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7-03-31 05:59杜斌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0期
关键词:培育创新能力课文

杜斌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特别强调了“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作文教学提出的一项新的要求。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利用教材实现读写结合。在理解和运用语言中。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明确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個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选取课文中内涵丰富的内容,引导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读中练写是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

(一)抓住引人思考的重点

语文课本中有些教材,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内容易于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文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把握教学重点,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引发思考,并通过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方法。如在教学《称象》时,我根据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能不能设计出比课文中更好的打捞方案,并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介绍给小伙伴们。在我的引导启发下,学生不仅想出了更为巧妙的办法,而且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进行了生动的表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语言表达,读写结合中培育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抓住耐人寻味的难点

有些课文的内容含蓄,耐人寻味,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中抓住这个特点,引导学生把文章续写下去,激发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进而形成创新的思维品质,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十分有效的。如在教学《穷人》一课结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先出示主人公“桑娜拉开帐子一瞬间”的画面,再配以感情深厚的配乐描述,把学生带到那个感人的故事之中,然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合理想象“拉开帐子以后”的情景和“几个孩子20年以后”的情形。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课文,打破常规的思维,避免单一思维的局限性,引导他们在发散中创新,不仅较好地突破了难点,使学生体会到了主人公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而且有效地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各种信息储备,激发了他们创新的兴趣,引导学生写出了桑娜一家人命运不同,结局迥异的生活。

二、利用身边的典型事例,在指导学生选材和表达中,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生开始写作文最困难的是无话可说,或是有话不知怎么说。还有的个别学生一写作文,就抄作文选中的范文,自己不动脑筋。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例入手,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这是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指导学生选择亲身经历的事情

学生无话可说,主要原因是因为对作文提出的要求,没有真正的理解,不能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如,前不久,我们的作文是写《一个值得敬佩的人》,学生大多写的是老师,写老师如何帮助自己冒雨回家,写老师晚上如何在灯下批改作业等等。其实,这些事情并没有发生过,大都是同学们看了优秀作文选之后仿写的。针对这些情况,我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实话实说,说说在你的心目中,你最敬佩的人是谁?你是因为什么事情才敬佩这个人的?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是妈妈,因为妈妈要种地,还要照顾我上学,一次因为没有休息好,竟然累到在麦地里;有的说是爷爷,爷爷是个老党员,平时省吃俭用,可是听说学校要重建,拿出自己积攒的2200元钱,捐给学校,感动了村上所有的人;有的说是自己的爸爸,说爸爸照顾瘫痪在床的奶奶十多年,从来不嫌脏,不说累……

这样学生都能选择自己亲眼目睹的人和事,从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中确定写作的内容,不仅有话,而且事例真实可信,使大家懂得了作文就是围绕着题目的要求,写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真实自由地表达。这样学生觉得作文不再是一件难事,而是一件乐事,大家都愿意说,愿意写,创新思维得到了锻炼,创新能力逐步有了提高。

(二)指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小学生的作文不敢说实话,不敢说心里话,假话、空话、大话、套话在不同学生身上都有所体现,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切身的体验,其实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写作文《那一次,我落泪了》,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内容,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这次落泪可以是高兴的泪,可以是激动的泪,可以是感动的泪,也可以是惭愧的泪。总之,只有表达出真情实感的泪,才是成功的习作。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多项的,不再是人云亦云,每个人都能表达真切的情感,不仅活跃了思维,同时激发了写作的激情,培养了创新的能力。

三、利用语文实践活动。在动手和动脑整合中。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作文素材源于学生生活,生活是他们创作的源泉。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一)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生习作要求有所降低,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强调了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其实写日记就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练笔手段。学生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以随时让他们用笔记下来,可长可短。比如今天下雪了,雪下得怎么样?下得非常大,描写一下雪下得怎么大;今天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把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每天,我们都要看电视,电视中有什么新闻,随时可以记下来,谈谈自己的感受。看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动画片,受到了启迪,动画片的内容是什么,懂得了什么道理,都可写出来。这样坚持下去,学生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更重要的是自觉地参与到了作文日常实践活动之中,独立作文、勇于创造的能力就会得到不断地提高。

(二)引导学生勇于创造,感受到创造的乐趣

在学生写作能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创造活动。比如:集体办一张作文小报,由学生自己撰稿,自己编辑,自己设计版面。再比如: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编辑一本个人的优秀习作选,从选稿到编辑成册,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设计,自主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创造的喜悦、乐趣,更能提高创造的能力。在创造的过程中提高创造的能力是一条极其有效的途径。

总之,利用教材、利用身边的典型事例,利用语文实践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在作文教学中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培育创新能力课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背课文的小偷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背课文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