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积累与市场经济中的就业问题

2017-03-31 09:26普银富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0期
关键词:资本积累就业市场经济

普银富

摘要:资本积累理论是《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的内容,是马克思剖析资本主义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要回顾了资本积累理论的基本内容,并用这一理论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就业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资本积累;市场经济;就业;对策

一、资本积累理论概述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资本规模,扩大对工人的剥削,以继续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1.1资本积累及其条件

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资本积累需要满足的条件:

首先,年生产必须提供一切物品(使用价值)以补偿一年中所消费的资本的物质组成部分。扣除这一部分,剩下的就是包含剩余价值的纯产品或剩余产品。但不能把所有的剩余产品都挥霍殆尽,要积累,就要把部分剩余产品转化为资本。而剩余价值所以能转化为资本,只是因为剩余产品(它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已经包含了新资本的物质组成部分,要使这些组成部分真正执行资本的职能,资本家阶级还需要追加劳动。

资本只要把工人阶级每年向它提供的各种年龄的追加劳动力同已经包含在年产品中的追加生产资料合并起来,剩余价值向资本的转化就完成了。

1.2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就是以自己的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在直接占有其产品和等价交换其产品的规律。商品所有权是直接从劳动者的劳动中产生的,劳动者用自己的劳动生产了商品,他便对商品拥有所有权;这种所有权,在流通中成为占有他人劳动的基础。这一规律,随着资本主义关系的出现,就表现为自己的直接对立物——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在劳动力市场上,资本家购买工人劳动力遵循了等价交换的原则,到了生产领域,劳动力的使用使价值发生了增值。生产结束后,生产出的剩余价值已经属于资本家,资本家再按等价交换的原则出售商品,实现对剩余价值的占有。

1_3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及其对资本主义的意义

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一方面,在积累进程中形成的追加资本,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吸收的工人相对减少了,另一方面,旧的资本转移价值再作为新资本使用的时候,也因有机构成的提高而用不了原来数量的工人,使得工人成为相对过剩人口。

过剩人口的存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随时可以雇用的产业后备军,保证资本在繁荣时期的劳动力。同时,这种存在可以压迫在业人口,使他们接受更为苛刻的条件。

撇开工业周期出现的工人失业现象形式外,相对过剩人口有三种存在形式:流动的形式、潜在的形式和停滞的形式。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又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

二、资本积累理论与市场经济中的就业问题

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国家统计局(Chinas statistics bureau)的调查显示,中国2014年的失业率约为5.1%。但是,由于我国社会结构的复杂性,社会实际失业率可能要高出不少,据EIU、IMF、ILO联合进行的研究报告估计,中国2014年的实际失业率达到6.3%。这比英国和美国都更高。

2.1资本积累和就业关系

(1)马克思指出资本有机构成有提高的趋势。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呈减少的趋势。随着技术进步,尤其是高新技术的发展,科技广泛的应用于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行业,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从而使得生产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的“挤出效应”,从而形成社会主义相对过剩人口。

(2)生产率提高引起劳动力需求减少。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就必然改变劳动者和它所推动的生产资料量的比率。一个工人在同一时间同样劳动强度会使用更多的生产资料,生产更多的产品。社会积累较多地用于增加生产资料,更新生产设备。

(3)农民工进城。农村剩余人口转移,城市人口增长,尽管工资水平不变,但总量扩大,消费需求增加,房地产开发,基础建设投资,制造业,其它后向产业关联,消费品生产,收入水平提高,生产的链条不断延伸,生产过程不断循环扩大,这个过程一旦启动就能够产生不断增长的经济效果。此时,即使没有新的技术进步因素,仅依靠技术复制就能够创造持续增长现象。但是,这样的市场本身却是不存在的,因而构成了发展的困境。它容易落入了恶性循环状态——收入水平低消费水平低导致市场需求小,产出减少,导致失业。

2.2存在就业问题的其他原因

(1)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劳动力有效需求不足。无论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过大的劳动供给和相对不足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

(2)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由面向政府转向面向市场,同时经济增长方式也由粗放型向技术、管理集约型转变。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必须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迫使企业对自身就业存量结构进行调整,对大量的富余人员进行剥离。

2.3资本积累理论对解决就业问题的对策

(1)健全劳动力市场,拓宽就业信息渠道。我国劳动力在地区之间、部门之间、所有制之间有不同的分割,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受到阻碍,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決定性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因此,培育和发展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型的劳动力市场,创造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很有必要,同时建立畅通的就业信息渠道,及时收集和发布用工需求的动态。

(2)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资本积累带来的失业人员,主要是劳动素质较低,没有技术专业的人员。因此,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掌握新技术和新知识,对用工需求投其所好。同时,由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挤出就业人数也可以被教育产业所吸收。

(3)健全失业保障制度,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完善失业保险、失业救济和失业福利制度,要切实加大安全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改善生产和工作环境。加快建立覆盖劳动者的普惠公共服务制度,健全涉及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政策,完善劳动者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切实解决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突出问题。

(4)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使农民工不再受到歧视,为他们迁移到城市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虽然2014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我国正在积极实现城乡待遇一致,农民居民生活、地位无差别,实现全国范围内公民自由迁移等,但目前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猜你喜欢
资本积累就业市场经济
《资本积累论》中的总体性方法探究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中国金融发展与TFP关联关系实证研究
新自由主义服务于霸权掠夺的本质探析——基于国际垄断资本的全球资本积累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