法律救济权等基本权利;协助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加强税收宣传和政策辅导,与纳税人建立友好、信赖、协作的征纳关系,提升纳税遵从度,降低征税成本。

4.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以自贸区为出发点,开展国际税收专题工作,深度研究并落实税收协定,助力创新型企业“走出去”与“引进来”。协助创新型纳税人学习并掌握项目公司所在国税收政策和税收协定,避免“走出去”企业被双重征税;帮助其协调解决税务争议,与国际接轨。通过提升自贸区纳税服务水平,注重税收协定执行成效,加大税收协定税收优惠内容宣传的深度与广度,让“引进来”企业和个人充分享受税收协定的税收优惠,为自贸区注入“人才活水”。

课题组组长:张小强

课题组副组长:邬启春 汤 兰

课题组成员:冯 丹 张雯倩 康妍苓 徐留成

责任编辑:王 平

A Study of Taxation Stimulating Economic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Sichuan Free Trade Zone in Tianfu New Area under the New Concept Context

A Research Group of the Local Tax Bureau of Chengdu Management Committee, Tianfu New Area, Sichuan Province

Establishing the free trade zone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for the government to upgrade its economy with all strength. Its core is to create a business environment which accords with international practice and is competitive for domestic and overseas investment.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 (Shanghai) Free Trade Zone, China has established three batches of free trade zones, which has demonstrated and led in terms of integrating international, reform and innovation, and boos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ompares Sichuan Free Trade Zone in Tianfu New Area with Fujian Pingtan Free Trade Zone, Guangzhou Nansha Free Trade and Free Trade Zone in Chongqing Liangjiang New Area, proposes relevant suggestions on taxation promoting innovat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law of local tax.

New concept Taxation Free trade zone

F810.42

A

2095-6126(2017)07-0074-05

猜你喜欢
税收收入天府优惠政策
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
空天之远
深度探访“天府家风馆”
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
China
贵州国税收入首次过千亿
各城市具体优惠政策
国务院明确已出台税收优惠按规定期限执行
梦想,从天府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