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在台湾

2017-07-31 16:16
中外文摘 2017年14期
关键词:行政院长阎锡山金条

□ 相 天

阎锡山在台湾

□ 相 天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此时,蒋介石已经逃往台湾,大陆上仍有一些国民党的残余部队。人民解放军随后南下作战,一路攻占了广西、贵阳等地,将国民党残余势力打得节节败退。

1949年12月9日,阎锡山见整个大陆已经没有了自己的容身之地,只好逃往台湾。阎锡山带着两大箱金条,寸步不离。这两大箱金条为他日后在台湾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刚到台湾之时,阎锡山还对反攻大陆抱有一丝希望,他频频召开新闻发布会,准备好好做一番“事业”,以待将来有朝一日攻回大陆。

不久,满怀抱负的阎锡山见自己到台湾后,这个所谓的“行政院长”并没有什么权力可行使,而且事事都要遵从蒋介石的意见,这令阎锡山非常反感,又无可奈何。

1950年2月,蒋介石操纵“立法院”恢复了“总统”职位。蒋介石复职后,阎锡山向蒋介石提出辞去“行政院长”一职。蒋介石暗中高兴,但仍假意挽留。阎锡山自然清楚蒋介石的用意,他再三请辞,蒋介石最后终于答应了。

没有职务的阎锡山,自然也拿不到薪水了。这时,他来台湾时带的两箱金条可派上用场了。他在台北市郊的阳明山边的菁山修建了一座草庐,并搬到那里居住。这里地方偏僻,交通不便,想进趟城,需要走上半个小时才能到达通往城里的公路。而且,这里既没有电灯,也没有电话。房子旁边,杂草丛生,时常有野兔出没。

可是,这里的夏天酷热无比,而且时常有台风侵袭。这让阎锡山想起了家乡的窑洞。于是,他雇人为自己建造了一个窑洞。他又在窑洞附近租了一片地,种植了许多柑橘和松树。

生活在这种旷野荒郊,阎锡山每天靠读书和种地来打发时间。阎锡山曾想像李宗仁那样,移居美国或日本,但最终没被蒋介石批准。对阎锡山,蒋介石始终不放心。后来,他听说阎锡山在偏僻的地方种地读书,于是带着夫人宋美龄前来探望,见阎锡山住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真的整天除了读书就是种地,蒋介石对他彻底放心了。

在这里,阎锡山一住就是10年。他生活非常有规律,每天早晨7点起床,吃完饭后开始写作,午休两个小时,下午读书,晚上10点入睡。阎锡山当年也算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可卸任之后,却很少有人来看望他。这些年里,除了蒋介石来探望过他三次,陈诚出于礼节来过一次外,其他人从未涉足过此地,这让阎锡山不免感到有点失落。

尽管国民党内很少有人来看望阎锡山,但每天他家里都不乏客人。原来,许多报社的记者经常光顾这里,他们知道阎锡山是位传奇人物,对社会的变革起过关键性的作用。所以,时常会有报社记者采访阎锡山。在这里居住的10年里,阎锡山每天都伏案写作,出版了多部著作。

1959年,77岁的阎锡山仍然身体健壮。有一天晚上,他正准备休息时,突然感觉心脏不舒服,经检查是患上了心脏病,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就这样,阎锡山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月,担心自己还没完稿的《三百年的中国》一书,他怕自己万一有个好歹,这本书就永远完不成了。于是,没等痊愈,他就匆匆回家了。1960年1月,阎锡山终于完成了《三百年的中国》一书。

5月2日,阎锡山突然腹泻不止。第二天发现腿部胀得厉害,于是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在医生的精心照料下,阎锡山的身体很快康复了,他便又回到了家中休养。

到了5月20日那天,阎锡山又突然感觉不舒服,他请医生来家中为自己治疗。当医生赶到时,他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

5月23日上午,阎锡山被送进医院抢救。中午,病情加重,不久心脏停止了跳动。阎锡山驾鹤西游,享年78岁。

在去世前,阎锡山曾立下简单的遗嘱:一、葬礼一切从简,千万不要过于奢侈;二、前来吊唁的人,赠送的挽联可以收,但不能收挽幛;三、灵前供奉一定要是不开花的花木;四、死后不要将尸体停放的时间太长;五、所有人不得过于悲痛,更不能放声大哭;六、墓碑上一定要刻上自己日记的第100段和第128段;七、七日之内,每天早晚都要读一遍他写的《补心灵》。

阎锡山去世后,被安葬在他生前的住所附近。在他的墓旁贴着一幅他生前亲自为自己写的挽联:“有大需要时来,始能成大事业;无大把握而去,终难得大机缘。”

(摘自《现代阅读》)

猜你喜欢
行政院长阎锡山金条
阎锡山接收日伪企业后的经营策略
金条失窃案
如何付工资
应飞雄的“金条生意”
台“行政院长”否认与黑道有染
阎锡山与西安事变
阎锡山与晋军的兴起
彻底摧毁阎锡山反动统治的一仗——忆徐向前同志指挥的太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