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企业技术中心运行现状及创新成效绩效评价分析研究

2017-06-03 00:30万娜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8期
关键词:绩效评价创新

万娜

摘要:企业建立的技术创新中心对于促进企业科研与生产的结台,提高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章对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运行情况、完成效果、组织管理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绩效评价,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为企业技术中心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企业技术中心;绩效评价;创新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2

一、宁夏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的意义

企业技术中心作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和保障,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企业技术研发实力水平。对各企业技术中心进行评价,考查其建设、运行情况,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对于管理和决策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完善企业技术中心管理,促进我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结合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运行实际情况,进行了绩效评价分析研究。

二、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方法与内容

本次研究将评价范围选定为我区53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013至2014年的运行绩效,并对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國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结合我区企业技术中心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定量和定性指评价体系。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经济效益等3个一级指标及7个二级指标和21个三级指标;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创新战略与研究方向、研究开发活动与效果等5个一级指标及15个二级指标。定量评价打分结果由被评技术中心的相关数据信息通过定量评价程序得出,定性评价打分结果由评价咨询专家的评分计算得出,最后绩效评价综合得分有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总得分各按50%合计产生。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中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级,该指标体系以定量评价的形式计分。本研究根据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基本要求和行业设计了技术程序,评价得分由被评技术中心的相关数据信息通过计算程序产生。

评价实施过程中,对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采取了相同的评价程序和方法:首先系统梳理、分析研究各技术中心提交的评价信息表、自评价工作总结、相关附件等信息,列出需要进行补充收集、核实的资料与数据及问题调查清单;遴选了相关行业专家组成评价小组,对各技术中心进行现场考査、听取汇报、质询交流,核实和补充评价证据信息及数据,并进行定性指标评价打分,总结简要评价意见。

三、绩效评价结果

53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中,有3家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未参加评价,实际参加评价的有50家技术中心。通过评价结果为1家技术中心的绩效评价等级为“优秀”,占总数的2%;48家技术中心的评价等级为“合格”,占总数的96%;1家技术中心的评价等级为“不合格”,占总数的2%。从综合评价得分看,总分在90分以上的有1家,占2%;80—90分之间的有17家,占34%;70—80分(不含80分)之间的有24家,占48%;60—70分(不含70分)之间的有7家,占14%;60分以下的有1家,占2%。

1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有4家技术中心绩效评价等级为“优秀”,占总数的33.3%;8家技术中心绩效综合评价等级为“合格”,占总数的66.7%。

四、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评价,反映了我区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总体良好,技术中心在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地位与组织保障作用得到加强,在企业重大、关键及前瞻性技术项目的开发、技术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企业科技投入水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取得了较显著的创新成效,有效地支撑了我区企业的发展。

1.科技投入水平明显提高

两年间,50家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共投入科技经费42.3亿元,占销售收入比重平均为4.0%,科技经费投入水平较2011-2012年明显提高。其中26家企业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5%;12家企业在3%-5%之间;在3%以下的有12家。科技活动人员平均数为6275人,占企业职工平均总数的10.2%,比以往有明显增长。

两年间,1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共投入科技经费22.5亿元,占销售收入比重平均为3.8%,其中7家企业超过5%;4家在3%-5%之间;投入水平有明显提高。

2.自主知识产权产出水平大幅度提升

参与评价的50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两年内申请受理专利445项,其中发明专利244项,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占55%;专利授权436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90项,占全部专利授权量的21%;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69项。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专利、标准等自主知识产权产出数量增加,产出质量提高,产出水平大幅度提升,一些关键技术领域获得了突破。

1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共申请专利468项,其中发明专利290项,占申请量的62%;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49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不但自主知识产权产出水平提高,而且在一些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获得了国家级奖励及部委的表彰等。

3.技术创新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

技术中心在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企业取得了较显著的经济效益:50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新产品的平均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达到27.9%,新产品利润占产品利润平均为24.5%;1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平均比重达到28.5%,新产品利润占产品利润平均为55.6%;在市场环境不利的影响下,新产品开发成为企业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支撑。

五、问题与建议

1.高级技术人才缺乏状况仍然存在,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50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高级职称技术人员数量占中心固定人员数量的平均比重为0.3%,1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及博士的数量占企业研发人员的平均比重为0.4%,高级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低,表明我区技术中心高级技术人才缺乏的情况依然存在。在人员培训和人才激励方面,两年中,50家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的人员培训费占中心人员总收入的平均比重为0.1%,人员平均收入是企业人员平均收入的1.3倍;1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人员培训费占中心人员总收入的平均比重为0.5%,说明大多数企业在技术人员培训中投入不足,人才激励机制建设不完善。建议加大技术人员培训、培训投入,提高中心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引进和培养技术带头人,建立和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切实落实已制订的技术创新奖励制度,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2.部分技术中心的目标定位不明确,机构建设需要加强

通过评价发现,部分技术中心的目标定位不明确,组织架构不清晰,缺乏统筹和组织协调能力,没有充分发挥支撑企业创新发展的作用。建议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其定位和研发方向,完善组织架构,整合技术力量,加强中心的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核心作用。

3.部分技术中心的条件建设投入不足,研发设备有待充实

部分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条件建设投入不足,检测、实验仪器设备比较陈旧、技术水平低,配套性较差,尤其是产品实验和开发设备短缺,不能满足技术开发与创新的需求。建议加大研发条件建设的投入,提升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能力与水平。

作者简介:万 娜(1982-),女,宁夏中卫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咨询与评估研究。

猜你喜欢
绩效评价创新
翻转课堂下学习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