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新航向

2017-07-17 15:39
中国总会计师 2017年6期
关键词:高铁基础设施航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快速成长,在企业管理经验、技术积累、资本运作水平、财务管理水平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开拓市场、开展跨境贸易等。在“走出去”这条道上虽然不乏华为这样的优秀民营企业,但总体上看,国企是先锋,也是主力。

国企“走出去”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自中国加入WTO之后开始加速,越来越多的国企走出国门,从事国际化经营、海外投资和并购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国企去海外“抄底”,海外投资并购更加频繁。据中国企业联合会披露的数据,中国跨国公司100大海外资产总额达到70862亿元,在100家公司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占81%。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钢铁、煤炭、重化工等领域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导致一些企业面临严重的经营困难。此外,随着国内土地成本、人力成本、环境成本的上升,中国原来的制造业面临严峻的挑战,需要通过转向中高端制造业来摆脱困境。此外,中国在基建、高铁等方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希望在世界范围内拓展发展空间。更多的中国企业希望通过“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增长效率。“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构想的提出不仅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环境,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基础设施投资的机遇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薄弱,已经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印尼为例,印尼是东南亚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也是东盟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据亚洲发展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基础设施匮乏将成为印尼发展的巨大阻碍。据估计,雅加达仅仅因为交通落后,每年都要损失30亿美元。又比如蒙古,煤和铜铁磷矿等资源都非常丰富,但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到蒙古投资建工厂或矿山开发,基本涉及道路、水电、通信等均需投资者自行解决,这提高了投资者的投资成本,妨碍了蒙古引进外资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其他东南亚、南亚、和中亚北非的许多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基础设施落后制约投资发展的问题,也在迫切期待改善基础设施投资现状。而中国的企业在公路、高铁、口岸、港口、机场和输油、输气、输电等通道建设上,近年来在海外工程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正如李克强总理的批示:“国际产能合作”是“新阶段下以开放促进发展的必由之路,既有利于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也是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在更高层次上嵌入世界产业链条,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发展的共赢之举”。

“一带一路”中的基础设施很有投资潜力,既包括60多个沿线国家的道路、铁路、油气管道、能源以及港口基础设施等,又包括各类产业开发区和商贸物流中心等。这些项目融资需求巨大。OECD预测未来20年内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达到55万亿美元,其中“一带一路”地区可能占很大比重。据亚洲开发银行测算,亚洲每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就需8000亿美元,其中多数在“一带一路”地区。

目前,全球机构投资者管理的资产100多万亿,但对基础设施投资占机构投资者组合只有5%左右。在全球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的背景下基础设施作为一个重要的、有相对较高收益率的资产类别,对金融机构,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来说,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是有吸引力的。

二、贸易增长的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沿线贸易壁垒的消除及贸易合作的加深,贸易商品种类可望大幅增加,贸易规模也将快速增长。据中银香港预测,未来十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贸易总量年均增长率可达到10%,远高于全球贸易增长的速度。相应的贸易结算、贸易融资、信用担保、风险管理、财务管理等金融服务的需求因此将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三、航空产业的大机遇

拓展空中航道和发展航空运输是“一带一路”构想落实的重点之一,这也为航空业国际化布局提供了机遇。在一系列政策的有效支持下,目前中国航空业资本“走出去”成效显著。不仅国际航线数量和国际运力增长明显,中国航空企业海外并购步伐也在不斷加快,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航空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还兼顾海外航空基础设施建设、航空制造及航空服务等领域的全方位布局,抓住欧洲市场低迷契机,先后收购或部分并购了多座海外机场,进而推动了快速物流通道的建立,有效增强了国内与国际间的物流便利,降低了跨境物流成本,从而助推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在航空制造领域,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研发制造大型客机能力的国家,且中国企业还围绕航空发动机、飞机制造等航空工业核心技术展开多次海外收购,借此推动中国航空工业融入全球航空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了中国航空工业在研发、制造、市场销售等领域的实力。

四、核电行业发展迎重大机遇

由于“一带一路”国家人均电力消费低,且经济增长快速,这些国家的发电量增长存在巨大的潜力。

“一带一路”国家的人均电力消耗量仅为发达国家的45%。根据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发展经验,预计未来三十年“一带一路”国家的人均电力消耗将持续高速增长。从地理分布来看,东南亚、南亚和中亚的增长潜力最大,上升幅度分别为181%,1971%和231%。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凭借向这些地区出口30万千瓦、60万千瓦和66万千瓦的火力发电设备和自主知识产权核电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在该地区的火力发电和核电发电能力。此外,中国还推出了自主知识产权核电技术,即华龙一号和CAP1400。

五、高铁是中国“一带一路”出口的首选

从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生产水平比较来看,高铁是代表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最佳选择,且其在新兴市场国家也存在巨大需求。高端装备制造出口是"一带一路"大战略的重要一环,也是产业升级的需要,中国迫切需要明星产品来改变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的认知。因此,通过合并增强高铁装备国际竞争力上升到国家战略需要。对高铁装备产业链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核心部件国产化率提升。

猜你喜欢
高铁基础设施航空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高铁会飞吗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人地百米建高铁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