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经费投入管理探讨

2017-07-17 01:07安涛
中国总会计师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育经费中小学管理

安涛

摘要:本文以中小学教育经费投入管理为研究对象,从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的必要性出发,系统介绍了S省中小学教育经费投入管理中存在的诸如投入总量不足、分布不均、投入绩效低下等问题,接着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如经济落后、发展不平衡、各级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等,最后提出了完善S省中小学教育经费投入的建议,谨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 教育经费 管理

对于大多数中小学来说,教育经费投入事关教育质量问题,加强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当前,S省教育经费的管理,与内地尤其是发达地区相比水平较为低下,教育经费的监督机制也不够健全,加强中小学教育经费的管理非常必要。

一、S省中小学教育经费投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投入总量仍不足

对于中小学教育事业来说,资金是教学质量改善的物质基础。近些年来,S省不断提升资金的投入比例,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有了较大的改善。但由于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资金的实际投入相对于内地、相对于教育事业发展仍显不足。

第一,经费的筹措渠道非常单一。在正常经费拨款中,学校只能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如果需要对学校硬件设施进行大规模翻新和扩建,则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对于学校而言,大量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拨款或者社会各界捐赠。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政府应当保证中小学教育财政拨款的稳定增长,增长是否得到落实,是检验当地政府是否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的重要标准。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收入不断增加,地方教育事业的投入也出现了稳步增长,但就S省而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学校的宿舍建设和维护缺乏经费保障机制,学校容量需要扩建,乡村教师队伍需要稳定,边远地区留守儿童教育等问题的存在使S省中小学教育面临资金不足的严峻挑战。

第二,S省经济落后,财政能力有限。调查显示,从S省预算投入来看,S省公用经费投入比全国平均水平略高6%,但是由于本省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教育基础差,预算收入基数小、欠账多、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二)中小学教育经费投入分布不均匀

要想做到社会公平,首先必须做到教育公平。当前,S省中小学经费分配差距非常大,尤其在城乡之间学校、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之间差距更为明显。

第一,不同层级学校之间分配不均。调查数据显示,在2016年,S省中小学教育投入总计达到了600亿元人民币,其中初中和小学占据绝大部分,高中只占有一成左右的比例。

在S省,中小学经费投入差距最大的是高中,这种差距最明显的表现在城乡之间。在农村地区,许多高中的投入始终处于停滞状态,而县城高中的投入却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这使得城市跟乡村高中的差距越来越大,教育经费的差距达到了2.34倍。

第二,经费使用结构不合理。按照国际惯例,中小学生教育经费个人和公用比例应当是60:40。根据2007年至2016年的数据统计显示,S省中小学教育经费个人支出占比高达70%,公共支出占比只有30%。这一结构比例明显不合适,需要进行进一步调整。

(三)中小学教育经费投入绩效低

在使用的效率上,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情况普遍存在。例如,一些学校的教室出现闲置的状况,一些学校不爱惜教学器材,容易造成教学器材的毁损。对于许多农村中小学来说,由于缺乏经费支持,校园面积非常狭小,学校运动场地等基础设施不能保障,校舍建设非常落后,安全问题频出,软件和硬件设施都存在大量问题,不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学活动正常开展。一些学校虽然安装了先进的网络设施,但是没有将这些先进的设施合理利用甚至出现损毁的现象,这都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缺乏有效的预算制度。S省某些學校缺乏科学的理财观念,财政管理系统非常落后,在教育经费使用过程中缺乏有效规划,未做好教育经费预算工作,容易造成教育经费浪费。一些中小学存在着攀比的现象,这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

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了当地教育经费投入。由于中小学经费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而经济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当地教育投入。受历史等多方面原因影响,S省全省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非常大,这就决定了S省各地教育经费投入差距也非常大。分地区来看,省会城市L获得的教育资源更加充分,其他城市获得的教育资金相对较少,尤其是以偏远地区获取教育资源的经费更少。调查显示,L市的教育经费占全省教育经费的30%,存在明显的教育经费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当然,这种现象也有L市在S省的经济地位决定,所以,要平衡教育经费的投入,根本出路还在于均衡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以推动落后地区教育经费的更快增长。

(二)各级政府对教育的认识偏差

近些年来,S省中小学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教学条件不断改善,通过制定农村中小学人均费用定额标准,推出免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规定,对平衡城乡之间教育经费差距起到了积极作用,2015年,S省投入13亿元人民币,对全省中小学教学设施进行改善,这些都对城乡和各地之间中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首先关注重点中学,尤其是城市重点名校,在教育制度中受到了良好教育经费支持,许多农村高中却没有享受到同等教学资源,城乡差距越来越大,马太效应非常突出。

三、完善S省中小学教育经费投入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S省中小学经费投入机制

S省各级政府应当统筹收入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教育作为优先支出项目。在进行教育经费支出过程中,既要保持合理增长的态势,还需要做好统筹兼顾,平衡城乡之间的教育经费投入,保证教育公平。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生教育经费投入,应当建立完善的中小学教育财政制度。首先,各级政府应当明确自身的责任。对于中小学生的经费来源,应当以财政作为最主要来源,通过中央、地方各级比例分担,使得地方教育资金可以准确足额到位,要重点加强落后地区教育经费投入。其次,应当改革拨款方式。为使S省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充足的教育经费,必须做好教育经费预算,合理地计算出所需要的教育经费数量,这样才可以给每个学校合理的经费,保证经费的合理使用。

(二)优化政府教育财政支出的分配结构

当前我国经费管理制度存在一些漏洞,需要进一步改善经费管理。在教育经费的分配上,要在保证中小学校教育经费总体增长的前提下,适度增加高中阶段经费投入。在S省,高中阶段经费投入在全国范围内都比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要强化对农村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投入,缩小城乡高中之间的教育经费差距,使农村和城市之间达到实质上的平等。例如在教育经费的拨付上,根据S省的城市化水平,可以考虑将教育经费的60%放于农村,40%放在城市,通过这种对农村的倾斜政策达到真正的平等。

(三)完善S省中小学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考评机制

S省地方经济落后,相当多的地区财政困难,挪用教育经费的问题屡见不鲜,使得教育经费不能够及时足额地拨付到位。对此,应当建立教育经费财务公开制度,通过公开、公示的方法,可以使教育经费在阳光下运作,防止贪、占、挪现象发生。同时,要通过将教育经费投入管理列入政府政绩考核内容,通过行政手段使教育经费可以合理使用,对教育经费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实行“一票否决”。

参考文献:

[1]徐会.中小学资产管理策略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6):13-14.

[2]王婷.从基层财务人员角度谈中小学教育经费管理[J].时代金融,2016,(17):43.

[3]刘福奇,余彬.国内外教育管理制度与支出模式的比较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教育局)

猜你喜欢
教育经费中小学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管好用好粮食仓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
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