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文训练

2017-03-31 06:24向世燕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0期
关键词:阅读作文教学

向世燕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是语文知识的集中体现,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搞好作文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阅读;教学;作文

目前的作文教学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作文难,难作文,提起作文就心烦”成了学生的普遍心理,每当写起作文来,即使他们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多少东西来,作文甚至成了“榨文”、“挤牙膏”。本人在教学中也不可避免地遭遇过一些类似情况。总结一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老师为教作文而教,学生为写作文而写;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

(2)阅读和习作严重脱节,读写不能有机结合。

(3)教师过多地重视作文形式和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作文内容的指导,导致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题材枯燥单调、说套话、说空话、说假话,缺乏童真童趣,缺乏真情与活力,缺乏个性化的作文。

(4)依赖模仿。学生把作文选看成写作文的“法宝”,每逢老师布置作文,总离不开参考和模仿,离不开偷梁换柱、改头换面,甚至弄虚作假。

(5)重教师批改,轻学生批改;重结果,轻过程

分析产生以上种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是应试教育的阴影仍在干扰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由于科技的现代化,电视、电脑,正逐步代替了读书、看报;打电话、发信息代替了日常的书信;网上什么东西都是现成的,一切都可以下载。因此,部分学生产生了“读写无用论”的观点。

上述问题,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小学生作文如何指导?从教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惑着我。怎样让作文指导起来“简单”,写起来“容易”呢?这几年我一直在摸索、在尝试,我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从内容入手,与实践结合,以情境教学。

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过程,是眼、耳、口、手、心、脑相互配合的过程。阅读作文,就是用作文的方式记录阅读体会,以读书时获得的素材为作文的材料,学生可以自由表达的一种习作。它解决了学生选材的问题,解决了自由作文的问题。它有两大优势:①作文材料的丰富性、多样性。②材料积累与语言积累具有同步眭。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材料进行的一种“篇幅小,形式话,出手快”的写作训练,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思,学生负担小,兴趣浓、效率高,因而深受喜爱。教学中我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课内:读写教学交融;

(二)课外:读写活动贯通。

其中,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作文训练,可以及时、有效地进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教学中,教师抓住有效的训练点,适时适当地组织学生随文练笔,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丰富多彩,熠熠生辉。下面略举几例。

(1)抓住文本空白点,发挥想象。

比如《触摸春天》一文描写了一位盲女孩安静用自己神奇的灵性拢住一只蝴蝶的故事,表现了她对生命与自然的无限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一个“流连”引发了我们无限的遐想,但文章作者并没有对此展开具体的描写。这正是进行练笔的一个空白点,我就抓住“流连”一词,让学生思考:每天流连在花丛中的安静会做些什么呢?她会遇到怎样的景象呢?孩子们眼中的画面是丰富生动的:“嗅花香、与小草谈心、听流水叮咚、听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听虫子唱歌、听蛙鸣……”学生在“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文本空白点尽情地想象着,倾吐着,描绘了一幅幅美妙的画面,将一位热爱生命、享受自然的可爱的盲女孩形象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又何尝不是孩子们自己的心声呢?“我手写我心”,学生能融入自己的情感、体会,去表现生活,抒写心曲,对于老师来说是何等欣慰啊!

(2)创意补白——让人文与工具交相辉映

例如在《去年的树》教学中,我抓住文中大树和小鸟的一次对话做了这样的设计:

树__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__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第二年春天,树__向鸟儿呼唤:“______”

鸟儿______在心里念叨:“树,我的朋友,_______”。

学生补充出来的内容极大地丰富了树和鸟儿之间的真情,同时这样的设计也对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中心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树被砍伐后的痛苦、无奈、无助,鸟儿找不到大树的伤心、失落,令学生记忆深刻。

(3)感想式读书笔记,拉近文本和切身实际的联系。

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材料,提高认识。读书笔记通常有三种写法:一是编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其中写读后感,是最有效的训练手段。

比如《梦想的力量》一文学习之后,学生被文中一个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的坚定执着的美好童心所震撼,明白了一个小小的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我借机让学生思考:你有什么梦想?你是从什么时候起产生这个梦想的?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想法?你为这个梦想做出过哪些努力?你打算怎样去实现心中的梦想?就这样我从孩子们的作文中看到了一大群有梦想、有追求的人,而且可以发现他们的想法大多来源于生活中发生的事或从电视上看到的事,触动了他们的心弦,引起了他们的关心别人、关心社会、扶危济困、惩恶扬善的责任感。

再如《凡卡》一文读后,我要求体裁不限,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写出心中所想的话,有用日记形式写的,有用书信形式给凡卡写信的,有用对比方式《我和凡卡比童年》的,还有用劝慰方式鼓励凡卡坚强、振作起来,与不公平的社会抗争的……

(4)续写式——身临其境,走近文本

如学习《半截蜡烛》这个剧本时,结尾写道:“杰奎琳慢慢地端着蜡烛走上楼去,在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剧本到这里戛然而止,我让学生担任编剧,设计N种故事的结局:

有的想象:杰奎琳不慌不忙地摸黑进入房间,藏好了情报。

有的想象:德国军官起疑心,上楼查看,发现情报,杀害了母子三人。

有的想象:伯诺德夫人和儿子杰克看到蜡烛熄灭,担心情报泄露,巧施计策,里应外合,引开德国军官的注意力,打发走了他们。

有的想象:在这危急关头,孩子的父亲或剧中提到的另一个人物米德叔叔及时回来,打死了德国军官……

或悲、或喜、或惊、或险、或巧、或妙,学生的想象空间自由开阔,合理、生动。

(5)角色体验式

如教学《金色的鱼钩》时,课文最后写道:“我把这个鱼钩小心地包起来,等革命胜利以后,我要把它送到革命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在这个长满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我让学生化身为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身份,想想该怎样向前来瞻仰的参观者讲述这个鱼钩的故事。一次练笔浓缩了复述、缩写、梗概等不同形式的训练,一举多得,让学生能紧扣中心,抓住重点,锻炼了對语言和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还要运用合适的礼貌用语等。

总之,阅读作文的训练要渗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动心思,巧抓契机,丰富积累。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一如既往地投入热情、倾注心血、挥洒汗水、开启智慧、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努力使作文教学走向综合,走向开放,走向情感,走向创新!

猜你喜欢
阅读作文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