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

2017-06-03 22:01冯逸华丁佩悦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8期
关键词:消费信贷互联网大学生

冯逸华+丁佩悦

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消费信贷产品被视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又一增长点。凭借互联网的便捷高效和电商购物的数据支撑,大学生网络消费信贷得以形成和发展,同时对大学生在消费行为、消费心理以及消费习惯上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消费信贷;大学生;消費行为

中图分类号:F724.6;F83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9-0-03

自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金融市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以互联网为基石的互联网消费信贷更是井喷式地成长起来,并在总体上呈现总量规模化、产品多样化的态势。在此背景下,文章以大学生这个新时代的消费主力军为主体出发,着手调查了大学生群体的信贷消费现状,并通过分析各类消费信贷产品与大学生消费模式的关联,观察其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变化,以期达到帮助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消费观念、提高理财能力,进而间接推动互联网消费信贷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的目的。

一、互联网消费信贷分析

(一)互联网消费信贷现状

信贷消费是金融创新的产物,指的是消费者凭借个人的信用凭证从银行获得贷款进行消费。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个人消费信贷也在不断地发展。而相对传统的信贷产业而言,互联网信贷以互联网数据为基础实现了传统金融服务的延伸和扩展,具有方便、快捷、高效、高覆盖、开通门槛低等新的特点。

目前,互联网上主要的消费信贷产品包括蚂蚁京东、京东白条、趣分期等,其宗旨是让消费者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购物体验。以蚂蚁花呗为例,凭借其便捷的操作,个性化的服务以及信誉良好的公司形象,蚂蚁花呗一经上市便在互联网信贷消费产业中迅速占领市场。根据支付宝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16年“双十一”开始的前30分钟内,蚂蚁花呗的支付笔数已达到3802万笔,支付笔数占比28%,支付成功率100%,同比增长113.6%,其撬动的消费总金额达85亿元,成为双11最受欢迎的支付方式之一。①

我国校园信贷市场的大致初现于2013年,表现为区域性大学生消费分期平台的涌现。随着网络消费信贷商业模式的发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呈现为两种趋势:一种是通过既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特别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推出的特色产品和服务,例如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这类信贷产品具有普适性。蚂蚁金服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现在近1.7亿的90后中,就有四千五百多万人开通了花呗。另外一种是特别针对大学生群体设计的网络信贷服务,如趣分期,来分期等。近年来,我国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品牌格局和市场竞争态势逐渐清晰,其产业链也日趋完善。

(二)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市场逻辑

互联网消费信贷备受大学生的欢迎绝非偶然,其市场逻辑可从市场需求、平台条件及可竞争因素三个方面考虑。

1.市场需求。大学生网络购物的群体特征和市场的潜在需求为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的出现及发展埋下了伏笔。互联网平台为买卖双方提供了高效便捷且低交易成本的即时匹配平台,激发了蕴藏在社会之中的消费体量。网络购物在不经意之间已经从一种单纯的购物方式转变成一种具有显著特征的消费方式和习惯。大学生是网络购物中的庞大群体,更是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这种限制形成了巨大的消费信贷需求,针对大学生的消费信贷由此受到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关注。

2.平台条件。电商平台的发展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形成的物质基础。网络消费信贷是对电子商务产业持续发展的必要补充,也是互联网金融链条完善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大学生长期的消费行为进行根据,进而形成信用评估,用以确定信用额度,同时在后期信贷消费的过程中进行反馈,形成完善的信用测评体系。在这种体系下,花呗的不良率只有不到1%,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在既有电商品牌认知的基础上,互联网平台的有效支撑也会得到大学生群体的反哺,表现为他们对消费信贷产品的信任与依赖。

3.可竞争因素。竞争是市场发展的动力,可竞争因素是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关键。从形式上看,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是商业银行传统分期付款方式下的“物理移位”,这种模式因为互联网而具新动力。不管是不同电商平台客户群体之间的主体竞争还是针对消费信贷产品本身服务的质量竞争,网络消费信贷产品比传统分期消费具有更多的市场竞争动力。互联网企业凭借其庞大的消费者数据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在消费信贷的时限、额度、折扣和分期补贴等环节都展开了角逐。此外,网络消费信贷作为一种尝试,形式上可以打破传统消费金融发展的限制,提供新颖的网络消费金融体验,这样就赋予了其在市场中的可竞争性。

(三)南京地区互联网信贷消费发展

南京地处我国东部地区,虽然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起步稍晚,但在积极扩大内需的政策指导下,信贷业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随着南京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日渐更新,南京居民对于互联网信贷产品的接受度也在不断提升,南京地区消费信贷体系逐步完善。在此过程中,众多互联网金融企业不断寻找新的消费增长点,而大学生群体作为新兴消费者,正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有潜力的空白市场。互联网消费信贷以网络为平台放大了自身独特的优势,加之低门槛的放贷条件,在短时间内席卷了大学校园。

二、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一)概念

所罗门认为,“消费者行为学(consumer behavior)是研究个体、群体和组织为满足其需要而对产品、服务、体验和观点进行选择、获取、使用、处置的过程。”②

消费心理就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也称消费者心理。它主导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并由消费行为表现出来。

消费行为是消费者为实现一定目的而从事的物色、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消费行为的特点有:

1.消费行为是满足消费者需要或欲望的手段性行为。

2.消费行为是心理活动的产物。

3.消费行为是一个过程,而非某一时间点上发生的事情。

一般来说,消费行为可分为五个阶段,即问题确认、信息收集、选择评价、购买决策及购后评价。其中,前四个阶段决定着消费者是否产生购买行为,而消费者对产品的购后评价影响着消费者是否再次購买。

(二)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

根据传统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主要受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影响。自身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和心理因素两个方面,而外界因素则包括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两个方面。内外因素在消费者行为中相互作用,并决定着消费者最终的行动走向。在互联网环境下,口碑传播和互动反馈机制也成为了影响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因素。

三、大学生互联网信贷消费的特点分析

(一)数据收集

此次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展开,网上和纸质问卷共发放340分,实际回收334份,有效率为98%。实地调查为南京各高校,以综合类高校为主,因此问卷调查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此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二)大学生互联网信贷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是无固定收入的人群,其经济支持主要来自于父母。随着近些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网上消费信贷产品层出不穷,大学生作为敢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一代,自然在这波互联网金融浪潮中受到影响,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出现使他们的消费行为、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呈现出新的特点。

1.消费行为。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特别是在东部沿海相对富裕的地区。大学生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生存需求,在消费行为方面更多地呈现享受生活的特点。根据调查数据,江苏南京高校大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时,购买数码产品和衣服鞋帽的比例分别达到55.13%和53.85%,另外消费化妆品和零食时会使用信贷产品的大学生也达到33.33%和32.05%。如图1所示,在蚂蚁花呗发布的《2016新数码时代消费趋势报告》中显示,在所有的年龄阶段里,90后对3C数码产品③的购买交易量最多,达到40.84%,成为了3C数码产品据对的消费主力。由此可以推断,大学生的消费更为多样,倾向于享受生活的消费行为。

2.消费心理。在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推动下,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加之互联网消费信贷的便利,大学生在消费时更加追求新潮前卫。在这个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的时代,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升级不断加快,大学生也乐于尝试新产品,且产品定位偏好中高端,但这些产品价格较高,大学生通常无法一次性支付全额,互联网分期产品给予了极大的便利。此外,大学生对品牌的认知度较高,在消费服装及化妆品时对国际品牌更为认可。

3.消费习惯。相比以往,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多数发生在线下,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网络购物流行。不仅如此,网络消费信贷的出现,使大学生可以得到超前消费的享受,因此,校园消费有更加偏向互联网消费的趋势。此外,据统计,有54.49%的大学生表示其消费习惯属于即期消费,22.57%的学生偏好超前消费,仅有22.93%的学生有结余偏好。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偏向当期消费甚至入不敷出,少有远期消费的习惯。

四、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便利学生。传统模式下,使用信贷产品需要经过繁琐冗长的银行申请、审批等流程。对比之下,互联网信贷产品申请开通门槛低,申请流程简单,且其依托于互联网的这种信贷方式方便快捷,信贷服务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对于大学生这个无固定收入的群体,具备这些优势的互联网信贷消费可以让他们“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缓解学生现期的资金压力,提前满足消费的需求。

2.转变消费观念。传统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为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与欧美国家居民的超前的消费观念差异较大。合理的跨期消费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偏好,提高消费效用。从这个层面来看,超前消费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提升。大学生是个庞大的群体,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现在形成消费观念及模式极有可能体现未来社会消费的特点。

(二)消极影响

1.赤字消费,过度透支。类似“蚂蚁花呗“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带来的超前消费模式满足了广大学生群体的购物需要,但是这种消费模式会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过度消费。而且,大多数学生对未来怀有较为乐观的预期,缺乏理性的消费规划,纵容了他们的赤字消费行为,超出自己的还款能力。

2.冲动消费,产生依赖。互联网分期的高效,让处于家长监控之外的学生体会到了信贷消费的刺激和快感,进而更容易产生冲动的消费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使用网络消费信贷产品的学生表示,互联网分期增强了他们消费时的随意性,消费金额的增加使原本支付能力不足的学生选择再次分期,对消费信贷产生依赖,加重偿还压力。

五、相关建议

大学生信贷消费已成为必然的趋势,保护大学生消费群体,金融机构、政府、学校、学生等都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规避风险、消除隐患。

1.建立科学的征信体系,分配合理的额度。大学生赤字消费,过度透支的消费行为导致他们逾期还款或者面临违约风险,产生不利的影响。在移动互联高度发展的今天,互联网金融机构应该注重对于大学生消费行为数据的跟踪,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消费者的信用状况及其支还款能力,进而分配合理的信贷额度,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理性消费而不至于过度透支。此外,对于用户的信贷信息记录,未来或许能够将其接入整个信用体系,建立更为科学的征信体系。

2.政府应完善立法,加强监管。由于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和其独有的特性,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模式并不适用,部分互联网金融机构于是钻政府监管的空子,提供不合理的借贷甚至非法借贷,扰乱秩序。对于正处于起步加速阶段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首先行业内应提倡自律监管,政府加强指导,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秩序。

3.加强理财与消费信贷教育。当前,大学教育更加注重通识教育,学校在提供专业教育之外,可以通过公共选修课、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对学生开展理财能力的培养和消费信贷的相关教育,增强理性消费和建立良好信用的意识。

4.大学生应提高信用意识,树立科学的消费观。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逐渐完善,大学生应当充分意识到个人信用的重要性,主动学习理财和信贷知识,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并且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合理安排消费支出,避免冲动消费和过度消费,利用信贷最大化消费效用,提升生活品质。

注释:

①数据来源阿里研究院.

②迈克尔·R·所罗门(Michael R. Solomon).

③3C数码产品即通讯(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消费电子产品(Consumer Electronic)三类电子产品的简称。

参考文献:

[1]迈克尔·R·所罗门.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零壹研究院.百变互联网理财:P2P网贷理财篇[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5,8.

[3]张干群.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4.

[4]朱琳.大学生消费信贷的互联网衍生及其规制逻辑[J].金融发展研究,2016(07):38-44.

[5]http://www.199it.com/archives/496801.html.

作者简介:冯逸华(1995-),女,汉族,福建宁德人,南京审计大学本科生,金融学专业。

注: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资助。

猜你喜欢
消费信贷互联网大学生
后疫情时代个人消费信贷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
消费信贷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期限结构视角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消费信贷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之歌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消费信贷与消费者行为研究述评:基于多学科视角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