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浅

2017-03-31 09:00戴红英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0期
关键词:兴趣创新能力实验教学

戴红英

摘要:新课程标准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课程标准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家庭小实验等列入教学内容。

关键词:实验教学 化学科学素质 兴趣 主动性和积极性 创新能力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初中化学实验中大部分为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知识点,将实验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地教给学生,再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再把实验现象、结论与所讲授的新知识作对应比较,最后由教师或学生做分析总结。

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看,长期、单一地选用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显然是不妥当的。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与人的实际思维过程相悖的,它不能使人的创造得到发展,而只能使人的头脑成为仓库。而且这种情形与我国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路背道而驰,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化学新课标在教育目标中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分列出来,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多元的,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不是只重结果,也不只是进行单一的智力的培养。这个根本性的变化,对培养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实验教学中的化学科学素质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形成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教材中的实验尽量全部让学生动手去完成,并且再补充一些拓展性和探究性实验。如学习了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以后,再让学生学习氢气的制取及性质,氢气的爆炸性实验。学习了炼铁原理以后,再让学生设计实验完成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化学实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实验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合作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加强。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还补充了一些趣味性的实验,如新学期第一堂课给学生做了个小魔术“魔棒点灯”、“清水变牛奶”等。“化学真是太神奇了“学生禁不住窃窃私语,对化学充满了好奇,这样实验目的也就达到了。这样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虽然说化学实验准备起来非常麻烦,但是只要付出定有收获。学生在实验中收获了知识和能力,提高了学习信心,比起空洞的说教和夸夸其谈会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化学实验,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了,科学素养也逐渐形成。

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阶段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提高实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九年级学生带头美好的憧憬和好奇走入化学的第一课,必要创设一些富有情趣的化学实验来刺激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在新奇中产生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化学教学中,我努力地研究化学教材,设计在化学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的化学实验。学生就产生了一种很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好化学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重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培养学习兴趣

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虽然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考虑到教学的进度和经费,在教学中还是以课堂上教师的演示实验为主。因此,设计并做好演示实验,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通过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个演示实验尽量做到课堂演示实验现象明显、操作规范、讲解到位清晰、实验设计新颖、生动、有趣。

3、做好分组实验,激发学生的操作兴趣

教师可根据课程安排,有计划地进行分组实验,把它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也只有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才能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但是不少学生认为化学实验有毒、有腐蚀性、易爆炸等,因此,对做化学实验产生畏惧心理,不敢动手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的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按规范进行操作。只有提高的学生的认识,才能增强他们做实验的自觉性;只有提高安全意识,规范操作,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才能排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增强实验的操作兴趣。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巡视,及时防治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切忌要求上的低标准,确保学生正确的进行实验。在学生做不出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错误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

4、设计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化学实验具有通过某些化学现象的再现,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得感性的认识的功能。但由于传统教学中,化学实验多以验证为主。学生通常是利用它们来死记知识,因而很难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甚至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在化學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的需求,注意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特殊功能,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并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灵感和兴趣。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了,学习渠道拓宽了,知识面丰富了,不但越来越喜欢化学,而且真正了解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还懂得了变废为宝的道理,从而主动学习提高化学课堂效率。

四、加大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增强实验的探究性

在化学教学中尽管有较多的验证性实验,也应把这个过程当作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意地去设计探究性实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设计联系实际的实验

为了使学生用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身边的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一些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验。

3、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多媒体技术能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信息收集、选择、处理的能力及人际交往的能力。但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必须把握一定的尺度,因为化学毕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形成基本操作技能和树立、培养科学态度的过程,而多媒体无法代替,否则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

猜你喜欢
兴趣创新能力实验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