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支持研究

2017-03-31 08:18靳婷刘文文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0期
关键词:金融支持农村金融经济发展

靳婷 刘文文

摘要:长期以来,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一直都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经济发展始终得不到金融的有效支持,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在此背景下,通过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得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农村金融支持方面存在的不足,由此对农村金融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来促进农民收入提出一整套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构想。

关键词:农村金融;经济发展;金融支持

农村金融一般分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类。正规金融是受国家金融法保护的金融机构,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政策性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业保险公司,除了这些,邮政储蓄以及某些商业银行也提供农业服务。而非正规金融就是指不受国家金融法保护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地下钱庄、民间个人之间的借贷以及互助基金等。

在现阶段发展背景下,通过信贷需求刺激农村经济发展,以整体提高农村的投资与消费,具有重大意义。由此可看出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只有大力加强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为农户生活和村镇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才能刺激农村经济活力,全面提高农村投资及消费,使农村经济保持快速稳步健康运行。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村金融主体供给不足

出于盈利动机的考虑,目前商业银行网点基本上以布置在中心城区为主,而原有的分布在农村的国有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其功能也日益萎缩;农村信用社也欲将更多的资金转投入到非农业生产中;邮政储蓄在乡镇地区的存款基本以“贴水”的方式来揽款,但其存款也正逐渐从农村转移出来;而农业发展银行由于存在着机构功能单一的缺陷,在支农范围及强度方面已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非正规金融供给由于不享受国家金融法律制度的保障,一直游荡在现行金融体制之外,并屡遭监管部门的严打和取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正常发展。由于农民收入增长迟缓,农户严重缺乏可抵押担保的资产,同时农村担保法律制度不健全,出于安全的考虑,农村金融纷纷撤离,致使农户借款成为困难。

二、农村金融工具供给单一

目前,城市金融产品创新层次多样,而广大农村金融产品供给却仍旧单一,大部分乡镇金融产品还仅仅限于存款、取款、贷款和一般的汇兑此类金融服务,信用卡、票据业务、网银服务、理财项目、投资顾问等运用也相较于城市偏少。农村证券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均发展缓慢;农业保险在农村的覆盖率极低,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以及村镇企业借贷风险缺乏行之有效的缓解途径。

三、农村金融制度供应约束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信贷管理制度发展滞后。一方面在现行信贷政策条件下,担保抵押资产是否充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银行贷款的多少。由于农户和村镇中小规模企业经营的产品、场所和周期有其特殊性,银行不允许其作抵押,致使涉农融资中农户和村镇中小规模企业往往无法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品,从而制约信贷的获取;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由于本身存在着许多制度缺陷,比如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健全、贷款权限的上收以及对大城市企业、国有企业、企业大项目等存在贷款偏好,主观上导致了农村金融市场的萎靡。第二,农业风险保障制度存在缺陷。农业经济主要仅靠两种传统的风险保障渠道:民政主管的灾害救济和保险公司以商业方式推出的农业保险。这两种补偿性质的风险担保都具有局限性:一是受到政府财力限制,二是由于目前商业保险规模小、方式单一,因而在农业保险制度滞后的情况下,必然会进一步加大农村资金的供需缺口。

由此本文提出促使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的建议。

(一)创新农村金融工具,丰富农业发展所需的金融产品

金融业向农村提供的服务仅局限于传统的存贷业务,显然已无法适应农业产业化规模扩大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提高金融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就必须创新金融工具,提供能够满足农业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第一.继续巩固传统存贷业务,推陈出新,根据客户的需要设计、增加存款和贷款种类。第二.积极拓展小额信用工具,加大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支持力度,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业生产的资金供给不足问题。第三.要加快发展与农业相关的中间业务、表外业务,解决农村金融机构单一与农业生产金融服务需求多元化的矛盾,发展咨询、委托、代理、证券、票据承兑等业务,逐步开始办理电话银行、代客理财、信用借记卡等业务,并且可以推出新型银行业务种类,适时发展债券、基金等,展开商业保险品种;探索开展资产证券化试点等。第四.设计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特色新产品,推动乡镇企业、龙头企业、农户三者问的联动,支持“乡镇+龙头+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高效农业、科技农业的发展。

(二)拓宽正规金融的融资渠道,放松对非正规金融的管制

农村金融贷款数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商业性金融机构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动力不足;二是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于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逐渐减弱;三是随着正规金融的发展,非正规金融的规模与重要性也在逐渐弱化。为此,第一.应激励各金融机构设立农村网点。地方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鼓励银行机构在农村设立营业网点,引导督促信贷资金流向农村。第二.农发行、农业银行继续担负起支农惠农强农的职责与业务,巩固并优化支农服务。第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尤其是信用社根据自身资金规模小、分布面广等特点,继续重点做好农村小额贷款业务,制定一套能够促进农户和村镇中小型企业还款,减少信贷风险的制度。第四.规范发展农村非正规金融,放松对非正规金融机构的管制。

在规范的前提下,可以创办一些“资金互助合作社”或“小额信贷机构”以适应当地经济特点和需要;各级政府采取相关政策,促进非正规金融组织从“地下”转入“地上”,使其合法化。

(三)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第一.建立农业信用担保机构。目前,我国农户贷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担保。我国由政府出资设立的信用擔保机构担保基金普遍偏少,而商业性和行业互助性担保机构发展滞后,使得农户和村镇中小规模企业担保难,导致农民无法得到金融机构的资金信贷。对此,可以引导并鼓励各类担保机构逐渐拓展到农村领域。另外农村地区可以设立农业担保机构,建立担保基金。第二.建立农户信用评估机构,建立信用评定标准,确定农户的信用等级,对农户进行个人信用评估,依此建立一套完整的农户信用档案,并按照信用程度考虑农户的贷款额度。第三.积极推动诚信建设,创造有利于吸引各类金融机构投资和融资的金融环境。各金融机构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作,将信用村镇、农户、社区创建与金融助农增收工程、农业产业化工程相结合,培育多元化的农村市场经济信用主体,促进金融机构资金、品种、服务手段与“三农”有效资金需求的有效对接,推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四)建立强有力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

为了缓和农村金融资金供给瓶颈,各地政府应相应出台相关政策,以领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和金融服务,保障农村金融资金的有效供给。

猜你喜欢
金融支持农村金融经济发展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