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初中思想品德课改革后的教学方式

2017-03-31 04:27李晓红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0期
关键词:品德课思想品德教学活动

李晓红

新课程改革,理论界不断提出新理念,如“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关怀教育”等。在此背景下,思想品德的教学改革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思想品德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认真研究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如何在思想品德学科教材、教程中得到贯彻落实,无疑对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对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积极的推进。现就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谈几点初浅看法。

一、转变观念。更新意识。

主体性教育过程,要求教师要担负起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责任,那么首先就要更新观念,从知识论转向主体教育论。

提倡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乡村教育要结合学生实际,及时给学生鼓励和掌声。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参与的主要学习实践活动,只要把学生看作是引起、展开、参与和评价各种学习活动的主角,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职责主要在于使自己执教的每一节课,都能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师生互动,寻机诱导,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并将他们引向对真、善、美的追求,抵制假丑恶。改变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受体,此方法不但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而且助长了学生的依赖性,阻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既不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可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把“各”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和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考”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上。让课堂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在互动教学,启发学生进行知识重组,善于从多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开拓思维,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掌握知识、明白道理。教学面向全体,又密切联系了学生思想、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好坏要看内化程度如何。

为此,思想品德课教师研究道德与人心理机制的关系,使受教育者产生情感体验,为其所接受,并能做出评价。“引起动机”,使学生经过思考、选择与吸收产生认同,自愿去实践,并经过“反复行为实践”形成习惯,内化为品质。这一个过程必须强化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突破以本为本,以纲为纲的束缚,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改不拘泥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应丰富于教材,不应满足于课本知识,应大胆调整,敢于突破课本的束缚,除学好教材外,还要鼓励学生多关注思想品德课外书,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质疑,展开讨论,启迪思维。关注社会热点,体会知识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三、教学方法多形式。教学活动多样化。

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多样性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教学中体验到,学生印象深刻的思想品德课,往往是教法多样,新鲜的、独特的课。因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跟“浓厚的兴趣”有关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知识发展新的能力。思想品德课的创新,使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心理得到满足,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针对初中学生好动、好强的特点,一般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主题班会、问卷调查、社会调查、娱乐竞赛、观摩录像、演讲辩论、模拟法庭、小品表演等活动方式,给学生有大量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尽可能参与活动,活跃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满足学生好动、喜欢表现等需求。

四、营造民主课堂。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因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情感因素在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要强调“感悟”,讓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悟出做人的道理,选择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努力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另一方面,对学生真实思想情感的流露要给予尊重,避免使用刺激性、挖苦性、旁敲侧击等不良语言或冷漠的态度伤害学生的感情,这不利于主体性的发挥。

要信任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淡化说教者和评判者的角色,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与众不同的答案,教师要给予尊重和保护因为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在思想品德课上要鼓励学生创造引导他们成功。特别是学生对老师讲的内容提出异议而又有道理时,教师要放下架子,高度评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自信,学会如何为人处事。

关爱学生,体谅学生。在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只训练会做的学生,要全面照顾。大多数学生愿意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思想,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在出现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不要嫌弃他们,不埋怨学生答不出教师所期待的答案,而是耐心启发,积极诱导,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动脑,学会创造。让学生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的缺点。对条件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加以暗示架设桥梁,给他们创设担当“发现者”、“探究者”、“胜利者”的机会,使他们惊讶的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使其多了一份自信。

面对严峻的挑战,我们思想品德教师要直面挑战,摆脱束缚,敢于创新,不必担心主动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会招来批评,也不必担心失败带来的压力,我们的追求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一种“积极的沸腾的精神生活”,为学生主体性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充分地发展。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观念,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今天,素质教育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来说,既有独特优势,又有压力和困难;对思想品德课教师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这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只有正确认识到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自身素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大影响,才能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热情;少一些彷徨,多一些行动,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肩负起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的历史重任。

猜你喜欢
品德课思想品德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